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时代开启 利率还要市场化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1:4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杨芮 梅俊彦
“两会”系列访谈之利率市场化
银监会最新统计显示,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净利润10412亿元,同比增长36.3%。这一利润增速,远高于去年1~11月24.4%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也高于去年24.8%的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银行的高利润也引起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在银行高利润,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背景下,代表委员们开出了“良方”——利率市场化。
“银行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利润,主要问题还是金融垄断。没有实行利率市场化,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很高,大型企业贷款利率却很低,中小企业借不到款,就只好去民间借贷。”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工商联副主席、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建议》相关提案。
改革,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金融业改革,特别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热点之一。比较巧合的是,3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增长3.2%,结束了连续两年的“负利率时代”,这会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什么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应该如何逐步推进?相关的配套改革又该如何建立?《每日经济新闻》今天邀请三位专家学者为大家解析。
攻坚:“三方平衡”遭遇空前挑战
NBD:有报道说,目前我国的利率体系,让 “三方平衡”(即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和双率)遭遇空前挑战,存在存贷利率和市场利率脱节等问题。
孙立坚:这个问题肯定存在。目前利率还是在国家要求的水平下,尽管对下限利率已有放松,但实际上银行在开展商业活动时,不能只作单向考虑,一定是既要考虑到负债利率(即存款利率),又要考虑到盈利利率,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制定出一个适合的综合利率水平。另外,银行还要判断商业风险有多高,通过对利率的专业定价能力来灵活调整利率水平,而管制存贷差已不能满足今天银行进一步为老百姓创造财富和做好金融服务的需求了。
NBD:有评论认为,这轮高利贷的疯狂与国家放松货币政策有关,是这样吗?
华而诚: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后,增加了很多信贷,于是就有很多项目要做。一些2009年的项目到去年才两年多,还要再建,还要保障。但是,去年因为通货膨胀压力大,货币政策卡得比较紧,紧的时候钱不够用了。如果能从银行拿到钱,是比较容易保障项目需要的。风险比较大的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本来就融资难,加上钱都保大企业、大项目去了,小微型企业能从银行贷到的钱就更少了。不能从银行系统得到满足的有信贷需求的企业,只有到民间市场上去,市场需求就比较强。所以,去年民间利率飙得很高,就是这个道理。
在二元利率的体制下,小微企业比较吃亏。所以必须实行利率市场化,就一个市场,这样就公平了。
NBD:能总结一下现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吗?有哪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华而诚:从理财产品来看,一些短期的,比如60天、30天、半年等产品,基本上是保本的,不保本的很少,利率都比官方利率要高,因为市场需求高。虽然官方利率没有开放,但是从银行发这么多理财产品来看,就知道某种程度上是在市场化了。在贷款方面也有很多金融创新,所以央行也推出了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现在贷款增速下降,发债、通过股票市场借钱、还有信托、委托存款、委托贷款等其他方法就出现了。
去年很多金融创新,都是增加了中间成本。资金在中间转了好几圈,转来转去增加了几份合同,成本都加到借钱的人头上去了。影响融资总量,唯一的就是市场化的利率。贷款规模就算能够控制,也会产生很多创新。所以,也就回到这个问题:金融市场必须市场化了,不能再用数量型工具压了,再压会越来越无效,会产生很多副作用,不公平,对小微企业影响特别大。
构思:利率市场化原动力是竞争
NBD:进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大障碍是什么?
孙立坚:利率市场化最主要的因素在于银行的独立性。尽管我们已经进行了银行股份制改革,但所有权的问题或者说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不解决,还是存在着银行在为国家“打工”的状态,就会出现一抓就紧,一放就乱的情况。
现在银行还是只做量做大规模,通过稳定的息差来挣钱;银行自身盈利模式非常单一,金融市场给银行提供的投资渠道很有限,而银行的中间业务不尽如人意,这也是银行依托息差来挣钱的原因。
此外,现在企业的信用评级不到位,利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很难实现。也就是说,怎样的企业贷款应是高利率,怎样的企业贷款应是低利率,这在信用评级未到位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而利率也很有可能出现如高利贷市场一样的状况:钱挣得少时提高利率,挣得多时感觉到利率可以稍微释放,而这些都并非利率市场化要求的科学定价的做法。由于信用评级的系统化、科学化都还没到位,利率市场化的副作用也很大,而利率市场化也非常迫切但基础条件又欠缺,所以改革应加快步伐。
NBD:在“天生不足”的条件下,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应该如何改革?
