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雷锋精神的国际解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5 11: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雷锋精神的国际解读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49年前的今天,《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国外,不但有不少人知道雷锋的名字,而且对雷锋精神有深刻独到的解读。

  奉献和真诚的价值永不过时

  “雷锋精神需要回来”——美国中文网引用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称,时值雷锋去世50周年,中国正在兴起一场“学雷锋热”。如今对于雷锋的宣传,不仅侧重他的精神和事迹,更塑造了雷锋人性化的一面:喜爱跳舞、照相和写诗歌,更在雷锋著作的出版物中包括了其与女友的通信。这些更开放的姿态让雷锋,这位传奇的英雄人物更具新时代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不用想着要做多么伟大的舍己救人,其实为他人着想可以融入到生活一点一滴中

  美国全国委员会中美关系主席史蒂芬·欧伦斯先生对记者说,在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人们尤其需要偶像的力量来理解无私的价值和团队的力量。欧伦斯先生从雷锋提到了现在青年人喜欢的NBA华裔球星林书豪。

  他问记者“你是否觉得雷锋精神很落伍?”然后回答说,其实林书豪每场比赛超过10次的传球、助攻、配合,不突出自己,而为全队着想也可以算是一种无私。他的努力上进和谦和的为人处世方式和雷锋精神有相似之处。“不用想着要做多么伟大的舍己救人,其实为他人着想可以融入到生活一点一滴中。”欧伦斯先生一席话也许只是一个美国人对些许陌生的雷锋精神的理解,但却道出了雷锋精神一个重要内涵: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在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学习雷锋精神:或许是一次工作中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后的配合;或许是一次对陌生人的关怀和问候;或许是一次不留名的捐助。时代在变,但是雷锋所代表的奉献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这种对社会充满大爱的力量才是成就伟大时代的催化剂。

  雷锋精神告诉我们奉献和真诚的价值超越一切物质利益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务长丹尼斯·西蒙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雷锋精神在中国的回潮是一种积极信号。雷锋是无私奉献的典型代表,而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特别需要重新思考雷锋精神,为转型期的中国注入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力量。

  西蒙教授说,中国人钱包越来越鼓,物欲横流的喧嚣都市生活很可能带走许多人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怀,甚至恻隐之心。雷锋精神让我们不再贪图个人财富的积累,而是告诉我们奉献和真诚的价值超越一切物质利益。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使中国越来越需要创造一个更稳定的社会结构,尤其是帮助那些在过去几十年现代化进程中受益较少的人,社会需要对这些困难群体倾注足够的关怀。

  雷锋不仅代表一种精神,而且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方式,一种懂得尊重和为对方着想的态度

  西蒙教授自1981年起,30年间频繁前往中国。他觉得,雷锋不仅代表一种精神,而且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方式,一种懂得尊重和为对方着想的态度。

  他认为,对待需要帮助的人,不应不闻不问,不应漠不关心。雷锋精神虽然在一些年轻人听起来比较传统,但年轻人应该也期许一个温暖的社会。而这正是因为有雷锋这样的偶像精神时刻提醒人们:个人的富有和成功并不能撑起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的福祉。

  他说,现在许多年轻人缺乏信仰,而雷锋精神正是在这个信仰相对缺失的年代给予人们心灵的良药。在个人主义的美国,许多人加入教会或者非赢利组织做义工,也是奉献精神的表现。

  据西蒙教授介绍,由于宗教价值和道德标准,美国社会同样将舍己为人的人视为英雄或者偶像。另一方面,大多数美国人明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某些人或事物看上去太完美,那可能不是真的。我们相信人性是普遍善良和高尚的,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不能存在缺点。

  榜样的力量提醒大家,我们是社会一员,集体责任和义务胜过一切个人利益

  在今天,整个社会对于道德和善良的期许也许真的有所褪色,但这正是我们寻找更多无私的人带领我们走出一时混沌的原因。在美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埃琳·布罗克维奇的故事,她耗费了多年时间帮助当地遭受化学废水污染的家庭打官司。她的事迹已经被拍成电影《永不妥协》。正因为她的勇敢、坚持和努力,污染水源的公司向当地600户居民赔偿了3亿多美元。她用自己的故事向社会宣讲了公平正义、惩恶扬善的意义,并证明个人的力量有时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西蒙教授说,美国社会塑造过很多像雷锋一样的人物,而事实上美国人对于接受这种“表面性形象的塑造”是非常谨慎的。在美国,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用批判和怀疑的视角思考和评价我们看到的事物,尤其是在纽约和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人们对媒体塑造英雄人物容易打上一个问号。对平民英雄的谨慎接纳,并不妨碍美国社会“给予胜过接受”的基本信条。

