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展新兴产业更需调动民资积极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2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刘书艳

  早在去年底,就有不少经济学家预测,2012年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难预测、最复杂、最严峻、最困难的一年。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显然,2012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仍然严峻,经济学界对"经济下行"的意见是一致的。

  对于2012年中国GDP增速,在3月5日开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我国GDP增速调至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比上年目标略降0.5个百分点,引起中外关注。此举向社会各界发出了鲜明导向信号:中国将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大概是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最好时机了。

  传统产业往哪儿转?经济结构调什么?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什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解决好这些问题,都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新兴产业战略地位提升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截止到2010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在4%左右。我国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首先提到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如此排序说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地位。

  这其中,物联网再次被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温家宝表示,国家将继续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

  对于其他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市场人士认为,在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结构性转型过程中,以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国家和主要的新兴经济体都在加快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国际上所说的新兴产业。

  其中,美国在最新版的《国家创新战略》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纳米技术等六个新兴产业,欧盟在2009年出台了《2020智慧可持续包容增长战略》,也明确了类似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日本在其《2020迈向光辉日本新增长战略》中,也提出类似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技术目标。

  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欧美国家的强项,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存在不少差距。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从科研到产业化,将是一条艰难的路。刚刚过去的2011年,生物技术产业经历严峻考验。而据年度全球资金预测报告显示,生命科学产业全球研发支出预计在2012年下降2.2%,为1473亿美元。随着制药公司紧缩研发预算,美国在生命科学产业的研发支出今年将下降5.7%。"金砖四国"和韩国的研发实力大规模升级。传统的研发强国如英国、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等的技术向这些地方转移,亚洲地区的研发效率大增。

  正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政策的支持,使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正紧锣密鼓地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遇到了难得的发展"蜜月期"。

  警惕盲目投资产能过剩

  "这犹如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来势凶猛无比。"一位地方发改委系统的官员说,现在多个部委在"合力"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各地酝酿的新兴产业规划也接踵而至。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目前进展较快而且已进入规模化的是新能源产业。到2010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总量已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000兆瓦,约占全球总产量一半,居世界首位。然而,新能源虽然数量发展较快,但实际应用的占比很小。到去年年底,非化石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是8.3%,但除去水能和核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只占1%左右。虽然我国的光伏电池产量全球第一,但90%以上出口到了国外。

  例如风电产业,事故频发、并网困难、产能过剩……诸多问题困扰着风电产业的发展。由于应对金融危机,大家找不出更多的灵丹妙药,就把新能源作为一个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引擎,忽视了市场需要,而现在问题出来了。

  纵观整个风电产业链,风电整机制造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超过80家整机生产企业,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均为国资背景。

  然而,风电行业当下并没有解决瓶颈问题,截至目前,风能发电仍然没有解决发电不稳定、成本高、输送距离远等问题,目前的成绩大多来自于政策的大力扶持,这也让风电还没真正"从商",竞争性并不明显。

  在这些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新能源产业背后,有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地方政府的GDP冲动,因为新能源投资经额大,对地方GDP贡献大,而且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审批门槛低,于是地方政府纷纷上马类似项目,最终导致了这个朝阳行业的早衰。只有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大地发挥作用,产业才会健康发展。

  作为风电资源第一大省,内蒙古能源开发局局长王秉军说:"到'十二五'末,内蒙古全区内的风电开发企业将由目前的68家左右整合至25家以内,减少六成左右。"在未来三五年,可能会有80%以上的风电设备企业被重组。由此,风电装机正在经历从"任务驱动"向"利益驱动"的根本性变化。

  同样,光伏产业在2011年下半年以来也日益艰难。从2011年年末开始,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由于光伏电池能够将太阳光转化为电力,这在全球摆脱化石燃料数十年的转型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个产业的潜力不言而喻。这也促使了该产业大规模膨胀,目前产能已处于绝对的世界第一,产业链也比较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在技术上还相差太远。光伏行业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现象十分严重。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预测,目前中国的光伏产能在2000万千瓦左右,这一产能已经足够2020年的市场需求。

  然而,尽管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硅原料出口国,但光伏产业所需的多晶硅产业的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他们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原料供应,中国每年仅从美国就要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等原料。同时,在市场上,虽然我国光伏产品的产量已经稳居世界头把交椅,但光伏发电的安装量却极少。

  原料供应没有话语权,终端市场主要在外,使得我国光伏企业长期受制于人。如何培育国内光伏用电市场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

  科学发展遵循市场规律

  在每一次对如何发展新兴产业的注解中,必会提及"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过去,长期以来我们采取以"控"为主的政策导向,都是按照经济规模来控制。而在新兴产业崛起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创新源。美国有一个统计,70%左右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大企业多采取"拥抱战略",整体收购那些有创新技术、产品的小企业。以"控"为主的准入机制,十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专家认为,鉴于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身特点,中国亟须破解资金、技术、政策、主体、产业化等五大难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无法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任何一个企业想进入就能进入的,如果一哄而上,资金被分散利用,不利于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如果缺乏有序发展的约束机制,就有可能在新兴产业领域里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这就决定了新兴产业势必会需要政府引导和规划发展,由此带来的体制性碰撞将会大于传统产业。

  虽然"新36条"中提到"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过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不仅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还有先进的创新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定位决定了国有资本在这一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同时也应当有所作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实中有时会变成主要支持大的国有企业进来,而通常是它们一进来,很多小的民营企业就没有机会了,这是不健康的市场生态,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应该是大的国企和小的民营企业都有机会参与。

  "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则相对缓慢。"一位地方发改委官员曾谈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大都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江浙地区。"

  他进而指出,就他接触到的民营企业而言,它们并不是要求国家对其予以特殊照顾或者特别扶持,而只是要求能得到同等待遇,比如在按照正常的程序申请相关资金时能平等对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