孙立坚:第一个方面是对银行的经营资源提高开放度,开放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外开放度;二是对内开放度。目前来看,对内开放度更为重要,对内开放度中包括民间的、有能力的,金融机构应该允许其建立网点,增强其贷款能力,可以形成一个竞争的环境。这样可以从内在去倒逼银行来进行利率市场化,竞争会逼迫银行去搞金融创新,去做非息差的金融服务。
第二个方面是增加市场的信用评级机制,对银行开展的信贷业务,有一个非常好的科学依据和制度信息披露要求,这是目前需要强化的。
第三个方面是一旦信用评级和竞争加强后,接下来就是要对不按照规矩出牌的银行加强监管。股市有退市制度,银行也应该有惩罚机制,即非对称的存准率。如果根据要求,银行做得非常不好,那么钱必须保留在银行的自由体系内作为稳定机制。这种惩罚性机制应该运用,现在的监管是不能这样、不能那样,那应该改变为可以让你做,如果违规就会有惩罚,这种体制要纳入到银行监管体系中来。如果基础环境强化,还要适当帮助银行建立开展中间业务的环境,比如允许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等。这些都是后续,是具备以上条件后的事情了。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加强配套机制的建立。银行在开展高附加值服务时,风险也会随之而来,配套的存款保险制度也要跟上。这也就意味着银行出事的话,银行不能完全担保,但银行所带来的风险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来分散集中在个体身上的风险,配套机制的建立完善要加强。
谭雅玲:市场化的过程是要资源配置最佳化,机构配置合理化,这两个方面都不具备,所以放开利率的条件我个人感觉不配套。
NBD:配套的监管机制应该如何建立?
孙立坚:首要任务是将行政管制体系转化为市场运行机制,这也是利率市场化必须具备的条件。
现在的监管机制更多依赖于行政,即所谓的窗口指导。而利率市场化更多的是要依赖于市场自身的约束机制,比如说银行可以调整利率,但是银行调整的同时必须有依据,得有非常完善的信用评级市场,至少信用评级的功能机构要启动起来。要加强显示风险的信用评级机制;放开利率约束机制;加强银行的审慎性指标的监管机制来约束银行;国家应该用存准率制度、用基准利率的调整来对银行监管。
意外:正利率时代还需市场化吗
NBD: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什么?
孙立坚:如果配套机制不完善,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形同虚设,虽然是利率市场化,而银行还是拿稳定的息差,调整利率形成竞争后互相砍价造成的大家都挣不到钱的局面,变成大家都是一个稳定的利率;二是让银行放开手脚利用利率定价权,带来的后果则是非常不堪设想的。造成非常高的风险,泡沫的时候严重泡沫,泡沫崩溃后消费者的损失非常巨大。
NBD:我们每年都在提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但是一直都是 “雷声大、雨点小”,监管层有何担忧?
谭雅玲:监管层现在比较困惑的是,我们的经济和金融不均衡现象明显存在。中西部的差异,实体经济的效益,差异是特别大的。所以监管层担心的是这种不平衡在利率完全放开的时候会进一步恶化。这会给宏观调控增加难度,给风险控制也增加了难度。因为利率市场化以后,公平竞争就会出现,但经济基础是有很大差异的。地区要均衡发展,政策倾斜度要注意落后和不足的地区。再一个就是产业发展应该注重现在相对势头比较弱、产业空虚又比较多的产业。
NBD:3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增长3.2%,改变了连续两年的负利率情况,告别“负实际利率”时代,是否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呼声会降低?
谭雅玲:我觉得利率市场化是很必要的,因为利率的这种约束力,会影响到我们市场行为和商业行为的经营思路和情绪,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和正常发展。包括银行的利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跟现在的利差、中间业务的收入和产品性的利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是实际利率转负为正了,就没必要推利率市场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自由化,首先是利率市场化,然后是汇率自由化。
NBD:孙教授,您说存准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存准率下调、流动性释放出来后,钱如果不进实体经济怎么办?
孙立坚:我们还有其他手段,暂时性的可以通过央票发行回笼由于存准率和降息释放出的流动性,或者配合加强窗口指导。这里讲的是货币政策要技术操作,而非货币政策宽松,这是两个概念,并不意味着货币的宽松环境。但是,利率要保持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对一致,存准率要降下来。和欧美国家相比,要考虑到我们的利率还是高位的。当热钱流入时,老百姓发现负利率又回来了,政府就不能进行加息操作了。
对话记者
杨 芮 梅俊彦
对话嘉宾
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谭雅玲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
华而诚 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