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未明委员: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16: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未明在接受中国经济网、和讯网联合访谈时表示,大家现在都在谈发展文化产业,但是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要注重把精品文化,把真、善、美的文艺作品带给社会和民众,要让老百姓能够真正感受到好的文化陶冶。
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您今年的提案中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具体讲讲吗?
李先明:文化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事业,何以界定文化事业?让文化事业更好的发挥其社会职能,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二是文化产业,要让文化产业更好的走向市场 。从近年来看,中国文化产业的总量大概在四万亿,大概占GDP的3%,这跟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差距比较大。我们很多委员都感觉必须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里面有一些方面我们必须加以改进,比如企业的转型,产业的升格,以及跟国际的接轨、人才培养等等需要方面都应该做很多细致的工作。
可以看到,现在谈到文化产业,我们不能盲目地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注重把精品文化,把好的真善美的文艺作品带给社会,带给民众,要让老百姓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好的文化对他们的陶冶。
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外实际上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学校的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经常带青少年到各种博物馆、展览馆,或者自然景观去感受文化,感受美好的东西。有时候我们看到在一副名画前,老师会为孩子们讲解几十分钟,这些我们要很好的借鉴和学习。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是比较多的停留在课堂上,在课本上,这种照本宣科的东西多了,实际上学生不大容易接受。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脱离不了教育的发展,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讲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同时要更加注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一次代表的提案,希望政府能够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工作。
代表委员谈相关话题:
民盟谢卫:文化产业可探索实现金融标准化
我国是文化大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投入和配置,但现实情况是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之间缺乏融通工具。文化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着文化与资本难以对接的瓶颈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正确理解与处理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疏堵问题,确保在规范的前提下促进资本涌入文化市场,相关监管机构也应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实现金融标准化。
谢卫分析认为,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首先,文化资源丰富,但市场化程度低;其次,文化要素的专业化程度高,流通属性差,难以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资本;第三,文化产业融资难。文化企业除了走IPO通道外,暂无更好的直接融资渠道。但文化企业轻资产多,转制时间短,规模较小,能达到上市要求的很少。目前难以得到银行贷款,因此,文化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困境;第四,百姓投资需求大。 【详细阅读】
政协委员张抗抗: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实体书店
去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等一批批著名书店的倒闭让张抗抗很痛心。在她看来,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人们接触并享受文化的活动空间,这些都是网络化不可替代的。所以今年,张抗抗的提纲也是呼吁政府等社会各界能更多地关注实体书店。
通过调研,张抗抗认为导致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的原因主要有:房租以及店员工资的提高,还有网络书店恶性价格战的挤压。她提出,网络书店价格战的结局一定是两败俱伤。
为此,张抗抗建议:首先,要对网络书店进行限价,网络书店的价格不能低于实体书店,像韩国网络书店即便在促销期间也不能低于实体书店的价格。德国的图书在出版社发行后三个月或者半年后才能在网络书店出售;其次,政府要对实体书店进行适度的减税,像英法两国的实体书店是完全免税的;第三,在减少房租压力方面,地方政府可以进行适度的补贴。建立半官方的机构或成立一个监管委员会,通过专家评估对经营好的书店要进行房租补贴。【点击进入访谈回放】
更多精彩请参看:
2012年中国经济网全国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张元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