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戈壁滩上崛起玉米制种业 一个支柱70%的收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09:2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甘肃省张掖市每年耕种玉米制种田的面积在100万亩左右,生产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能满足国家近2亿亩大田玉米的用种需求。玉米制种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张掖的“金色”产业。

  河西走廊的初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记者跟随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甘肃调研组来到张掖市,就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制种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一个支柱,70%的收入

  “以前种大田玉米,一亩地最多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耕种玉米制种田,每亩地保底也有2400元的毛收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南沟村村民李成说。

  南沟村党支部书记李福告诉记者:“去年,我们村每户耕种玉米制种田在25亩以上,人均收入达到9398元,这在整个甘州区来说是很高的。收入高了,现在村里很多农民盖起2层楼房,买了小轿车。”

  像南沟村这样全村耕种玉米制种田的村子,在张掖市的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还有不少。据了解,现在张掖市每年耕种玉米制种田的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生产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能满足国家近2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需求,保证了全国大田玉米用种的安全。“玉米制种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张掖的‘金色’产业,以玉米制种业为主体,带动了养殖业、现代设施农业等产业的大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张掖市农业局副局长程光华说。2011年,张掖市玉米种子主产区农民来自制种的收入达4000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种子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玉米制种基地是玉米制种的“第一车间”,基地建设是保证玉米种子质量的关键因素。

  多个制约,多年的期盼

  降水量少、蒸发量高、气候干燥,张掖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玉米种子生长,而且天然的戈壁滩有助于解决玉米制种的隔离问题。张掖生产的玉米种子色泽鲜艳、籽粒饱满、发芽率高,吸引了大批的制种企业入驻。据统计,目前张掖市从事玉米杂交种生产的企业达65家,其中投资额超过千万元、销售收入超3000万元的企业达33家,全国54家“中国种业骨干企业”中有14家落户张掖,包括奥瑞金种业、金博士种业等知名企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张掖玉米种子产业发展,但是目前存在多个因素制约着这一优势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制种基地基础设施不健全就是农民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个方面。“我们这里水利设施比较落后,例如,玉米种子生育期要灌水5至6次,基本上靠浇灌,每亩地水费需20元。如果制种基地进行滴灌浇水可以节省40%的用水量,水费也只要一半。但是修建滴灌设施的成本太高,我们难以承担。我们希望将来滴灌设备能够进到田里。”李福说。

  对此,村民郭家东也有同感。“我们这里的土地太零碎太散,我种了100亩的玉米制种田,分散在村里5个地方的大大小小60多块田地里。而且田地很不平整,不好管理,有的大型机械设备根本到不了田里。”郭家东告诉记者。

  在张掖,由于耕种玉米制种田收益很高,农民种田积极性很高,像南沟村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很少。所以,张掖的玉米种子主产区雇工难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在玉米制种过程中,母本去雄期和收获期是用工最大的2个时期,这个时候农民都在自家田里忙碌,根本没时间到别人地里打工。“到了玉米去雄期,技术上要求一周内必须去尽,工钱高不是问题,关键是雇不到人。”郭家东说,“我希望尽快将土地整治平整,机械设备能派上用场,就不用这么多劳力了。”

  一个范例,16年的合作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对于玉米制种基地的农民来说,制种基地就是他们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张掖制种产业的不断发展,制种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这种状况导致制种基地与制种企业合作的不稳定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了解,有些制种基地与制种企业的合作几乎是一年一“洗牌”,每年都在更换合作的企业。“制种基地的不稳定,对企业和基地农民都没有好处。只有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关系稳定了,企业才会放心地加大对基地基础设施的投入,因为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还很单薄。”临泽县农委主任李长秀说。

  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乡倪家营村从1996年开始从事玉米制种,一直都和奥瑞金种业合作。“我们和奥瑞金合作已经16年了,奥瑞金种业信誉好,每年制种款支付很及时,而且还给村里做了很多公益事业。”村支书蒋立明说。

  “基地稳定了,农民制种的积极性高了,企业也愿意帮助村里进行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我们帮村里解决了玉米制种的隔离问题,从源头上保证了种子的质量。”奥瑞金种业临泽分公司经理刘海燕说。

  稳定好双方的合作关系,是制种农民和制种企业实现双赢的重要保障。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说,引导基地农民与制种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提高企业自律意识,严厉打击各种抢购、套牌等违法行为,才能让农民在玉米制种这条“金色”大道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段丹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