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热议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叶檀:坚定改革,稳健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10: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每年“两会”的焦点之一无疑是政府工作报告。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广泛热议,大家普遍认为温总理的报告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既务实又富有人情味,报告把民生作为重点,股市、房价、社保、医保,都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报告中都能找到答案。对此,中经博主从经济改革、民生问题等方面分别做出了分析。
董登新:GDP目标值7.5%成为最大亮点
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枯绝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第二大GDP,但我们是真正的大而不强。要想步入世界强国,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除此别无他路。【全文】
叶檀:坚定改革,稳健转型
2012年两会召开,所有人翘首等待转型期的中国政府回答,如何安排未来的发展之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时间节点,“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更强调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全文】
董少鹏:温总理再为中国股市发展定调
昨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债券市场”。虽然仅用35个字谈及资本市场,但却直指要害,为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定下了基调。与前些年相比,制度建设和投资者权益被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全文】
钮文新:对地方政府债务给出了明确的评价
温总理说:我们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和区域分布。这些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部分偿债能力较弱地区存在局部性风险。【全文】
马跃成:楼市调控要向制度顶层设计转轨
楼市调控只是一个阶段的政策,房地产的稳定和发展必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住房制度。建立这个制度的基础其实已经有了,就是今年中央政府强调的住房的民生功能,而不是以前的投资功能。一个以居住为本的住房制度肯定和把房地产当成袭击经济发展的动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应该是完全两个方面的东西。【全文】
洪维:政府报告房市调控心怀“怀柔”之情
2012年温总政府报告房市调控,就是心怀一种怀柔政策之情。就政策而言,利用限贷限购等手段,促房价回归合理价位。就情义而言,宏观调控要想达到保民生的目的,除了大建保障房,这样房地产调控才能惠及所有中等、中低和低收入群众。让要求松绑的地产商利益集团扔掉幻想,戴着脚镣跳舞。【全文】
(以上观点仅供网友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马丹)
解读GDP目标值7.5%的市场机遇
——淡化GDP增速,提高GDP质量和人民福趾
作者:董登新
在今年人大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2年GDP增长7.5%。这是我国GDP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笔者认为,这是中央政府更加务实的具体表现,同时,这也是今年两会新闻的最大亮点。
GDP保八,曾一度是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的底线。过去,GDP保八做法十分简单,只要全力扩张重化工业的产能,尤其是“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的产能,工业GDP高增长就不成问题,进而GDP保八就实现了。因为在GDP构成中,工业贡献的GDP将近半壁江山,因此,GDP保八,实际上就是保工业高增长。但是,由于工业只能容纳全民就业的20%略多,这与其近半的GDP贡献极不匹配,因此,虽然保工业能够保GDP,但无法保就业。
今天,单纯追逐GDP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正在成为新时代最强主旋律。在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我们不再片面地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并以此来增进人民的福趾,尤其是要满足人民对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的基本要求。适度放慢GDP增速,不是代价,而是要谋求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需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来给力。
事实上,中国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仅靠重化工业是绝对不够的。相反,随着工业化走向终结,工业的地位和比例将会从目前近50%降至30%以内,因此,提升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成强国富民的希望所在。第三产业不仅是国民就业的巨大蓄水池,而且更是各类高、中、低端高附加值服务业的主战场,它包含有庞大的高科技创新体系及研发产业,以及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物流支撑服务等。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不在制造业,而在服务业的质与量。
中国“两高一资”行业产能扩张比较
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
2000年
2010年
原油消耗(万桶/日)
169
838
钢铁冶炼(亿吨)
1.2
6.3
汽车制造(万辆)
207
1827
水泥生产(亿吨)
5.9
18.8
电力消耗(亿千瓦时)
13556
42065
煤炭开采(亿吨)
13.8
32.4
注: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
更何况,近十年来,中国重化工业、两高一资行业、低端制造业产能高速扩张,现在均进入了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时代,急需进行行业整合,产能淘汰,提高行业集中度,并以此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借机大力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大举进军服务业。
其中,原油和铁矿石的进口,不仅成本节节攀升,而且需求似乎是大得惊人、永无尽头。这种纯粹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格局令人担忧。2011年,我国进口原油达2.5亿吨,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创历史新高,达56.5%。更可怕的是,十年前,中国原油日均消耗量仅为169万桶,今天我们每天却要“吃”掉838万桶,问题是这一日均耗油水平还在快速上升。
同样,中国钢铁产量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6倍多,是世界前十大产钢国的总和。2011年中国进口铁矿石高达6.86亿吨,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70%。更何况,近十年来,世界铁矿石价格几乎年年翻番,中国为此浪费了不少外汇和成本。然而,作为世界头号产钢大国,我们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高端钢(我们生产不出来),这是一种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中国作为产钢大国,却是大而不强!