  西蒙教授认为,对于美国社会不时出现的“雷锋式人物”的理解是,榜样的力量提醒大家,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基于道德和伦理的集体责任和义务胜过一切个人利益。它听上去也许简单,但事实上这个来源于宗教传统的理念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哪怕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记者 丁小希)

  (责任编辑:林秀敏)

  

  属于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雷锋精神的国际解读

  2月25日,来自美国的外籍志愿者和一名孩子玩耍。当日,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蓝天学院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的32名外籍志愿者,带着学习用品和游戏工具来到当地一家聋儿康复中心,与孩子们一起画画、做游戏,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5年来,这批来自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洋雷锋”一直活跃在南昌市。 新华社发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到处都是‘活雷锋’!中国人纯朴、热情、真诚、善良……”

  当记者向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莉莉娅娜·阿索芙斯卡问及是否晓得雷锋这个名字时,这位曾在中国生活整整5年的汉学家饶有兴致地哼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雷锋精神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沉淀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而孕育出的一种充满利他主义的高尚道德情操

  “说真心话,那时雷锋可真是中国人的偶像啊。到处都能看到印有雷锋头像的小册子,公交车上、马路上、校园里、平凡岗位中……雷锋精神遍地开花,我们这些‘老外’在北京处处都能感受到热心人给予的温暖。”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助人为乐、争当活雷锋的良好风气给莉莉娅娜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1983年的一个早晨,莉莉娅娜和好友洛萨诺带着5000美元从北京语言大学匆忙赶车办事,不料那一包钱在上车前悄然滑落在车场的一块空地上,两人均未察觉。当天下午,就在两人为丢钱苦恼时,两名警察找到了他们并将那包厚厚的“绿钞”原封不动地送回他们手中。原来,当时路过车场的一个外地人目睹了他们匆忙上车掉下钱袋的全过程,但没能来得及追上车,就记下车牌号让警察帮忙寻找这辆车的下落。洛萨诺接到这笔钱时夸赞说,“珍贵的社会主义美德远非金钱可以比拟!”

  “要知道,5000美元在当时可是许多人一辈子都未必挣得到的工资呀!”莉莉娅娜深有感触地说。那时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很多中国人跟“老外”都存在语言障碍,但纯朴的中国人自然地向素不相识的外国朋友提供雷锋般的无私帮助。“我甚至觉得,当时哪里需要学习雷锋啊,一个个活生生的‘雷锋’不就在身边吗?可以说,雷锋精神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沉淀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而孕育出的一种充满利他主义的高尚道德情操,中国具备出现大批活雷锋的天然土壤……”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雷锋,但雷锋的精神实质不会变。它会由于时代和国别的不同而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

  如今,雷锋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场经济运作日趋完善的背景下,道德建设似乎正变得越发迫切。

  莉莉娅娜十分赞同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认为现在提倡践行雷锋精神比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意义更加重大,“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贫富差距的扩大难免会带来相应的伦理道德挑战,为匡正道德失范、弘扬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非常有必要在全社会继续接力传承雷锋精神,让雷锋那种极具导向性的崇高精神成为默默催促全社会不断进步、个人人格日渐完善的强大榜样力量”。莉莉娅娜并不赞同以“小悦悦事件”证明整个社会集体冷漠的观点,因为中国主流社会是前进的、积极向善的。

  莉莉娅娜说,现代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需求的满足代替不了精神需求,雷锋精神传递出的那种人与人之间互帮互爱的人道主义品格和如何做人的高尚情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

  相反,中国当下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更需要有更深层次的道德自觉和精神满足,时代呼唤人人互爱和更加完美的个人道德,雷锋精神正好与此相吻合。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雷锋,但雷锋的精神实质不会变。它会由于时代和国别的不同而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

  莉莉娅娜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跨越了地域界限,它与其他国家提倡的“利他主义”或“博爱主义”在许多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应该属于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更好地学习做人,应该是全人类共同思考的长期课题。(记者 邹志鹏)

