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区域发展形成多极支撑格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2 05:12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报讯 记者文晶报道:2011年,安徽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形成良性互动、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战略规划,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安徽省在推进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科学承接,注意把好项目准入关,将产业转移与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和促进节能减排等结合起来。二是坚持高端承接,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坚持创新承接,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园区合作共建为重点,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宁滁合作共建产业园、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郎溪县无锡工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式承接。

  2011年,安徽省顺利实施巢湖行政区划调整,为省会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芜湖和马鞍山实现跨江联动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积极推进皖江城市带和合肥经济圈发展的同时,安徽把加快皖北发展作为统筹区域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支撑。积极推动南北结对合作,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与皖北阜阳、亳州、宿州市结对合作,确定了一批合作项目,启动了三个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努力实现皖江崛起和皖北振兴的互动。2011年皖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皖南和大别山区绿色发展,出台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20条扶持政策,推进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在区域联动、多极支撑的格局下,2011年,安徽有34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14个县(市、区)突破20亿元,县域经济增速连续7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