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先睹为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2: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跨境结算结构失衡

  外汇储备“被增加”

  在人民币全球发展初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在境外形成一定的人民币存量,根据由易到难的思路,中国选择了贸易进口人民币结算作为向境外输出人民币的突破口,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构失衡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货币输出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除了制度上的一些瓶颈之外,人民币升值预期、境内企业在跨境贸易中的定价权相对较弱等都是造成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的外汇储备,根据仅2011年上半年,由此而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为589.4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1369亿美元)的43.1%。这一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从人民币输出和回流的完整过程分析,综合考虑其他回流方式,这部分外汇储备仅是“将来要发生的外汇储备的提前”。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构失衡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并不会增加央行的对冲压力和境内基础货币的供给。而且如果流出到境外的人民币沉淀在香港“不回流”,预计还可以为中国央行带来每年200亿-300亿人民币的“铸币税”收益。

  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在外汇储备增加与人民币全球发展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货币国际化的初期,首先需要更多的人民币走出去,需要更多的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和被境外机构、企业所接受,这是我们近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来看,人民币进口与出口比例失衡,在客观上促进了境外人民币存量的增加,这一现象导致的外汇储备“被增加”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初期我们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而这与最终人民币全球发展所取得的收益相比是值得的。

  (摘编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构失衡及其对中国货币体系的影响》)

  正视香港人民币回流

  目前,香港离岸市场虽具备一定的雏形,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人民币输出和回流的过程中,政府和决策层要在放松管制的情况下,不断总结、评估进程中的收益、损失和风险,及时调整政策。

  1.人民币回流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没有影响,基础货币总量不变。

  跨境人民币业务清算都是通过基础货币来进行的,除了少量的以物理形式被带出境外的人民币,通过其他不同途径流入到境外的人民币依然存放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在港澳清算行模式下,这部分人民币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支行,而在境内代理行模式下是存放在境内商业银行的同业往来账户,这两类都计入央行的存款统计。

  2.人民币回流会增加境内的货币供应总量M2,但短期影响有限。

  央行的基础货币总体规模虽然没有改变,但实质上却被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分别代表了央行对境内和境外的负债,其中只有前者可以通过境内商业银行信贷的乘数效应,因此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会影响境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影响境内的货币流动性。

  但是短期来看,回流对境内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有限,无论香港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以何种形式回流到境内,其总量不会超过从内地向境外输出的人民币总量。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香港现有的5536亿人民币存款全部流回到境内,按照境内现在4倍的货币乘数,仅会导致境内M2存量增加2.84%。

  3.鼓励更多的外资企业以人民币FDI来代替美元FDI。

  随着商务部近日正式印发《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央行发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人民币FDI已经正式推出。这一政策举动是正确的,但是必须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和程序,保证人民币FDI的真实性,防止人民币FDI资金最终流向证券市场,进而推高中国境内的资产价格。

  4.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或向离岸银行借贷汇回境内使用,应该是离岸货币回流的最主要形式。

  中国货币管理当局应该适当放松对这一回流渠道的管制,对不同的借债主体,可根据是否拥有可利用外债额度区别对待。

  5.审慎增加RQFII的规模。

  通过RQFII允许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的股票市场,不会影响境内货币供应量M2,在当前A股市场低迷的市场条件下,对资产价格的冲击有限,可以考虑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适当增加RQFII的规模。

  (摘编自《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评估报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