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民工更多人文关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6 04:57 来源: 经济日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读后令人振奋。
给农民工更多人文关怀,意味着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更加设身处地为农民工着想。比如,不能拿“操场太小”、“没有塑胶跑道”之类的理由把打工子弟拦在学校门外。民盟中央在今年的提案中就建议,建立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财政投入机制,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经费。
给农民工更多人文关怀,就意味着国家将更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比如,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全国通用的农民工医保IC卡,医保管理部门凭IC卡号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查看农民工缴费和就诊记录,跟踪农民工参保和就诊情况,使农民工看病更加方便。
给农民工更多人文关怀,就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比如,企业应转变思维方式,不能再把农民工看做廉价劳动力,而应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也许做到了这一点,困扰不少企业的“用工荒”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给农民工更多人文关怀,还意味着农民工权利将得到更多保障。比如,今年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确认县级城市放开户籍登记,并首次将申请登记常住户口范围拓展到地级市;要求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这些都说明,拆减户籍“藩篱”已走出重要一步。逐步剥离户籍制度与消费品分配和权益保障之间的联系,让农民工不仅成为城市的建设者,而且成为城市的主人,这是对他们最大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