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样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07: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1年是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多变的一年。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美国债务问题凸显、西亚北非国家政局动荡,一系列突发事件导致世界经济复苏继续放缓,深刻影响了国际贸易、投资的发展。

  在这样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家开发银行的国际合作业务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1年,国开行国际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积极支持中信联合体、三峡集团、金风科技、奇瑞汽车等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对非中小企业贷款覆盖非洲29个国家,推动“金砖国家”本币授信合作,落实中国-东盟银联体合作成果……截至2011年末,国开行外汇贷款余额1873亿美元,资产质量保持优良,中国最大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这一年,国开行国际合作业务亮点纷呈。

  多边金融合作稳步向前

  

  建立多边金融合作机制,是国开行国际合作业务的一大特点。多年来,通过综合授信、货币互换、联合贷款等多种方式,国开行已与近100个区域、次区域金融机构以及合作国中央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主力商业银行等开展密切合作。

  2011年4月,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在中国举行年会暨金融论坛。此前一年,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正式建立,这一机制旨在为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着重支持金砖国家的基础设施、能源、高科技产业等领域的发展。2011年,随着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机制,该机制的合作内涵更丰富,务实合作进一步拓展。

  年会上,来自金砖国家的银行、企业和学术界的嘉宾就全球及金砖国家经济金融发展形势,扩大互利合作,共同推进金砖国家银行和企业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低碳经济等领域开展投融资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取得良好效果。

  国开行董事长陈元表示,金砖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金融危机中展现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强劲力量。特别是近年来,金砖国家相互贸易与投资大幅增加、经贸合作日益紧密,而且对深化金融合作、促进互利共赢有着高度共识。在此背景下,建立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区域经济转型意义重大。截至目前,国开行为金砖国家的几十个项目提供的贷款余额达380多亿美元。

  再把目光转向中亚。由国开行推动成立的上合组织银联体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促进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上合组织银联体成员行共为区域内几十个合作项目提供了数百亿美元贷款,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重大产业和民生等多个领域。

  作为上合银联体中资产规模最大的成员行,截至2011年底,国开行仅在上合地区贷款余额就达377亿美元,支持了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石油贸易融资、中土(库曼)天然气领域合作、中哈矿业合作、中亚地区农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等一批能源、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增强了合作国的自主发展能力。

  与合作国互利共赢

  

  在2011年的全球经济寒流中,不仅是发达经济体没有出现预期的可持续的、内生性复苏,新兴经济体经济也暴露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对外依存度过高等问题,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在经济转型中,金融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部分地区的经济转型更是需要强健高效的金融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为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内的多边金融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一经验也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部分地区。

  在欧亚,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当前迫切需要加快经济转型。然而,其转型具有融资需求量大、中长期融资多、融资服务层次多、机制灵活性要求高等特点,需要各国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以金融合作推动经济合作,为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充足动力。

  为此,国开行下一步在欧亚地区金融合作中将继续运用开发性方法,多管齐下,促进与合作国的互利共赢。一是着眼区域长远发展前景,积极推进规划先行;二是欧亚各国金融机构加强中长期投融资合作,使各国早日共享经济转型成果;三是建立持久稳定的区域金融服务机制,提升区域金融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四是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进一步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

  国开行的国际合作业务思路在欧亚各国形成高度共识。各国提出,要积极扩大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合作范围,积极借鉴上合组织银联体的经验,为欧亚地区经济转型和稳定增长奠定坚实金融基础。

  在亚太,国开行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引领作用,融资支持中缅油气管线、澳大利亚铁矿石开发、印尼燃煤电站、印度电信建设等重大战略合作项目,推动与周边国家在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电力、电信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建立中国-东盟银联体、中澳CEO圆桌会等多边、双边合作机制。

  在欧洲,继去年国开行支持三峡集团成功竞购葡萄牙电力公司部分股权后,就在上个月,葡萄牙国家电网宣布出售25%的股份给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交易价格3.97亿欧元。国家电网则透露,将由国开行提供10亿欧元融资额度,以帮助葡萄牙国家电网满足其再融资需求和完成新投资计划。这项交易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自身的跨国经营,更符合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互利共赢之举。

  在拉美地区,国开行与巴西开展合作,融资支持中巴石油合作、卡塞内天然气管线、卡迪奥塔火电等重大战略合作项目,目前在巴西的贷款余额141亿美元,成为中巴合作最大的贷款银行。

  世界性重大体育赛事不仅对举办国是难得机遇,更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国开行“规划先行”,主动围绕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建设需求,与巴方开展规划合作,积极推进中巴企业在电力、铁路、公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对非合作注入新活力

  

  承办中非发展基金是国开行对非合作的最大亮点。2011年底,中非发展基金已圆满完成一期出资。基金二期增资到30亿美元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

  2011年11月,在中非棉业发展有限公司赞比亚公司工作的当地工人穆斯对记者说,“我家有7口人,雇1个人,去年种了10公顷棉花,净挣了2660万赞比亚克瓦查。我们希望能像中国人一样富裕起来。”