此外,中国汽车产量世界第一,甚至遥遥领先于美国和日本。过去十年间,中国汽车产量居然增长了10倍,也就是说,中国差不多“贴牌”生产了世界各大主要品牌汽车,并且让这些“贴牌”生产的中低端杂牌车在短短几年间全面占领中国城乡,尤其是让中国城镇交通拥挤不堪,汽车尾汽污染成为中国城市的最大公害。更可怕的是,当汽车全面走进中国平常百姓人家时,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时,我们却还没有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正民族品牌车走向世界,就连韩国的现代汽车也能占领中国市场的相当大份额。这又是一个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例证。不过,中国汽车产业正在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和产能落后的双重困据!
据统计,水泥行业也是严重过剩的。目前虽然我们的水泥行业产能逼近20亿吨,但国内实际需求可能只有14亿吨。与此相反,作为火电生产大国,我们不仅缺电,而且电企总是巨额亏损;我们还缺煤、缺水等等。
总之,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枯绝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第二大GDP,但我们是真正的大而不强。要想步入世界强国,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除此别无他路。
今天,武钢的华丽转身是中国钢企的一个表率和缩影,值得同行学习和鉴借。随着中国钢铁产能的严重过剩,以及铁矿石价格的节节攀升,钢铁行业的经营会越来越困难,这是大势所趋。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居然还有钢企仍在上项目、铺摊子,继续顽强地扩张产能,然而,武钢超前而动,相机抉择,并创造了我国钢铁行业的神话和奇迹。2011年,武钢的非钢利润首次超过主业,今年武钢再准备追加390亿经营非钢产业。武钢现在经营的非钢产业主要包括涉及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还包括筹建“万头养猪场”,以及买地种菜,并成立“城市现代服务公司”,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这是武钢从单一的重化工业向现代综合服务业转型的一次努力尝试。这就叫“适者生存”!该醒醒了,我们的钢企!请不要再用昨天的老眼光决策今天的钢企命运!
董登新博客:http://blog.ce.cn/html/07/107307.html
(责任编辑:马丹)
看懂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叶檀
2012年两会召开,所有人翘首等待转型期的中国政府回答,如何安排未来的发展之路。
这是复杂的时代,也是转型的时代,中国利用了前十年的出口红利与投资红利,未来的经济增长之源从何而来?一句话,坚定改革,稳健转型。
第一,发展动力从改革开放而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时间节点,“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更强调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上述种种,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改革,没有财税体制、分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未来将失去发展引擎。其中,市场化的高效的资源配置体制是根本,市场化与公平两者绝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没有公平,绝不可能建立健康的市场机制,没有市场化理念,转型不可能成功。
第二,转型的空间从稳而来。
稳定并不是外力压制,保持高压下的表面平衡,而是让经济在一定增速下逐渐放慢脚步,走上转型之路。
目前的经济现实是,出口红利下降,投资遭遇瓶颈,经济增速下行是必然趋势,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要求。
一连串的数据可以印证,经济增速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而是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城镇化率、维持就业增长的外在保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政府预计实现经济增长7.5%,低于前八年8%的预期增速,而切合十二五期间设定的年均7%经济增速的目标。目前一些地方居高不下的两位数GDP增长目标,只是原有路径依赖下的结果,是在原有社会结构下争夺社会资源的结果,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主旨并不吻合。
稳定增长体现在各项数据中,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但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是较为保守的就业数据与允许失业率略有上升的组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高于长期以来3%的政策目标,低于2010年CPI的实际增速,之所以将CPI上调到4%,是为价格改革预留一空间,换言之,在价格闯关期间,CPI压力将维持在高位。
房地产市场与货币政策也可从稳定、转型二字看出端倪。
广义货币发行量为14%,银行不可能放松信贷,对于不得不放的信贷,比如重要项目、比如首套房贷、比如资金出现紧崩的大型投融资资平台贷银行还会继续支持。在债券市场方面,改革方兴未艾,新股发行速度不会下降,股市资金紧张状况无法得到根本缓解,企业债、高收益债等债券方面的重要改革举措如箭在弦,目标是建立发达的债券市场,以期部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缓解高风险的地方债务困境。
