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杨剑波代表呼吁造就成千上万的职业型农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19: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农科院院长杨剑波在接受中国经济网、和讯网联合访谈时表示,农业科技现在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围绕着现代农业需求搞自主创新,否则,不可能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广应用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造就成千上万职业型的农民,种养大户。

  杨剑波进一步指出,为什么叫职业型农民?是因为这些人具备从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素养,不能只要种田就是叫农民,在西方国家当农民也有执照的,我们中国谁都可以做农业的,所以我们许多培养数以万计甚至更多职业型农民、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家,这部分人才能对科学技术有一个需求,他有一个接纳的能力,他有这个能力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以下为访谈实录:

  杨剑波:我是这样想的,农业科技现在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推广应用,这是两个问题。科技创新是一个源头,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科技创新,没有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不可能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以创新成果的含金量,直接关系到你的应用的效果,能不能产生一些社会效益,所以科技创新一定要重视,要使我们创新成果真正是一种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真正具有含金量,这种成果真正是有可利用性、有针对性,那些被束之高阁的成果是没有多少帮助的,所以我们科技人员要努力的围绕着现代农业需求搞创新。另外国家要投入,如果你不投入的话,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他没有办法去做创新,没有办法把创新做好。关于创新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一是科技人员为了生产需求搞创新,二是政府要持续稳定的支持搞创新。因为农业具有一个特点,它的研究周期特别长,风险大,这种投入必须不间断的、持续的投入,育出一个品种也好,研究出一个技术也好,都是八九年甚至一二十年,如果你这个投入不是不持续的投入,不是不间断的投入,它这个科技就很难产生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成果,这是一个问题,就是创新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推广转化问题。真正使创新成果推广到农村,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有三个方面:一是我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有责任把我们成果进村入户,所以我们要下力气,我们不能说研究出成果就算了,就不问了,我们不但要研究还有把这些研究成果进村入户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努力。二是基层要有一个服务的载体,基层农技队伍,这个网络要健全。他们能够像接力棒一样,它们熟悉农村就地转化了。三是我们农民得有接受吸纳科技成果这种激情和热情,还得有素质,如果留守的农民都是老弱病残,他没有这个素质,甚至连文化都没有,他怎么去接受这些现代科技的知识。所以我最重要的一个想法,就是我们要造就成千上万职业型的农民,种养大户。为什么叫职业型?是因为这些人具备从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素养,现在农民不管什么样,只要在种田就是叫农民,而在西方国家当农民也有执照的,我们中国谁都可以做农业的,所以我们许多培养数以万计甚至更多职业型的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家,这部分人才能对科学技术有一个需求,他有一个接纳的能力,他有这个能力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记者:那您赞成集约化生产吗?

  杨剑波:当然集约化要好一些,这些职业型农民就可以做集约化的经营化、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我觉得这也是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推广应用一个最后一个瓶颈,就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和要培养职业的种养大户。

  记者:您这个提法我自己觉得如果它能够实现是很好,有点像养猪专业户,我就是种粮食的专业户。

  杨剑波:一样的,就是这个职业化农民,一是要年轻,太老了也不行。二是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培训,一定经营知识的培训,他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经营知识,他又很年轻,很快他就组织周边的农民相对集中的去经营了,能够可以稍微规模化。现在一些种养大户种几百亩地、上千亩地都有,这样的人太少了。

  记者:我记得哪一年在电视上看到是东北还是什么地方,新闻联播播过一个父亲带着几个兄弟一块种粮。

  杨剑波:是东北,你讲的不错。

  记者:我就感觉一样的例子能够再多一些,如果那样的话会更好。

  杨剑波:这样我们农业科技就比较好推广了,他们也有这种热情去应用农业科技,他们也有这种能力接纳农业科技,也更有这个能力把农业真正做成一个产业。

  记者:您提到这一点,怎么与地方政府结合。

  杨剑波:我们要注意农民职业培训。政府要有这个规划和计划,比如说安徽一年培养1000名,十年就是10000名,我拿出一点经费,只要高中毕业的,我给你培训半年,一方面培训专业知识,你想做养殖大户你就培养养殖知识,种植大户就培养种植知识。一方面培养经营的能力,如果在给他们贷款上,经济上有一点支持,不就很快做起来了吗。

  记者:去年一号文件是是水利,今年一号文件是是农业创新。这种转变说明什么?

  杨剑波:它都是一种能力建设,水利是我们抗拒自然灾害水利的能力建设,科技是科技能力的建设,这两个都是重要的农业发展的基础,一个是命脉,一个是支撑。

  杨剑波:一号文件讲的很清楚,现在我们资源环境上,农业发展受到很多的限制,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现在只有利用科技,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单产,才能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当然水利也很重要,水利解决的是农业命脉问题,一年解决一个问题,逐渐慢慢把农业的问题就解决了。

  杨剑波:安徽的农业形势很好,我们跟国家一样,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也是单产不断提高,里面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左右。全国平均水平53%。

  更多精彩请参看:

  2012年中国经济网全国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张元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