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稀土开发需要长期可持续战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6 07: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欧日近期拟针对中国的稀土出口配额提起诉讼。3月13日,中国收到美欧日提出的有关稀土、钨、钼出口管理措施的磋商请求。如果磋商无效,将按程序等待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和上诉法庭的裁定。
目前的稀土贸易之争,其本质就在于定价权。过去,由于国内出口商恶性竞争无序出口,我国在国际稀土贸易市场上失去定价权,宝贵资源卖了“白菜价”。尽管后来中国对稀土出口确定了配额,但并没有对欧美日的需求造成实质性伤害。以2011年为例,截至11月份,中国累计出口稀土14750吨,仅占全年出口配额总量的49%。换言之,欧美日的企业并没有因为中国的配额而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国际市场上的稀土价格,由于中国保护资源的努力等原因,出现较大幅度上升。美欧日这场诉讼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还想在稀土贸易中支付“白菜价”。
稀土的17种稀有金属元素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调味品”。目前,中国的稀土储量大概占全世界稀土储量的36%,却提供了国际市场上90%的供给。无序的开发,已经给我国造成严重环境问题。部分生产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搬山运动”式的稀土开采,造成了极低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污染。即便通过技术提升,稀土生产仍难以彻底解决污染问题。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中国,从内蒙古刮起的沙尘暴,不到一天就能到达日本。日本政府一方面敦促中国加强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又不顾危害要求中国继续大规模开采内蒙古的稀土资源,这实在是奇怪逻辑。
再者,美欧日等长期抱怨中国的贸易政策造成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在此背景下,管控“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正是我国平衡贸易努力的重要环节。美欧日等一方面指责中国出口产品太多;另一方面又不愿在本国开采成本较高、污染较重的资源性产品(如稀土),反而指责中国配额出口这类产品。其双重标准,让人难以接受。
对于目前的国际稀土贸易争端,我国需要充分运用国际贸易规则,理性、从容应对。
从长期看,我国需要确立长期可持续的稀土发展战略。首先,要加快并购重组,彻底改变我国稀土企业“小而散”或“大而不强”的窘境。其次,应通过立法,加强开采加工技术管理、环评管理,改进市场准入管理体系。第三,我国有必要借鉴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的教训,鼓励构建新的懂得国际竞争规则的行业协会,彻底解决生产交易环节中的无序竞争问题。对生产企业而言,一定要守住自己产品的定价权。
总之,对于当前的稀土国际贸易争端,任何“阴谋论”与民族主义情绪都无济于事。我们在积极应对WTO诉讼的同时,需要明确我国的政策目标,及早制定综合性的长期稀土战略。在稀土资源保护问题上,只要措施得当,我们就没有悲观的理由。
(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及该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慧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