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秋生:百姓的需求,就是政府采购的使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13:55 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报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秋生:百姓的需求,就是政府采购的使命

  本报记者 梁爽 袁瑞娟

  “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一首高亢响亮的歌曲,唱尽了国人对于祖国西南方这片神奇土地的无限向往——神秘的云岭高原,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宜人的气候,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得天独厚、与众不同。

  作为一名政府采购新闻工作者,记者最想知道的,则是这里的政府采购工作是一番怎样的光景。2012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有幸遇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秋生,并带着一系列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件件实事、合成大事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哲言阐述的就是这个意思,做我们财政工作的,不但要从大处着眼,更重要的,是要从细处着手。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使命。”陈秋生一番充满传统哲学智慧的开场白,奠定了这次对话的基调。在他的理念中,包括政府采购在内的财政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宏观规划、政策引导的层面上,细微之处同样不容有失。

  采访中,陈秋生告诉记者,在制定政府采购目录时,云南省根据省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地取舍,争取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政府采购的工作效能。在这方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该省先后将森林火灾保险等项目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内。数据显示,云南省森林面积2.73亿亩,居全国第3位。受近年来的干旱气候影响,省内森林火险等级一直高位运行,2010年云南省果断地将森林火灾保险项目纳入政府采购。今年是森林火灾保险纳入政府采购的第2年,经过对上年投保情况的总结和完善,今年的森林火灾保险实现了“一个最低、四个率先”。通过对森林火灾保险工作的改进和创新,云南省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森林火灾保险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政府采购,用事实说话的良心工作

  在陈秋生眼中,政府采购工作事关采购人、供应商、专家等各方当事人,是财政工作面向社会大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很多涉及公共领域的采购项目,更是关系着千家万户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政府采购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用心去做、用事实说话。

  2011年,云南省共完成政府采购金额247.9亿元,较2010年的196.4亿元增长26.2%,节约资金21.7亿元,节约率达到8.1%,采购规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5%。分析这些成绩得来的缘由,陈秋生向记者表示,采购规模的显著扩大得益于采购目录的严格执行和采购范围的不断拓展。第一,是以应采尽采为目标,加强资金支付审核和合同备案管理,采取要求采购人对列入云南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不经过政府采购的项目资金不予拨付等有力措施,力争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的全覆盖。第二,是除巩固政府采购在传统货物类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外,着力在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同时,不断探索服务类采购新领域。第三,则是着力拓展目录外的采购项目,使政府采购规模跃上了新的台阶。

  政府采购也要与时俱进

  “政府采购也要与时俱进!”谈起云南省政府采购工作下一步的计划,陈秋生告诉记者,政府采购与时俱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做好电子化采购。“以现代先进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政府采购活动全过程的电子化,应是政府采购未来发展的趋势。”陈秋生如是说。

  据了解,该省的“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运行2年来,已经实现了政府采购计划的网上申报和审批、评审专家在线随机抽取、采购数据分类统计、采购电子档案查询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采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2011年以来,该省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改革,下一步将实现云南省政府采购网和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采购信息公告和中标成交信息公告的同步运行。

  “群众利益大过天”

  “我们做财政工作的,就是要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只要群众有需求,就应该不遗余力地积极工作。政府采购也一样,在危急关头,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也势在必行。”采访中,陈秋生用鲜活的例子诠释了自己的理念。他告诉记者,2011年3月11日,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5.8级地震。灾情发生后,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立即按照相关要求,于2011年3月14日对卫生厅申请紧急采购盈江地震医疗救助设备,随报随批,采购执行部门通过询价方式紧急采购,2天时间即完成采购任务,并将所采购的救助设备迅速运抵了地震灾区。

  说起下一步的工作目标,陈秋生告诉记者,今后,云南省将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为首要目标,按照“应采尽采”的原则,拓展政府采购管理实施范围。另外,还将继续推动货物类采购规模稳步增长,争取使服务类采购,特别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占比明显提升,并将工程类采购全面纳入统计和执行监管范围,最大限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制度优势、政策目标和综合效益,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重点句】

  2011年,云南省共完成政府采购金额247.9亿元,其中,省级和省级以下采购规模双双大幅递增,分别为155.3亿元和92.6亿元,分别递增32.1%和17.5%。

  2012年将继续推动货物类采购规模稳步增长,争取使服务类采购,特别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占比明显提升,并将工程类采购全面纳入统计和执行监管范围。

  忙忙碌碌的“财神爷”

  本报记者 梁爽

  作为一省财政工作的“掌门人”,陈秋生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却并非想象中的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而是忙碌中不失热情。3月7日下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云南省代表团小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的会场上,记者第一次见到了陈秋生。

  尽管一身休闲装扮,但记者面前的陈秋生言谈间却丝毫不见“休闲”,在讨论会的间隙还在忙着查阅云南省各州市新报送来的文件资料。当记者见缝插针地上前要求采访时,陈秋生看了一眼桌上厚厚的一叠文件,稍微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一省的财政工作头绪繁多,但不难看出,陈秋生对于政府采购工作依然倾注了很多精力。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云南省政府采购工作最大的亮点就是与时俱进地坚持应采尽采,凡是使用财政性资金购置的货物、工程、服务都尽可能地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而且,现在省里还搭建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使政府采购活动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他还表示,过去财政预算批复后,政府采购工作介入得比较晚,由此也带来了采购周期长等问题。现在,预算批复后,政府采购工作就会立即介入,主动服务,和有需求的采购人单位进行对接。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采购在群众中的信任度。

  在云南省代表团第二小组的讨论中,陈秋生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发言中,陈秋生提到,2011年,该省70%的财政性资金都用于民生支出,用陈秋生的话来说,就是“把钱用在刀刃上”。小组讨论结束之后,陈秋生匆匆和记者告别,他告诉记者,下午,还要赶去参加云南省在京举办的引进名企入滇会议。

  望着陈秋生远去的背影,记者对这位忙忙碌碌的“财神爷”又多了几分敬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