房地产同样如此,调控不动摇,不等于没有微调,建设保障房、鼓励刚性需求、抑制投机需求不会改变,刚性需求逐步引导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第三,经济转型的技术着力点在以下方面。
大力促进内需的发展,将内需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火车头。目前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制,农村地区的户籍、土地等改革,均与城镇化拉动下的内需相关。
农村地区最重要的改革,包括建立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农村土地确权、城镇化发展已到关键时刻。令人关注的是发展小城镇的设想,是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镇群,基本可见端倪。考虑到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小城镇模式浮出水面,从较富裕的地区开始,我国小城镇户籍制度将全面破题,“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未来的城镇化速度将更快。更让人关注的是,在土地确权之后,城市化过程中农民是否能够获得土地溢价,成为有尊严的城市居民,而非城市的边缘人,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是恶劣的城镇化,还是健康的城市化。我们不希望看到,因为资产品溢价分配不公,连城镇化都遭到社会质疑。
中国的转型非常艰难,但非转不可,没有退路,转型的空间与技术手段已有初步设置,可能随时校正,但方向绝不会变。如唐僧取经。
叶檀博客:http://blog.ce.cn/html/51/110651.html
(责任编辑:马丹)
温总理再为中国股市发展定调
作者:董少鹏
昨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债券市场”。虽然仅用35个字谈及资本市场,但却直指要害,为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定下了基调。与前些年相比,制度建设和投资者权益被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去年底以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因为:一、新股发行价格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基础定价机制,而定价机制往往是市场公平程度的标志;二、我国新股定价体系存在明显缺陷,虽然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但“局部流通市”的特征并未根本扭转,新股定价不能正确反映公司基本面;三、“盲目炒新”和“蓄谋炒新”现象相互交织,导致二级市场估值混乱,影响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四、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混杂其间。可以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实质上已成为与企业改革、分配改革、投资改革、金融改革等相互密切关联的核心课题。如果新股发行价格实现了公正公平,也就意味着: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得到增强,社会财富分配公平度得到提升,投资的实业化产业化得到落实,金融机构自我约束机制得到强化,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有效性得到彰显。
解决资本市场定价问题,要把“上市”和“退市”一并考虑,一同“健全”和“完善”。没有一个有效的退市制度,劣质公司长期“赖”在市场上,炒新痼疾则无法消除;换言之,炒绩差公司重组,其实是炒新的变种而已。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健全”和“完善”的字眼,对现行上市和退市制度的缺陷进行背书,切中了要害。而针对“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事项,使用的是“强化”字眼。把两句话统一起来看,可以认为,制度建设被置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只有制度调整到位,“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才能落到实处;如果制度有大的缺陷,单纯谈投资回报和权益保护,只能事倍功半。
应该说,自2009年以来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也取得了成绩,市场约束逐步增强。但配套措施不够,市场约束机制不足的问题,也还十分突出。应该说,目前新股发行制度的框架大体是完备的,缺乏的是风险揭示、询价约束以及事后追惩,一些机构滥用询价手段却不尽责,有的串谋推高报价。同时,存量发行至今未能走上前台。这些都需要加以改变。
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已提了多年,但进展并不快,需要进一步采取鼓励措施。如果债券市场壮大起来,并且实现统一互联,则会显著提升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能力,对引导股票定价体系走向稳健发挥重要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以及各个监管层面反复就蓝筹股价值、新股定价、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等问题进行阐释,十分直白地把市场现存的制度缺陷告诉公众,这是非常难得的。只有敢于自我解剖,才能够真正去解决问题。相信经过各方努力,一个更加公平和更加诚信的新股发行市场一定会到来!
