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诺亚书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01:0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旧金山北部的“诺亚书舟”或许将是纸质书在数字化时代的一个不错归宿。自去年6月起,每周都会有20000册新书抵达这座空旷的木仓,预计库存量将很快突破1000万册

  谭薇/编译

  2011年4月,美国亚马逊公司售出的电子书数量首次超过纸质书,后者的命运遂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传统出版商是否会彻底消亡?数字时代的纸质书将何去何从?或许,旧金山北部的“诺亚书舟”将是一个不错的归宿。据《纽约时报》报道,自去年6月起,每周都会有20000册新书抵达这座空旷的木仓,预计库存量将很快突破1000万册。“我们希望为市面上的每一本书都保存一份副本,”书库主人布鲁斯特·卡勒表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哪本书会成为文化肖像上的点睛之笔。”

  应对“数字化末日”

  1999年,卡勒将其一手创建的数据挖掘公司出售给Amazon.com,从一位小有名气的硅谷创业家变成了非营利组织Internet Archive的创始人。顾名思义,Internet Archive主要用于网页存档,目前库存量已突破1500亿。然而,在卡勒看来,网页存档并不足以消弭“数字化末日”所带来的风险:“在创造崭新未来的同时,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保存过去。假如当初亚历山大图书馆能够为每一本书制作副本,并将它们运往中国或印度,那么,今天我们就可以读到亚里士多德或欧里庇得斯的其他佚失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纸质书登上“诺亚书舟”之前,其中一部分还将漂洋过海,抵达12000英里之外的中国,经扫描后再度返回本土。这些扫描文件将成为日益完善的中国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扫描过后就把旧书扔进废纸堆?对这种颇为流行的做法,卡勒的态度可用“深恶痛绝”来形容:每一份扫描原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试想,假如数字化技术再度取得突破,纸质原件却早已被销毁得一干二净,那么,再高级的副本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单片缩影胶片和缩微胶卷都曾被视为承载所有信息的理想工具;事实证明,保存纸质书是一个相当明智的决定。”

  “互联网将变成什么样?对此人们有过各种各样的预言,可提供全体信息访问路径的大图书馆便是其中一个版本。”卡勒表示,他至今“仍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也正因为如此,“诺亚书舟”的收藏已从纸质书逐渐扩展到电影胶片。“大多数电影都是爆米花产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当初那些被抛弃的作品往往比被选中的要有趣得多。” Internet Archive的电影专家里克·普莱林尔如是说。

  最近,“诺亚书舟”就收到了一份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厚礼”:5411卷16毫米电影胶片,其中多数为上世纪50~70年代的老电影。用宾州大学媒体和技术支持服务总监威廉·毕夏普的话来说,如果没有“诺亚书舟”,“这些胶片只能被送到垃圾填埋场。”

  让藏书人永生

  “很多图书馆都在大肆清理库存,”佛罗里达州大学图书馆馆长朱迪思·罗素表示,“无论对我们还是对教职员工来说,看到这些旧书能够继续发挥作用,而不是作为可回收材料送到废品站,都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当然,对“诺亚书舟”计划投反对票的亦大有人在。就连一些图书馆学家也对该项目投以怀疑的目光。罗格斯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系前主任迈克尔·莱斯克认为,“数字信息大量流失的可能性以及文本二度数字化的必要性,并不如布鲁斯特预期的那样高”,甚至可说是“微乎其微的”。

  比起“杞人忧天”式的“数字化末日说”,私人捐赠者的想法则要简单得多,更多时候是出于一种情感的寄托。父亲埃里克·拉森去世之后,卡梅拉·安纳亚一直在为如何处理父亲留下的1200多本图书而发愁。听闻卡勒的“诺亚书舟”计划之后,她的第一反应便是:“要是知道百年后还会有人来翻看自己的藏书,父亲肯定会高兴坏了。”拉森的孙女阿什利还专门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藏书票,无论过了多少个世纪,未来的读者都可从中读到藏书人的信息。诚如安纳亚所言:“斯人已逝,其书永存。”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荐书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