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生和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8:05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3月6日 晴

  曾经有个“跑会”记者说了一句:要是有一个类似安检读卡器那样的东西就好了,代表、委员离我几米远甚至几丈远,就能读出来名字、单位。这话真是说到记者们的心坎里了。看到迎面而来的陌生委员,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看清楚他代表证上的名字,并在脑海中想出单位、职务,这的确是一大考验。一旦眼神不济,又舍不得放弃机会,就只能在问完问题后,再尴尬地多看一眼人家的代表证了。

  更苦恼的是,在分组讨论时,很多小组都不放桌签。往往是一个代表或委员慷慨激昂地说了半天,旁听的记者开始交头接耳,互相打听:“他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离着发言者很远,文字记者们又看不清,只好求助拿长镜头的摄影记者:“哥们,帮我拍一下。”

  去年“跑会”时,我专门打印了一本委员名单,上面有编号、名字、职务,以备随时查看。但是厚厚一摞十分沉重。今年,我在会场看到一个美女记者,手机里有一个文件,不仅有这些资料,还把每个委员的照片放进来。手指滑动之间,清清楚楚,让在场的记者们羡慕得直流口水。我在想,如果将来人脸识别技术普及了,用摄像头拍一下委员,手机马上识别出委员的名字和职务,那就太方便了。

  3月5日下午,我在科技和科协界别采访,碰到了去年采访的委员,那种熟悉的感觉真好。好几个去年采访过的委员,我给他们邮寄了报纸、采访照片,并在今年两会前就联系采访,因此今年的采访、拍摄的要求他们都一一答应并给予了积极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平煤集团的中科院院士张铁岗委员,去年因为生病晚到几天,我特意到房间拜访他。今年重逢,他还依然记得我这个小老乡,亲切地和我握手并合影,还在走廊聊了好半天,让我大为感动,在现场数位记者面前,着实得意了一把。 (本报记者 罗 兵) 《中国质量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