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7.5%:世界更加看好中国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07: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不保八,主导经济减速,势必牵动全球化下的利益格局、利益互动发生重大调整”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针对中国主动调低GDP增速的报道称,理解中国此举的关键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稳增长”。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5%。这是中国GDP预期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这一数字引来全球关注。海外人士和外媒对此竞相关注,认为调低增速意在调整经济结构,显示出维护社会稳定的决心;从长远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对世界经济也具有积极意义。

  “这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瑞典斯凯孚集团中国区总裁艾澜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在激烈的全球经济博弈中,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低附加值的增长模式受到极其严峻的挑战,并给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留下诸多隐患,“调低增速,及时进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而长效的推动力量。”

  “可持续性较强的增长、降低通胀率、使经济和社会更加稳定,就长期而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公司新兴市场研究部门全球负责人尼克·夏米则认为,不必认为这一变化对世界其他国家有负面影响,不可持续的发展不符合任何人的最佳利益。

  “当今中国发挥着拉动世界经济的作用,从长远看,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中国社会保持稳定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都具有正面影响。”巴西著名财经媒体评论员罗伯特·科瓦里克认为,中国政府下调了2012年的GDP预期增长目标,毫无疑问将会使中国在未来以更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

  中国增速放缓受到欢迎

  

  欧洲汽车业独立分析师格雷姆·马克斯顿上月曾在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发表了题为《并不完全是繁荣与萧条的更替》的文章。他在文中说:“中国增速的放缓也许根本就不是问题,也许甚至会得到欢迎。”从这几日来海内外给予中国放弃“保八”做法的积极评价来看,马克斯顿一个月前的判断不无道理。

  比如,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说,中国此次对于经济增速目标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旨在摆脱存在隐忧的单纯高增长路线,值得欢迎;《纽约时报》的评论说:“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30年几乎不间断的高速发展后,现在似乎终于进入了一个依然强壮却不再令人眼花缭乱的阶段”。

  这其中,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报道最具代表性,“这有利于为各地政府经济增长目标降调子,为经济结构调整留下政策空间。报告提出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是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从几组数据来看,政府经济上的求稳与务实心态可见一斑,但是更有余地的经济目标确实也为未来预留了施展腾挪的空间。”

  与中国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其他“金砖国家”乐观看待中国放缓增速。3月6日,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巴西政府继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预计今年上半年巴西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预计巴西农业及矿产领域的商品价格将因中国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出现下降,从而降低巴西发生通货膨胀的几率,通胀不会再成为巴西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一天,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波尔加科夫认为,“温家宝的报告印证了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迫切性,必须尽快从求量不求质转向重视质量和效率的发展模式。”《印度教徒报》网站就中国设定7.5%的增长目标撰文称,“(7.5%)低于人们的预期,这表明今年中国关注的重点是保持稳定,实现更加平衡的增长。”

  3月5日,拉美社撰文分析说,“调低增长目标是中国为改善发展质量而制定的战略。中国虽然调低了增长目标,但人们欣喜地发现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政府给国内外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经济将更多地从原来过于重视增长率转到更多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追求可持续增长。回顾过去,中国的发展速度往往都会大大超过预定的目标,7.5%是一个底线,表明中国求转型、求平稳,但稳中又会求进,预计2012年的发展速度仍会高于8%,而这在全球仍然是一个较高的速度。

  (责任编辑:邵希炜)

  

  事实上,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的最新预测是,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为8.4%和8.3%,IMF则预计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8.2%和8.8%。

  西班牙银行业巨头BBVA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对2012年GDP增长7.5%的预测看起来更应该是一个最低的预期,不是增长目标,该行维持其对中国2012年GDP增长8.3%的预测不变,主要由于外围环境风险下降,以及中国境内地产市场资金问题风险减低。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接受本刊记者访问时说,中国经济注重提高和改进质量,对全球是一个好消息,市场短期会觉得利空,但中长期看这是利多。

  有利于世界经济平衡

  

  庄健认为,中国调降GDP,将经济结构从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内需为主,从需求角度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从依赖低价劳动力投入、土地、能源高消耗转变为科技拉动、高效可持续的增长,则与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契合。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预计,对比上个世纪的平均经济增速高达10.3%,下个10年预计只有7%~8%;经济引擎将从出口、基建转移至消费,而人均资源消耗也将下降。

  “全球和中国经济目前仍处于不平衡复苏,这不是一个新的常态,未来都要走向更平衡增长。”沈明高对本刊记者强调说,中国经济的放慢应该是伴随结构转型的、有改革的放慢,需要采取配套措施提高质量,这是唯一出路,可以避免放慢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例如就业问题和投资效率低的企业的生存问题。

  沈明高预计,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如果真正得到改进,对全球经济将是好消息:大宗商品价格能够企稳,中国内需将成为全球经济一个新的亮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对本刊记者指出,今年以来拉高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地缘政治形势,中国调降GDP目标,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有所缓和。

  她指出,当前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从总量来看,2011年中国的GDP总量己高达47.2万亿元,即使是7.5%的增长对世界经济仍然会有很大贡献,同时,中国GDP增速降下来,转向以消费为主,做大服务业,补上经济短板,注重民生,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将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作出贡献。

  中国的“稳中求进”,使得外界对于中国内需的表现也寄予了更大的信心和希望。《华尔街日报》文章说,中国下调GDP增长目标的举动不但有助于中国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还将为国内外带来新的机遇:一个经济增长更依赖消费的中国对环境的污染将降低,并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对于美国、欧洲和其他富裕国家来说,这一转变有利于他们向中国出口更多的软件、娱乐产品、旅游服务和高科技产品等。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也评论说,中国政府的目标是推动增长转型,就中长期而言,中国成功转变增长方式,对于其他经济体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将参与到全球经济中,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

  即使制造业强国的德国也表现出较强的乐观情绪。德国工业联合会和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中国事务负责人瓦尔德曼对媒体指出,中国将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调到7.5%对德国出口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瓦尔德曼说,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了,但基础设施还是要向前发展的,在扩建和加强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德国企业还是会有很多机会。”

  (责任编辑:邵希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