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勇两会观察:先让企业家回归到实体经济中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评论员张志勇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至今,温州市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105起,涉案金额128亿元。涉案犯罪嫌疑人144名,目前已刑事拘留107人。来自温州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事件仍在困扰着温州的企业,据了解,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至少有10人因此自杀,200多人出逃。
显然,温州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看起来是高利贷化、民间资本热钱化,但其本质是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
“成本太高、利润太薄”,“融资困难、不堪重负”,“需求萎缩、产能过剩”,“过度垄断、投资无门”,“政府担心、百姓着急”,等等这些,都在不断地提示我们,当下的中国民营企业正遭受社会的压力、市场的压力、资源环境的压力、生存空间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不是在减少,反而是越来越大。
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民营企业界的代表和委员们无不为此而焦虑。连日来,代表委员就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如何打破垄断,如何更好地落实“新36条”,如何给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更宽松的政策,如何实现减税,如何把贯彻“新36条”实施细则落到实处等等现实问题提了大量的建议。同时,我们也看到,无论是各级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各界及媒体,都对防范产业“空心化”,强化实体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共识。
面对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出现的“危机”,我们必须先理清思路。
我们认为,造成目前中国实体经济的被动,其一是经济结构的扭曲,其二是资本市场的扭曲,其三是整个社会给民营企业家带来的精神上的扭曲。
经济结构的问题,显然需要通过转型来实现,这不仅仅是企业要转型,更主要的是国家在产业政策上也要有一个大的转型。过于追求GDP,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已出现诸多的不适应;而资本市场的扭曲,无论是一级和二级资本市场都存在很多问题。仅就银行的资本回报率来看,据了解,目前我国银行资本回报率是实体经济的20倍,而民间借贷的回报率可能会达到几十倍或上百倍;民营企业家的精神扭曲,其实不能完全归罪于企业家本身自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全社会的价值判断的扭曲,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炒房、炒钱、炒矿、炒农产品、炒原材料等等,使得企业家的实业精神在不断地丧失,都急着挣钱。
针对这三方面的“扭曲”,我们认为,当下最需要解决的是先让企业家回归,也就是让企业家精神回归。难怪民营企业家自己都说,在实现“两个健康”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健康,那就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健康。显然环境健康包括市场准入、融资难、税负重,政府需要自身改革,取消审批,真正地实现有进有退,给民营企业留出空间等等,但在健康环境中,还有全社会形成的大环境,那就是营造让勤劳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和舆论氛围。实体经济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实业是国家之本,没有了实业,对中国这样一个已过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可能是“空中楼阁”。当然企业家也需要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认为,当下全社会应该呼唤企业家精神的回归,全社会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同时在具体回归办法上,应采取“放”和“扶”。所谓的“放”,就是市场和金融的放开;“扶”,就是针对实体经济,政府无论是在产业政策和税收上要大力地扶持,给予更宽松和最优惠倾斜,这样不仅使资本回归实业,企业家也热衷实业,回归实业。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都在力求实现经济“脱虚向实”,并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要想实现“稳中求进”,其关键也是如何做好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
而防范产业“空心化”,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先让企业家回归到实体经济中来。这样中国的实体经济才能有好的前景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