  中非棉业被誉为是中非农业合作的典范,由国开行旗下中非发展基金与山东青岛棉花企业合资设立,已在盛产棉花的马拉维、莫桑比克和赞比亚3个国家建设有5个轧花厂和2个榨油厂,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让当地农民普遍增收。中非棉业公司计划逐步将业务扩展至非洲主要产棉国家。中非基金投资的项目均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统计,仅棉花项目就可惠及超过60万农民。

  中非农业的成功合作只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国开行与中非基金“投贷结合”的支持下,中非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经贸园区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均开花结果。截至2011年底,中非基金已对近30个非洲国家的50多个项目承诺投资。

  随着中非基金业务的迅速增长,其业务发展模式也不断完善、投资项目质量明显提升,项目投资收益进一步增加。

  经过多年耕耘,国开行与非洲各国政府、区域性组织、金融机构、企业开展了多层次合作,业务基本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国开行结合非洲国家的国情和实际需要,支持了埃塞俄比亚电信网、加纳燃气电厂、马拉维棉花种植、肯尼亚中低收入住房、埃及泰达工业园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电信、能源、农业以及民生领域的项目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国企业不仅给非洲带来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向当地企业和合作伙伴传授了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为非洲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外投资平台登陆香港

  

  香港是连接中国大陆和世界资本的一个最佳契合点,香港亦是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2011年12月6日,国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的海外投资平台,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起点,正式登陆全球资本市场。

  国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在港设立国开国际主要从事直接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利用国开行的品牌和强大的项目及政府资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和海外资本进入中国提供投融资支持和服务平台。

  国开行董事长陈元表示,国开国际将充分利用香港作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把香港国际化的优势和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优势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投资机构和资产管理平台。

  国际投资人士评价,国开行和国开金融具有丰富的资金优势和专业团队,通过与国际顶尖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将可为合作企业提供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一体化金融服务。业界普遍认为,国开国际的成立对支持中国经济深入国际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揭牌的当日,美国德太集团(TPGHoldings)、美国KKR公司、欧洲Permira基金以及香港新世界集团就分别与国开国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先行者

  几年前,香港有识之士曾提出设想:人民币业务将是香港下一个增长点。如今,这一设想已部分成为现实。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香港正在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核心市场并辐射其他海外地区。

  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11年,经香港地区银行结算的人民币贸易量近2万亿元,占全球人民币贸易结算量的八成;共有87个总值超过千亿元的人民币债券在港发行;香港人民币存款超过6200亿元,占香港全部存款的10%。

  可以说,香港已拥有离岸市场中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谁的动作更迅速,谁就可能在离岸人民币业务领域占得先机。这一次,国开行又做到了规划先行、走在前面。自2007年在香港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之后,国开行四年四度赴港发债。2012年1月13日,国开行成功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5亿元,实现了境内金融机构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三个“第一”:

  第一次同时采用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招标和簿记建档两种发行架构。其中,CMU招标发行部分涵盖3年、5年期两个品种,发行额10亿元,利率分别为3.1%及3.45%,吸引了30亿元资金认购;簿记建档发行15年期债券,发行额15亿元,票面利率4.2%,认购倍数1.33。

  第一次在境外发行15年超长期人民币债券,不仅满足了期待已久的长期限投资者对优质产品的投资需求,也对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建立定价基准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家发债资金在境外使用的境内金融机构,有利于发挥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开行国际合作业务优势,推动离岸人民币的运用和循环向深度发展。

  目前,国开行已累计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155亿元,成为赴港次数最多、累计发行量最大的境内金融机构。

  “投贷协同”支持企业走出去

  

  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通过规划先行,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是国开行国际合作业务的重中之重。所谓综合金融服务是指,国开行与旗下国开金融、国开证券、国银租赁和中非基金等子公司构建起协同业务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投贷债租证”多种载体,向客户提供“多产品、一站式”金融服务。

  2011年12月,国开行及中非基金与四达时代通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联手在非洲共同投资建设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网络。这次合作是国开行“投贷协同”综合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典型案例。四达时代之前已经获得了国开行贷款融资支持,此次合作则是与中非基金在股权融资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正是有了国开行和中非基金的支持,目前我们已经在非洲近10个国家取得相关运营资质,并计划尽快扩大覆盖范围。”四达时代董事长庞新星表示。

  进入“十二五”,国开行在服务企业“走出去”中将继续加力。2012年2月初,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两国政府在广州举办了中德企业家座谈会。国开行董事长陈元在会上表示,愿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来华投资的德国企业提供融资融智服务。目前,国开行已通过设立50亿欧元中德船舶专项资金和20亿欧元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专项贷款等多种综合举措,支持两国企业在船舶、新能源、电信、金融、中小企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积极探索符合双方特点的金融合作模式,以更大的力度服务中德经贸合作。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