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07:55 来源: 商务部网站

  畜牧业是我州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市场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州畜牧业实现了连续32年增长,肉类总产量达44万吨,奶类产量42.7万吨,禽蛋产量4.6万吨,畜牧业产值78.4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人均占有肉奶蛋259千克,位居全省地州市之首。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逐步由粗放经营向产业化集约经营转变,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健康养殖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转变,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省第九次党代会指出,今后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黄金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期。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畜牧业,州委、州政府最近在祥云召开了全州畜牧工作暨“十一五”表彰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畜牧业发展目标,要求切实抓好奶牛、生猪、肉牛、禽蛋、特色畜禽等五大产业。我们畜牧科技推广单位,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着眼于我州畜牧业潜力巨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前景广阔的发展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

  一、切实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做大基地。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优质畜产品基地。按照州规划的畜禽区域布局,加快奶业新区建设,努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适度规模养殖,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生产基地。以龙头加基地带规模场、户的模式,做大做强畜禽养殖基地。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的基础上,地方各级都要大力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和畜禽生产基地建设。

  扶强龙头。努力培育壮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重点扶持在全省乃至南方和东南亚市场影响较大的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建设中国南方第一乳业基地的目标;二是积极引进年屠宰加工100万头生猪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生猪产业跨越式发展;三是着力培植能够承载外销和加工的龙头企业,建设和打造滇西禽蛋交易中心。扶强扶壮国家级和省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植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优质种畜禽场,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大批“龙头企业+养殖基地+规模养殖场、户”的产业集群,区域性整体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乳制品企业要主动参与奶牛基地建设,特别是奶牛新区建设,增强对奶农的带动辐射能力,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稳定、充足的奶源,实现养殖与加工的协调发展。

  搞活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大理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我州畜产品人均占有量高,州内市场消费需求有限,必须开拓省内外市场,才能确保畜产品畅销、生产有后劲、农民和企业增效益。现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东南亚市场畜产品消费市场空间较大,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以奶粉为主的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

  和谐发展。坚持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生态优先、保护洱海”战略,加大洱海流域畜牧业结构调整和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努力实现畜禽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大力实施“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战略,推行“生态养殖+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绿色种植”生产模式。根据水环境容量和土地对粪污的承载能力,结合种植业对有机肥的需求量,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资源,发挥其自然防疫屏障的作用,合理布局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通过有机肥还田,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促进绿色种植业发展。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实施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把发展草食牲畜作为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的重点。变被动粪污处理成本性投入为主动利用粪污生产性投入,鼓励在畜产品优势产区配套发展有机肥加工、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巴西菇等新兴生物产业。到2015年,力争全州规模养殖场(小区)基本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大型规模养殖场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实现达标排放、清洁生产和资源化综合利用。

  二、加强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畜牧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科技为支撑,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畜牧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力度,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全州统一布局,县、乡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做到良种扩繁场到乡(镇)进村社,生产基地及其辐射带动的养殖场(小区)做到自繁自养,全面实现良种化。加强邓川牛、大理马、云南驴、无量山乌鸡、云龙矮脚鸡、云南鹅等国家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

  加强优质饲草饲料体系建设,全面完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建立优质饲料原料基地,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人工牧草、青贮专用玉米种植及青贮技术推广应用,提高青贮饲料和秸秆利用率。落实养殖场(户)购置大型青贮和牧草机械、饲料加工机械享受农机补贴政策。按照国家下达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计划,努力完成人工牧草种植、草原禁牧、草畜平衡1350.37万亩的年度任务。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加大生鲜乳及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检疫监管,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畜禽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