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洲时报:万亿欧元救得了欧洲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2 10:5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新网3月2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2日发表评论说,欧央行共撒出了万亿欧元,这笔钱能否救得了欧洲呢?债务危机的解决,需要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制造业,这既可避免大量失业的困境,又可防止资本的“空心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万亿欧元对于拯救欧洲只是杯水车薪。

  文章摘编如下:

  救欧洲!全世界都在呐喊。但“谁来救?如何救?救得了么?”却没人能都给出肯定答案。

  为期两天的欧盟领导人峰会3月1日在布鲁塞尔拉开帷幕,尽管希腊第二轮纾困金援敲定,欧债危机暂时得以喘息,但如何摆脱债务危机的阴影,促进欧洲经济与就业发展,仍需要更多智慧。

  此前一天,备受瞩目的欧洲央行第二次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得到了金融机构的热烈响应——欧洲央行将向800家欧洲金融机构贷出5295亿欧元的3年期低息贷款,放贷量超过市场此前预期。这也被外界看作是“量化宽松”的欧洲版。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欧洲央行第一次“撒钱”。2011年12月21日,欧洲央行首次推出3年期LTRO,就吸引了500多家欧元区银行参与投标,总额超过4890亿欧元。加上这次的5295亿欧元,欧央行共撒出了万亿欧元,这笔钱能否救得了欧洲呢?

  欧洲央行以1%的历史超低利率向金融机构贷款,一方面希望以此缓解银行因债务危机所致的流动性吃紧状况,鼓励银行更多放贷,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按照萨科奇总统的想法,银行能利用贷款买进国债,赚取利差,有助于压低欧洲国债的收益率。

  表面看来,这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自去年12月以来,欧洲股市接连上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国债收益率也明显下降。银行也不必为大笔到期债券而担心,为解决危机赢得了时间。

  然而业界人士认为,类似“准量化宽松”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欧元区当前的问题。渣打银行负责十国集团研究的主管巴劳就指出,“临危救急”和“启动复苏”有着根本区别。欧洲央行的流动性释放措施,可能会起到第一种作用,但要收到第二种功效,基本不太可能。

  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这些银行在获得廉价贷款之后,会大举放贷,使其流入实体经济,或是买入国债。

  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这将会在全球掀起新一波量化宽松热潮(在此之前,全球主要央行相继出现向市场挹注流动性的新一波动作,日本与英国央行先后宣布加码量化宽松政策),这样的“货币乱局”可能再度卷起资产泡沫,喷溅出通胀的“毒汁”,最终影响到新兴经济体。

  美国已是前车之鉴。债务货币化一度也是美国解决债务危机的手段,他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宽松印发货币来吞噬债务负债表,最终把债务变成货币。然而在总规模达2.35万亿美元的两轮量化宽松之后,美国长端国债收益率并未实质性地降下去,反而带来了油价飙涨、新兴市场出现资产泡沫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梦魇”。

  不过今年,美国对量化宽松似乎审慎了许多。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月29日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证词时表示“美国经济依然处于持续复苏的态势,但复苏步履艰辛”,尽管如此,他却没有作出下一步刺激措施的暗示。这让市场预感到,额外的流动性措施已走到尽头。

  毫无疑问,欧洲央行的万亿欧元也救不了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不单单是经济学家们艰涩的理论与复杂的模型、政客们争执的口水与许下的诺言,而是实实在在填饱民众的肚子,松松他们勒紧的裤带。这需要欧洲各国进一步统一立场,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正如意大利总理蒙蒂不久前在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演讲时所说:“欧元本来是共同市场这个大蛋糕上的樱桃,但是欧元区现在的很多问题在于欧洲经济一体化尚不完美,樱桃已经到位,但是蛋糕还没有烘培好。”

  多年来,“面粉”不够用的欧盟一直在用“吹泡泡”的方法支撑着蛋糕上的樱桃保持完美,但“吹泡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喘口气的功夫就可能让樱桃跌落。量化宽松也好,构筑金融防火墙也罢,IMF注资也好,游说中国购买债券也罢,不过为“换气”赢得一点时间,多吹一会儿泡泡,而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真刀真枪地用“面粉”——资本需要流向实体经济,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制造业,这既可避免大量失业的困境,又可防止资本的“空心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万亿欧元对于拯救欧洲杯水车薪,但只要它去了该去的地方,“救欧洲”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