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县域发展离不开强县支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14: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张君)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经济强县已成为吸引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的主阵地。事实上,那些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强的省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经济强县数量多、实力强、发展快;而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较弱的省份,往往缺少经济强县支撑。经济强县俨然成为一个地方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晴雨表。

  从贵州省公布的去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27个经济强县(市、区)生产总值占到全省的68.81%,税收总收入占到全省县域提供税收收入的68.35%。还有其他省份的相关数据都在支撑着这样一个结论:经济强县除了前述所说的对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外,还能增加县域经济总量;更具意义的是,经济强县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带动整个区域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培育强县成地方共识

  “十一五”时期,湖北省县域经济扩容增量、提质增效,许多县域经济体进位赶超,迈入经济强县行列。与此同时,县域经济的“基石”地位日渐突出。2012年初,湖北省还出台了《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在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不足时,将“缺少强县支撑”列为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点,制定了“十二五”末县域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的具体要求和明确目标;

  同处中部的河北省,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更是雄心勃勃,提出五年实现县域经济总量倍增,还提出要实施“腾飞计划”,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突出抓好“三十强”和“三十弱”;

  在广西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在西部的贵州省,去年底提出要推动经济强县率先加快发展,引领县域经济发展,还要求突出“增比、进位、突破”的发展主题。贵州省省长赵克志亲自担任省建强领导小组组长,还很明确强调了工作要求:“抓强县就是抓县域经济,可以选择一批经济强县,推进扩权强县试点”。针对建强工作,贵州省还制定了“十二五”期末的目标。

  到目前为止,不少地方在规划县域经济发展时,都提出要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步伐。

   强县经济就是特色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张加春来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身为县长的他,富民强县愿望迫切。他认为经济实力弱的县条件和基础都比较差,要想加快发展,还需要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

  张加春代表对国家政策在培育强县上发挥作用的强调,同样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东方市市长吉明江的认同。他认为,一个地方要发展,定位首先要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产业要符合国家导向,这样才会有优惠政策支撑,以此弥补一些劣势条件。

  “政府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性扶持,特别是针对一些重大项目的扶持。政府要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采用一种‘放水养鱼’的办法。”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抚州市委书记龚建华建议。

  在所接触到的来自县市领导岗位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许多人都认为,壮大县域经济,培育经济强县,一定要立足于自身优势,比如能源、交通等优势,在这个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发展思路,然后通过合理配置产业、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突出特色主导产业,通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最终实现强县目标。

  在培育经济强县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抚州市委书记龚建华建议:“布局县域发展要从区域经济的全局来看,各县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考虑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基础,立足县情,突出‘一县一主业’,围绕这个主业来大做文章,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这种发展就是特色发展,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实际上,对一个县来说,放大最大优势,才是形成和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希望所在,这些产业最终也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

  在龚建华主政的抚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特色明显。在已有40多年陶瓷生产历史的黎川县,当地的耐热瓷年产量占到国内同类产品总量65%的份额,成为国内最主要的耐热瓷产区,目前全县有陶瓷及配套企业40多家,带动就业近万人,陶瓷产业已成为县内工业制造业第一大支柱产业;而在只有12万人口的山区小县资溪县,目前有3万多人在外从事面包产业,当地人经营的7000多家面包店,遍布全国近1000个城市和乡镇。

  “特色形成了它们的竞争力,并且未必是依托自身资源来形成的竞争力,主要是突出了主导优势,所以走‘一县一主业’的路子是一个重要规律。”龚建华代表认为。

  弱县利益也需兼顾

  从整体的发展利益来看,经济强县固然越多越好,不过,受制于资源、产业基础等的影响,在一些区域范围内,县域经济体之间的强弱差距明显。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广西县域经济总量前21名的县(市、区)生产总值均突破了百亿大关,占全区县域经济总量的42.7%,而后21位县(市、区)的生产总值仅占7.9%;在山西省,几个经济强县生产总值均破百亿,与此同时,最穷的县的生产总值只有4亿元,财政收入也只有2000多万元;即使是在县域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强县众多的河南省,不均衡现象依然突出,像地级市驻马店、濮阳和周口的经济发展就缺少强县支撑。

  不少关心县域经济发展的代表们认为,许多地方客观存在的这种不平衡势必制约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从这个角度看,培植经济强县的同时,如果不兼顾经济弱县的发展和利益,势必让本身就已突出的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更为突出。

  针对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许昌市委书记李亚建议,

  每个县市都要培育1~2个主导特色产业来支撑发展,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谋划好主导特色产业,就可以利用主导产业支撑自己的发展,打造一张亮丽的名片。作为市这一层面更要做规划。避免雷同。要照顾强县和弱县,找准各自的优劣势,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比如一个县做不起来的产业,就需要其他县来配套。那么,这种发展思路就能把更多的县带动起来。

  (责任编辑:韩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