  (责任编辑:林秀敏)

  

  为他人着想最可贵

  

雷锋精神的国际解读

  3月2日,素察和夫人在家中查找早年记录的雷锋语录,并用泰文写下“雷锋永远活在我心中” 。 刘歌 摄

  在中国生活工作了55年的泰国老专家素察,今年已84岁高龄。当记者问他是否知道雷锋时,他说,“当然知道了,雷锋的名气很大!就连毛主席也让大家向雷锋学习!我还会唱学雷锋的歌呢。”说着说着,他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歌词记得清清楚楚,唱得有板有眼。

  素察欣喜地告诉记者,他现在还保留着当年摘抄的雷锋语录。他说:“自从毛主席提倡学习雷锋后,我当时一直坚持记笔记,把雷锋的话抄写下来,向他学习。雷锋精神最突出的一点是,为大家服务,为他人着想,这个精神最可贵,应该在整个国际社会传播这种精神,发扬这种品质。”他认为,一个人具有为他人服务的品质很难得,雷锋是具有这种高贵品质的典型人物,不仅在中国要学习这个典型,还应该把雷锋的故事推广到国外。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进步人士,有专门研究共产主义理论的学者,他们会对研究雷锋有兴趣,特别是理解了雷锋的内心世界和雷锋精神后,才会真正理解雷锋的伟大。

  素察说:“那时天天讲学雷锋,但我学得不好,因为雷锋做的很多好事,我都没做到。我每当看到雷锋重要的话,就会记下来,我特别敬佩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这体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雷锋为别人服务不求回报,不像现代有些人,做好事是有目的、讲回报的。”

  素察的夫人淑贤女士,是上世纪60年代来中国的泰国留学生,她也经历过当时中国学习雷锋的热潮。她说:“现在提出学雷锋,很合适,很有现实意义。雷锋精神要从小学起,把雷锋的故事写进教科书,教育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要能吃苦耐劳、艰苦朴素,而不是炫富、自私自利。要学会为他人奉献、为大家做贡献,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学习雷锋不能停,要一直坚持下去,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别人着想,人们的关系将变得和谐。其实,雷锋精神每个国家都有,不少人帮助困难群体、自己生活节俭却把省下来的钱捐助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中国重视雷锋精神,会在世界上引起很大影响的。”(记者 刘歌)

  【国际回声】

  我从2003年2月开始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韩国文化和文学,其实在来中国以前我也只是在书中读到过雷锋。在中国工作期间和各位同事聊天的过程中,慢慢开始了解雷锋,感受到中国人对雷锋的尊敬。我知道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

  “牺牲”、“献身”和“奉献”等对社会有价值的行为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中国现在提倡学习雷锋这种牺牲、献身和奉献的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认为这能使中国人重新找回一些渐渐被遗忘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改善逐渐生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雷锋是中国当代社会人们学习的榜样,而我也可以借这次接受采访的机会,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可以跟得上雷锋精神的脚步,是否真的为我的学生们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热情,使今后可以做得更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韩国籍教师李宥承

  雷锋“普通但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农民出身及反抗地主阶级的生活背景”与共产党的成长背景不谋而合。

  马克·麦克唐纳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引用了《环球时报》介绍雷锋的事迹以及纪念雷锋一系列活动的报道。

  ——美国著名学者斯坦利·罗森

  我上大学前就知道雷锋了,现在记不清第一次是在哪个报纸还是书上看到这个英文名字的。大部分美国人都不知道雷锋这个人,但只要学过中文并对中国文化和现代、当代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这位中国士兵,因为只要是和中国历史有关的书上,都能看到这个名字。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申箐旻

  我对雷锋知道得不算多,大部分是从报纸上读到的。雷锋是毛泽东时期中国的劳动模范。韩国国内对雷锋的报道和研究虽然不少,但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对这位英雄的解读也不尽相同。有些韩国学者和专家认为,雷锋是毛泽东树立的模范,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理念。

  现在,在中国时常可以看到缺乏社会道德观念的事情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再次提及并推广雷锋精神实际上是在推广一种无私奉献的社会观念,这对改善中国的社会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国推广雷锋精神很有必要!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政治学在读博士曹亨真

  (记者丁小希、刘歌、程维丹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