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需直面利益集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9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谭浩俊
今天的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更具体、更实质、更棘手。
通过改革,打破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坚冰、攻破利益集团的堡垒,远比当年解决群众的改革意识和思想难得多。因为,既得利益者和利益集团不仅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决策的影响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70次提到改革,实属历史罕见。这也预示着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将要拉开,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已成必然趋势。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是从70年代末开始的。30多年来,中国围绕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从经济到政治,从意识形态到上层建筑,从农村到城市,从家庭到社会。可以说,改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也渗透到每一个社会群体、每一个社会层次、每一个人。在中国,已经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改革”这两个字,也没有一个人没有经历过改革、没有感受过改革带来的变化。
改革,让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不仅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不仅包括人们对物质的感知,也包括人们对精神的理解,包括追求物质的态度、认识世界的能力、观念的转变、思维的变化等等。
改革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精神气、越来越有说话的底气了,也让中国人不再在外国人面前感到穷酸和囊中羞涩。但是,改革也让中国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来自于担心中国太强大的挑战和压力。
不过,这种挑战和压力带着自豪、兴奋和荣耀,甚至某种满足。
改革,不仅让中国在脱贫和走向富裕中化解了无数矛盾、解决了无数问题,同时,也让中国面临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而30多年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唯一的出路仍然是改革,向更深层次改,向矛盾和问题的深处改,向桎梏我们思维和思想的旧观念、旧思想、旧框框改。
改革亦如经济发展,当进入新的阶段以后,思路、思维、方法、手段等也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如果说30多年前的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和观念问题,是让社会和公众认识改革、接受改革和参与改革,从而把改革的思想、思路、思维运用实际工作中去,发展经济、搞活企业、提高收入水平的话。今天的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更具体、更实质、更棘手。因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渗透,特别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已经诞生了许多利益集团和既得利益者。要通过改革,打破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坚冰、攻破利益集团的堡垒,远比当年解决群众的改革意识和思想难得多。因为,既得利益者和利益集团不仅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决策的影响权。以正在进行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为例,尽管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甚至动用了强大的行政力量,但是,效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围绕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太多的利益集团和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仅可以有效抵销调控政策的力量,甚至可以左右某些方面的决策。特别在地方,利益集团和既得利益者更是明目张胆地动摇调控政策、影响调控行为。
很多直接参与过当年改革政策设计和政策制定的“老改革者”建议下一步的改革必须首先进行顶层设计,也就是先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其中,设立一个诸如当年体改委那样可以超脱于“既得利益”之外的机构,设计改革议案、明确改革目标、确定改革方向,从而,避免让既得利益者参与改革、制定改革议案,减少改革的阻力。
这一建议,无疑是适应改革的要求的,前提是决策层要有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要敢于向利益集团开火,敢于向既得利益者叫板。在此基础上,再设立专门的机构,推进改革。
与30多年前那场改革不同的是,此轮改革可以采取分头改革、各个击破、多头并举的方式。这方面,可以充分借鉴医改的经验,议案由“第三方”设计,协调则由最高层牵头。如果每项改革都能采取这样的方式,相信改革一定能够向深水区推进,且可以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决策层有决心、有信心,只要敢于打破利益集团的封锁和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中国的新一轮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就,改革也会让中国实现第二次腾飞。毕竟,中国已有30多年的改革经验。
这种共识越早形成,改革就越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