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大西洋银行”:谎言背后的机会主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6:39 来源: 东方早报
沈洪溥
改革开放肇始,温州商品,尤其是鞋子,曾经以“星期鞋”的低劣质量而臭名昭著于一时。然而,后来温州商人的勤奋和努力以及改进质量的决心让我相信,温州商人作为一个群体是改过自新了。
但很不幸,日前温州民营企业家林春平“收购美国特拉华州大西洋银行”、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新汇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行长”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轰动,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在美国特拉华州实地调查发现,所谓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一事纯属子虚乌有。这便重又让我疑虑起来。
有人会说个别现象瑕不掩瑜,你不能再次借着这个由头将温州商人污名化。这肯定没错。但是,这次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另外的问题。
首先,林先生对自己干的事情属于什么性质,可谓完全清楚。当被质疑“很多还没有的事,你就打了广告,到处宣传”时,他的答复是:“就是夸大了事实。用我们温州人的话说,就是货担还没挑,就开始叫卖了。或者是孩子还在娘胎里,就说已经生出来了。但我这不是骗。”
其次,林先生无疑是得到了不少好处。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把在美国有企业这件事说得大一点,可以提高我自己的社会地位……有利于自我发展。”堪称落落大方,有勇有谋。
第三,当地官员因其纳税贡献而对他表现出相当多的宽容与爱护。某官员称,“有企业家说他(林春平)的纳税额也有几百万,并不是拿收购美国的银行来诈骗”,所以“如果对温州税收有贡献,当上政协委员也是有可能的”。这种思路让人不禁相信,林春平在当地或许不是个案。
最后,林本人并没有对说假话表现出悔意。他只是说:“我把没有的事说成有,这是有欠缺的。但在美国买银行的事,……我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事情做成,让社会信任我。”亮点在于“欠缺”和“不惜一切代价”。为了做成某个事情,他坚持不惜一切代价,这实在让我们觉得不安,不知接下来这兄弟还会释出什么手段来争取他心仪的成功。
凡此种种让我们可以相信,急功近利的机会主义仍是我国部分商人的行事逻辑,诚实仍被他们视作是不合时宜的品质。
林春平的标本意义还不止,延伸开去的问题至少还有三点:一者,我们的社会仍以经济贡献而非附带的社会责任,作为对商人们进行成败评价的唯一标准;二者,商人们也相信只要最终实现经济意义上的成功,则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手段乃至可能的影响都可忽略不计;三者,在国内面对众多同类竞争者无法迅速胜出时,绕道海外以“外战内行”的民族英雄面目出镜,往往可收意外效果。
未来,上述这三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商业环境没有可能改善,我国商人的社会声誉没有可能提高,而作为消费者则难免韭菜的命运,永远都得不到诚实的产品和服务。
让我用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潘恩的一段话收尾吧:“一个人,如果极力宣扬他自己都不信的东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坏事的准备。”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