董少鹏博客:http://blog.ce.cn/html/08/332708.html
(责任编辑:马丹)
股市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钮文新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些问题已经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但有些问题却在预料之外。不过,总体看可喜之处颇多。
先说预料之中的事。2012年GDP增速7.5%,CPI控制目标4%,这两个数字是预料之中的事。为什么?其实,中央银行去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2012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4%的数据一出,我们基本就可以按“常规”大致推断:GDP增长7%到8%之间,CPI上涨控制线4%左右。而且,14%的M2增速支撑“7.5%的GDP增长和4%的CPI增长”这样一个政策目标组合,并不宽裕。
第二个预料之中的事情,是对地方政府债务给出了明确的评价。温总理说:我们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和区域分布。这些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部分偿债能力较弱地区存在局部性风险。
这句话首先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债务的家底已经盘点清楚了;其次告诉我们:这些债务对经济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第三,存在偿付风险的只是局部。这三句话中的关键是: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这是偿债的基础,是对抗风险的基础。
总理强调这件事意义重大。因为这是“做空中国”势力一个重要的做空理由,如果中央政府不能有效、正面回应这件事,那“做空中国”势力将有恃无恐。
“做空势力”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如果外贸萎缩和房价下跌,中国经济将硬着陆。所以,中国政府绝不允许“外贸和房地产”同时出现问题,这还不仅仅是中国是否真会出现硬着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能予人借口。所以,现在看稳住外贸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选择,这就是力保10%增长。
其实,对房地产的政策,今年不仅仅“强调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同时也强调了“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当然,这里还配合了“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目的就是“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这实际是明确了“区别对待”消费性住房需求和投资投机性买房需求。只有加大“普通商品房供给”,房价才会合理回归。同时,加大普通商品房供给,也是保住房地产投资合理增长、房地产相关行业需求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中国消费占比的重要手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总理在全篇报告中,只是在解释CPI数据的时候用了“输入性通胀”的字样,而在全文中,再也没用“通胀”字样,取而代之的是“物价上涨”。而控制物价的重点是:各级政府通过“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把控制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作为重点。没有再提及:去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同时,M2增长现在是12.4%,2012年是14%,这是一个“向宽”的方向。
股市应当还是三大看点:第一是传统产业,特别是: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的兼并重组整合。这将是提升传统产业的集中度,提高规模效益的关键行业。关注此类上市公司的收购动作。
第二各重点当然是战略新兴产业。关注新能源汽车、节能产品的政府采购;关注“三网融合“将取得哪些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关注“风能、太阳能”方向的产业约束,与大企业定价能力的提高;关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硬约束力度,以及相关产品生产销售方向的政策扶持力度。特别关注:“草、树、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的相关产业。
第三是在“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方向。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
钮文新博客:http://blog.ce.cn/html/39/525639.html
(责任编辑:马丹)
楼市调控要向制度顶层设计转轨
作者:马跃成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也是十一届人大的最后一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2年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温总理讲到,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温家宝说,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我们一方面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继续控制通货膨胀;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他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征地拆迁等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廉政建设亟需加强。一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今年楼调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因此,与去年的两会上万炮齐轰房地产不同,今年的两会上,人们肯定更多的是关于楼市往哪个方向走的争论。这个观点,我们从两会之前的个别代表委员的提案中就可以看出些端倪。这里有开发商代表王健林关于放宽首套房贷款优惠的限制的提案,也有宗庆后关于强化保障房和商品房管理的建议。
不同的阶层代表了不同群体的利益。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一轮的调控快两年了,但是,调控尚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房价下降还没有形成奔流直下的局面,楼盘之间、地区之间、结构性之间的降价还很不平衡。房地产企业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重组、破产的局面。一句话,房地产企业继续支撑高房价的基础还在,在这种情况下,楼市调控政策的一点点放松,就可能招致整个楼市的彻底翻盘。
实事求是地说,这次调控的主要手段限贷、限购、限价政策正面临诸多麻烦,楼市限贷与实体经济要求的货币政策适当放松出现了方向性的矛盾,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的货币量会不会在以各种途径流入楼市很让人担心。限价这个硬性指标已经被一些城市的房价向上调整变成了橡皮筋,去年限八千,今年限一万,这样的限价有啥意义?而对限购的挑战去年有佛山,今年就有芜湖和上海两个城市。
在上海放宽限购政策被叫停之后,住建部已经发布消息称,严格限购政策不动摇,并警告说,任何城市只要有松动迹象,发现一个纠正一个。但是,这样的紧绷能持续多久?一个住建部能管得住700多座城市吗?就像去年要求申报的调控目标一样,最后没有几个城市能按时上报,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如果限购再次发生欲管不能的情况,那样的风险就更大了。
楼市调控只是一个阶段的政策,房地产的稳定和发展必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住房制度。建立这个制度的基础其实已经有了,就是今年中央政府强调的住房的民生功能,而不是以前的投资功能。一个以居住为本的住房制度肯定和把房地产当成袭击经济发展的动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应该是完全两个方面的东西。
我国的住房体制从1998年货币化分房开始,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雨历程,现在该回归本位了。这个制度,应该是保障人们的基本住房要求,当然是分体系的,廉租房、公租房、保障房、商品房、豪宅别墅,可以各取所需,但是要改变现在相互交叉的状况,某些豪宅的富人,可能占据着好几套保障房。这个制度的建立可以从房产税和交易税开始,重点可以从建房像退出机制转变,如果把住房退出机制建立起来,会有非常多的闲置房源流出来。这才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个新的,以保障人们基本住房权利的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已经时不我待!
