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炳德:国家应对铀矿冶社区移交地方管理给予支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2 19: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肖立翠) 今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炳德在接受中国经济网和和讯网联合访谈时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铀矿冶社区的住房问题、医保、工伤残人员等遗留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仍存在着四大问题。他建议,国家对铀矿冶社区移交地方管理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从根本上消除核工业改革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陈老师,您好。您今年的提案是什么?

  陈炳德:我今年的提案是《关于落实国家政策妥善解决铀矿冶历史遗留问题的提案》。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铀矿冶社区的住房问题、医保、工伤残人员等遗留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部分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造,社区移交地方管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仍然存在四大突出的问题,制约着社区移交。

  第一、缺乏相关地方性配套移交政策。虽然国家大政策要求破产终结后将社区移交地方管理,但有关省、自治区没有明确的政策措施和可操作性的文件。在商谈实施社区移交过程中,双方对政策的理解、移交条件等存在差距,工作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当时中核集团与当地省(自治区)政府签有委托管理协议书,为社区移交谈判增加了障碍。

  第二、国家财政亏损补贴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每年拨付24家社区亏损补贴13800万元,不足以维持社区的正常运行,其中10个社区的资金严重不足,年度资金缺口达5000余万元。随着地方政府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部分社区离退休人员的住房公积金、统筹外费用、抚恤金、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的奖励等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第三、基础设施改造问题。大部分社区水电、供暖等基础设施处于封闭管理状态,中央财政在企业破产时拨付了3-5年基础设施移交费用,但这笔费用离实际移交需支付的费用差距很大。目前,大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老化,无资金改造,水、电、供暖等基础设施不改造到位地方就不予接受。据测算,实施基础设施改造的资金缺口约为3.2亿元。另外,现部分住房屋面漏水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需要进行维修阶段,但没有维修基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第四、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待遇及安置问题。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社区管理人员只能按照服务对象的6‰配备,但为了使企业关闭破产顺利实施,采取了“低待遇、高就业”的安置原则。目前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存在从业人数较多、工资待遇较低、身份与单位性质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炳德:为妥善解决核军工遗留问题,建议国家对铀矿冶社区移交地方管理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从根本上消除核工业改革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 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协调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中办发〔2000〕11号文件精神,使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全面真正落实到位。

  第二、 制定“一揽子”解决方案,解除中核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协商的反担保协议,以确保铀矿冶离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更多精彩请参看:

  2012年中国经济网全国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张元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