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专家热议最新经济数据:政策宽松将持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9:2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从上周五、周六亮相的中国1至2月份实体经济数据来看,多数指标都出现回落迹象。在实体经济仍在放缓、且基数效应导致2月份CPI同比增幅降至19个月以来的低点(3.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持平的情况下,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外资银行专家预计,未来政策宽松将会持续。在结构性调整逐步奏效后,正在实现“软着陆”的中国经济今年的表现将好于市场预期。
据悉,1至2月中国工业增加值(IP)同比增幅比去年12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低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同比增幅与去年全年相比回落2.3个百分点,但与12月份相比有所反弹,强于预期;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比12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弱于预期。同时,2月份银行新增信贷710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和上个月的7380亿元;1至2月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8.2%、6.8%。
将这些数据汇总,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经济正在减速。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低于预期的工业生产和零售增长背后一个主要因素,可能是下降的出口增速。这是因为小型出口商依赖于零售渠道以获得原材料以及去库存的影响,特别是某些关键材料如钢铁、水泥的去库存。尽管如此,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中国经济的这种减速并不像数据显示的那样简单。从IP数据来看,明显疲软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和建材等,而在零售总额中下降较快的是家用电器和汽车,FAI中下滑较快的则是铁路投资,在进口数据中钢铁相关行业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刘利刚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是政府有意进行的结构性调整的结果,而背后最重要的因素则是房市开始疲软,且政府有意减少了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基建投入。刘利刚还注意到,环比数据显示,在投资、消费和工业生产这三大指标中,惟一高于历史趋势的是消费。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进口重点商品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与内需高度相关的食品、农产品以及化肥等产品的进口出现了明显上升,表明加工贸易将出现反弹。基于此,再加上官方将出台扶持性政策、前两个月出口弱势将因大批劳动力春节后回流至东部沿海地区而出现逆转,以及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较为明显、欧债危机局势逐步稳定,刘利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出口将呈上升趋势。
而瑞银集团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则对强于预期的1至2月FAI数据,特别是房屋新开工数据的韧性以及房地产投资的反弹有些意外,因为瑞银在1至2月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房地产销售极为疲软、建设活动十分缓慢、对建材和工程机械的需求较弱。
在解释FAI和房地产投资反弹的原因时,汪涛认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保障房建设的推动,但也可能存在部分夸大。全国数据显示,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在去年12月份出现两位数的下跌之后,实际同比增长了5%。对此,汪涛表示,去年的经验表明,新开工数据在反映建设活动的强弱时可能存在误导。同时,鉴于FAI反弹完全是由于房地产投资大幅反弹所致,汪涛认为,其实其强劲程度可能也被夸大了,且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下滑、重工业生产放缓、钢材和水泥等建材的需求不振、工程机械销售极弱以及季节性补库存的缺失都无法对房地产建设的强劲反弹以及整体FAI回升形成支持。此外,FAI的反弹也无法得到融资数据的支持:银行贷款增长相对疲弱,且1至2月FAI的融资同比仅增长16%。
至于未来政策走向,几位专家预计,决策者在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放松政策,以提振内需并防止今年经济急剧下滑。汪涛认为,CPI的回落的确给放松货币政策带来了空间,但从政府试图设定的谨慎基调(将GDP增速目标设定为7.5%)以及较为坚挺的实体经济活动来看,中国没有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她说,房地产和FAI数据也许夸大了真实情况,但的确表明房地产业的下滑也许不像许多人担忧的那么严重,而政府和房地产相关投资能够表现强劲,只要他们能够得到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资金支持。汪涛预计,3月份银行新增贷款将接近1万亿元。记者袁蓉君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