关注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9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罗斯托1916年生于美国纽约,15岁时就读于耶鲁大学,1939年在耶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参加了很多的社会政治活动。罗斯托著述甚丰,如《经济增长的过程》(1955)、《经济增长的阶段》(1960)、《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1963)等。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他的“起飞”理论。
(一)什么是“起飞”?
罗斯托所讲的“起飞”,是经济发展由传统到现代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为了理解这一阶段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想象飞机的起飞。当然,这是笔者的理解。罗斯托本人对起飞的描述和定义是:“起飞必须分两步来定义:第一,起飞是经济历程中这样的一个时期,即一个或多个现代产业部门首次诞生,它们具有高增长率,不仅能带来新的生产函数,而且能通过回顾和旁侧联系对经济规模发生根本的扩散效应。第二,在起飞已经出现的时候,社会经济还必须有能力利用前向联系,这样,在旧的主导部门衰退时,新的主导部门才会诞生。这种能力使主导部门不断从旧的转向新的,从而将其真正的起飞同过渡时期中流产的工业高潮区别开来。对社会经济这种职能上的要求,决定了起飞要相当长时间(比如说20年)。”([美]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贺力平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把罗斯托的话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第一,先出现几个主导部门,然后带动其他部门;第二,产业不断更迭,产业结构不断提升。
罗斯托详细叙述了在起飞时率先出现的产业部门发挥扩散效应的方式。根据罗斯托的研究,这些主导产业部门发挥扩散效应的第一种方式是:回顾效应。所谓回顾效应,是由于该主导产业的技术性特点,新部门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会对原材料和机器产生新的投入要求,这些投入,反过来又要求现代设计观念和方法的发展。说得在再白一点,即随着主导部门产品的扩大,会对上游产品或生产该产品的机器设备的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例如棉纺织业的发展刺激了纺织机械的发展。这种回顾效应不仅表现在物质上,有时也表现在制度上,如铁路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企业制度和金融制度的变革。
扩散效应的第二种形式是旁侧效应。所谓旁侧效应,就是以主导部门为核心的辐射性效应,即对周边的影响,例如城市化的加速建设。“这些旁侧效应——以起飞时期的城市化的加速为标志——扩大了现代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且强化了关于生产过程的现代化观念,这种影响远远超过了新活动本身和投入引起的较狭窄的影响。”([美]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贺力平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页。)
扩散效应的第三种方式是前向效应。所谓前向效应,用当代经济学的语言讲,就是产业链的延长。这种前向效应通常是如此表现的:要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瓶颈”,通过解决瓶颈向前发展;要么是主导部门产生了一种刺激力,并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可能性,甚至为下一个重要的主导部门的产生建立了台阶。例如,铁轨的迅速过时,对解决廉价钢的问题产生了有力的刺激,廉价钢又反过来对造船、建筑和机器制造技术产生了刺激。总之,主导部门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原材料供给上都具有前向效应。
在描述了起飞的上述特征以后,罗斯托满怀激情地写道:“在这种意义上,起飞是一个社会在历史上的明确的分界线,创新过程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它多多少少成了这个社会的生活中有规律的、制度化的一部分,正是这种能力的显示赋予了起飞以基本的历史意义。”([美]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贺力平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7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