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乡村文化天使”常寿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04:12 来源: 经济日报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边远农牧区,女子流动放映队队长常寿兰可谓家喻户晓。

  2003年,塔城第一个女子流动电影放映队成立,队长常寿兰带着3个女子队员下乡放映电影,这一干就是8年。说起当初的选择,常寿兰坦言,“下乡放映电影是被逼无奈。”不愿意干的原因很简单,塔城地区面积10万平方公里,很多偏远农牧区连路都不通,下乡放电影长途奔波辛苦不说,一圈跑下来常常十几二十天回不了家。常寿兰说,“我们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听说让我们下乡去放映电影,当时情绪波动很大,没想到后来就慢慢地爱上了这个职业。”

  “是看电影的人改变了我们。”常寿兰说,2004年3月下旬,放映队到距离塔城市区60公里的恰合吉牧场给群众放映电影,电影放完,已是零点三十分。返回时,面包车陷进了坑里,几个牧民闻讯赶来帮忙把车子推了出来。“你们什么时候还来啊?我们七八年没看过电影了。”一个牧民说。“村民的话让我们很震惊。”常寿兰说,“我当时就打消了撂挑子的念头。”

  常寿兰清楚地记得,每次到乡村去放映电影,大家都像过节一样。农牧民老远地从家里赶来,有的妇女和孩子还特意穿上新衣服。常常是电影放完了,观众们久久不愿散去,要求再放一场。放映队从一个放映点到另一个放映点,有些年轻的牧民骑着马,追着放映车,送了一程又一程。2004年4月12日,女子流动放映队来到距塔城市区140公里的窝依加劳山冬牧场,整个牧场都沸腾了,孩子们高兴地喊,“放电影喽,放电影喽!”电影放完后,一位哈萨克族老大爷流着眼泪说,“10多年来我们没有看过电影了,10多岁的娃娃连什么叫电影都不知道。现在好了,农牧电影队又回来了,共产党没有忘记我们啊!”“那一刻,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感动和满足。我觉得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电影放映员这个职业的价值。”常寿兰说,“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决心把这个职业当做自己的事业,一直做下去,只要农牧民群众还需要我们。”

  很多哈萨克牧民不通汉语,常寿兰和哈萨克族放映员茹鲜古丽就一边放电影,一边当翻译,向牧民解释片中的对白。在和布克赛尔县巴音奥瓦乡、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等偏远乡场,对蒙古族牧民放映队还给开“小灶”,为他们放映《嘎达梅林》、《成吉思汗》等反映蒙古族历史的故事片。

  对常寿兰来说,放映电影已经成了一种责任。“电影带给牧区的是节日般的快乐,每次放映队到牧区,孩子们像是在狂欢,因为他们热爱电影,所以我们热爱放映电影。”常寿兰说。

  8年来,常寿兰的流动放映队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及裕民、塔城、托里、额敏等县市的996个村队,放映各类影片5500余场次,农牧区观看电影的群众人数达75万人次。

  2004年,塔城地区少数民族女子流动放映队被评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2007年8月26日,常寿兰站在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的舞台上,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名基层电影放映工作者代表之一。2008年,常寿兰和女子放映队的事迹被拍摄成电影《横平竖直》;2009年,常寿兰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今年,常寿兰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在所有荣誉中,常寿兰最珍视的是农牧民观众的深深情意。在塔城数万平方公里的农牧区,常寿兰和她的三姐妹是当地农牧民群众心中的“乡村文化天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