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希拉里“六问”中国真实意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14: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我相信中美解决不了世界所有问题,但如果没有中美,我很怀疑这世界能解决什么问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7日把这句“恭维话”送给中国,似乎忘了不久前,她刚因指责中俄“卑劣”受到抨击。过去几年,中国人的耳朵里堆满了华盛顿政客这种时好时坏的评语,希拉里7日要求中国停止借“崛起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身份“两头占便宜”,倒显得有些新意。她此番谈论中国的场合是华盛顿一次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的活动,作为活动主办方的尼克松基金会6日刚公布了一份备忘录,曝光尼克松1989年秘密访华的隐秘信息,尤其受关注的,’是他要求美国政府“把中国当做盟友,而非仇敌”。“他(美国)爱我?他(美国)不爱我?”俄罗斯电视台称,华盛顿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北京时常有理由问出这样的问题。一家法国媒体说,美国人在中国是敌是友问题上想了20多年,定位却还不如冷战时清晰。

   希拉里要中国“证明意图”

  美国国务院网站6日便预告了希拉里7日在华盛顿和平研究所就美中关系发表演讲的消息,当日活动的主题是该智库和尼克松基金会共同邀请尼克松家人,以及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美国对华政策元老,一同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中国外长杨洁篪也以视频讲话的形式参与了纪念活动。

  “敦促中国证明其意图”,这被法新社认为是希拉里此次演讲的主旨。法新社称,希拉里在讲话中呼吁中国用“具体方式”证明其崛起符合世界的利益,并再次呼吁中国保护外企权益、改变“不公平”的人民币汇率,改善人权状况。她同时断然否认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几乎复述了奥巴马政府所有对华政策。

  印度《德干先驱报》说,希拉里在演讲中提到,“当今几乎每张会议桌、每个重要机构都有中国的一席之地,离开中美,世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她同时表示,“中国在一些论坛和议题上希望获得大国待遇,在其他地方又希望自己被当做发展中国家,这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兼具这两者的特点,但世界希望中国发挥与其新地位相符的作用,这意味着它不能再有选择性地做利益承担者”。法新社说,希拉里的意思告诉中国,不能贪图两头占便宜。

  “希拉里列出一堆对中国的期望”,路透社7日如此解读希拉里演讲。希拉里还对中国提出6项疑问,如“中国会使用其权力帮助结束叙利亚等地针对平民的暴力吗?”“中国会解释其军力建设的最终目标,让邻国安心并避免误解,维护地区安全吗?”

  路透社说,希拉里说这些话时,华盛顿和北京似乎都正致力于确保关系平稳,尽管在诸多问题上双方心存怒火,“外交静电频发”。日本TBS电视台说,就在前不久,希拉里刚因中俄否决安理会涉叙决议辱骂中俄,称中俄拒绝谴责叙利亚镇压该国人民是“卑劣的”。报道说,这令当下的中美关系显得尴尬,说明中美关系距离“春天”显然还很远。

  (责任编辑:彭金美)

  

   尼克松曾呼吁美中做盟友

  作为7日纪念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尼克松基金会6日便公开了一份尼克松“秘密备忘录”,称其重要意义在于展现了这位美国第37任总统对中美关系的洞察。该基金会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这份备忘录实际上是尼克松1989年写给多名美国议员的信。尼克松在信中称,他于当年 10月28日到11月2日访问了北京,与邓小平等8位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共计20多小时的面谈。尼克松在信中感慨,“中美关系正处在我l7年前首次访华以来的最糟糕的状态”,美中对敏感问题的看法完全不同,且分歧无法弥合。他甚至将当时病中的邓颖超形容为“中国的撒切尔夫人”,以形容她立场强硬。即使如此,尼克松仍坚持认为华盛顿不能允许美中关系被永久破坏。他在信中警告说,“切断与中国领导人的联系对中美两国都不利”。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尼克松给出了几点原因,其中包括冷战尚未结束,苏联威胁犹在;中国是核武大国;一个强大的中国对美国在东亚制衡苏联和经济超级大国日本至关重要;中国对亚太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全球变暖问题离不开中国合作。尼克松还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下世纪注定崛起为经济军事超级大国,我们真要冒险做它的对手,而不是盟友吗?”