马跃成博客:http://blog.ce.cn/html/53/109953.html
(责任编辑:马丹)
温总理政府报告房市调控需怀怀柔政策之情
作者:洪维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2年中央政府的工作任务,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在大家的印象中,房价已经成为每年全国“两会”必谈的热门话题之一,今年尤其不同。自2010年“国十一条”颁布以来,此轮房地产调控依然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至今没有放松之意。
地产商们渴望松绑,随着3月中下旬有望迎来低价新盘的供应高峰,成交量也有望迎来复苏。此外,“两会”的召开,使得不少急于出售房产的二手房业主心态更加焦急,低价房源的持续供应,以及二手市场上购房人逐步回暖的购房意愿,也使得春节过后二手住宅的成交持续回暖。“两会”的召开,也使得大部分开发商和部分消费者观望情绪加深,买卖双方双方都在等待“两会”为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定调。
温家宝在报告中提出,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2011年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2012年,中央政府将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温家宝作政府报告时表示,2012年继续推进保障房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保障房,同时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2011年在保障房建设方面,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
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不进则退。但从是温总理多次强调“调控不放松”和六次提到“以房价回归理性价位为目标”,可以断定以限购令为首的调控将继续。全国40多个限购城市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放松。上海、成都、芜湖、佛山四个城市放松限购政策已被叫停;全国40多个限价城市到目前为止,除广东中山市和增城市调整限价标准外,其余限价政策并未放宽;全国600多个城市房贷政策到目前为止,仅仅15个城市部分银行个人首套房贷基准率恢复,一套房贷和二套房贷首付及三套禁贷政策并未改变。温总报告传递的信息表明,在两会后继续调控的同时,结果是怀柔。
记得清王朝统治者为拉拢蒙、藏上层贵族,加强思想政治统治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就是怀柔。清朝灭明后,一方面在北方军事要冲地区,凭借明长城或设置柳条边加强防守;另一方面鉴于明亡国的教训,决定不再兴筑长城。康熙帝曾在一首诗中评价秦始皇修长城,虽然工程浩大,费尽了民力,但是仍然没有保住天下。因此,他便改变统治的政策,采取以重视德化及人心向背的“怀柔”政策,以拉拢蒙、藏各族的上层王公贵族,利用宗教信仰,用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浩大的长城工程。这项政策包括优给廪禄、减免徭赋,封以爵位官职,保证他们的世袭权利。规定他们轮流到北京或承德觐见皇帝,观光赐宴,待遇优渥。特别重视蒙族上层,强调“满蒙一体”,以皇室子女和他们通婚联姻。又在蒙族、藏族中扶植黄教,尊崇活佛,优礼喇嘛,各地大兴土木,修建许多喇嘛寺庙,利用宗教进行统治。这些措施的施行,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在当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其实,2012年温总政府报告房市调控,就是心怀一种怀柔政策之情。就政策而言,利用限贷限购等手段,促房价回归合理价位。就情义而言,宏观调控要想达到保民生的目的,除了大建保障房,这样房地产调控才能惠及所有中等、中低和低收入群众。让要求松绑的地产商利益集团扔掉幻想,戴着脚镣跳舞。
洪维博客:http://blog.ce.cn/html/49/360949.html
(责任编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