  美国“市场观察”网站说,尼克松1989年的中国之行在出发前没对外公布,当时美国国会正在酝酿一揽子严厉的对华经济制裁措施,尼克松对此则尽力阻止。“美国之音”7日说,尼克松在那次访华5年后去世,在那之后美中关系基本上按照积极方向发展,但最近几年,主导世界头两大经济体之间关系的却是军事猜疑、人权关切、贸易争端等议题。

  “他爱我?他不爱我?”

  在美国人心中,中国是敌是友?在尼克松发出呼吁后的20年,这个问题反复登上美国媒体,但“法国看板”网站认为,希拉里7日的讲话说明,华盛顿官员对中国的定位甚至还不如冷战时清晰。文章说,美国官员总是一边称赞中国在维和、反海盗等领域的国际贡献,同时又用尖锐语言抨击中国的不合作,这说明美国意识到应和中国成为利益共同体,却没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中国观模糊而困惑。

  “他(美国)爱我?他不爱我?”俄罗斯电视台不久前报道说,每次讲到美中关系,中国总有权提出这一问题,华盛顿的那些大人物们则总羡慕嫉妒中国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能力。文章说,就像奥巴马本人,他曾说中国修建了世界最好的铁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机场,但这种“巧克力包着的恭维话”似乎和他在人权、汇率等问题上冷酷批评中国的言语一样多。不仅是总统,罗姆尼等总统竞选人的对华言辞也总反反复复。文章说,或许与大多数国与国关系一样,美中关系绝不可能简单,双方对谁带头、如何花钱,甚至如何养孩子都意见不同,未来几十年的美中关系可能都是如此。

  过去一个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以及尼克松首次访华40周年两件大事让美国媒体和学界忙于对美中关系进行回顾,尼克松访华的“历史功绩”受到颇多称赞。美国《华盛顿邮报》说,作为曾经的反共分子,尼克松1972年突然访华太令人震惊了,“尼克松去中国”这个词组因此成了美国人政治词典中的一部分,意思是某位领导人一改往日立场,突然做出令人震惊却又十分有益的事情。文章说,尼克松不是榜样,他是怂恿下属从事非法勾当的犯错误的总统,但他是聪明的战略家,可惜的是,时至今日,即使像尼克松这样敢于转变立场的人可能都不敢再轻易打破常规。文章将尼克松访华与肯尼迪解决古巴导弹危机、罗斯福应对经济大萧条,以及林肯指挥内战并称为“美国总统的伟大决定”。文章说,当年离开中国前,尼克松在北京的宴会上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这话有点尼克松式的自负,但他说得没有错。

  “如今美中关系处在另一个拐点”,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在CNN上撰文说,美中关系从不是一帆风顺的。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地缘政治利益可以忽略中国人权问题,90年代起又开始在华谋求经济利益并促进中国国内变革,这段历史凸显一个根本现实,美中关系从来不会保持某个基本原理或焦点太久,它常因受到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重大变化的影响而改变。这些改变绝非轻易,但每一次都埋下对未来担忧、不信任和深深怀疑的种子。

  (责任编辑:彭金美)

  

  “现在的美国该学学尼克松”

  “未来世界一个引人注目的动态将是中国与美国的新冷战”,本月初《环球时报》记者受韩国政府邀请加入一国际记者团参访首尔时,同行的国际记者似乎都很喜欢议论这个话题。当记者问他们是否真的认为中国已具备挑战美国的能力时,埃及记者回答,“暂时还没有,但这是大趋势”。巴基斯坦记者则说,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有潜力挑战美国统治地位的国家,美国很清楚这一点,“你们甚至在太空和美国展开竞争”。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迪伦 8日对《环球时报》说,英国有个说法叫“坐在篱笆上”,意思接近于中国人说的“骑墙”,其实英国人早就明白,这就是华盛顿对中国的真实态度,真正的国际关系没有敌友之分,有的只是国家利益,而问题在于,美国国内一些人始终对中国持敌视和怀疑态度,在他们心目中,中国在亚洲崛起与“苏联入侵阿富汗”一样危险。

  “现在的美国该学学尼克松”,表达此观点的俄新社评论员巴布奇日前撰文说,4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改变了世界格局,中国从此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国家。这一历史事件表明,美国政治家能够向自己对手国家的人民伸出友谊之手。但近年来,美国不断对伊朗、对南联盟,现在又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提醒美国人回忆一下尼克松当年对北京的访问,“奥巴马政府应当像尼克松政府那样改变强硬的对外政策”。(本报驻外记者纪双城陶短房李珍本报记者郭芳汪析)

  (责任编辑:彭金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