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开放异地高考 有解无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9 04:0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马晖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现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对于教育部部长的如上表态,很多家长们并没有太乐观。

   3月16日,一位名为“借读生高考”的家长在自己的微博(http://weibo.com)上留言:“改革开放30年,一切都在与时俱进,为什么落后的高考户籍制度改革起来这么难?是真的有这么难?只要想改,一切困难都不是困难,最根本还是习惯了特权利益,不想动这块奶酪!”

   显然,这位家长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根据现行高考政策规定,参加高考的学生,只能在其户籍地报考。这样的规定,令很多家长在走与留之间苦苦挣扎。

   而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现有流动人口2.6亿人。在这2.6亿流动人口背后,则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2700万随迁子女。

   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这是一群不知疲倦的家长。

   他们四处找人签名,给教育部长递公开信,召开媒体见面会,就是为了一件事——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在北京参加高考。

   他们管自己叫“教育公平志愿者”,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北京市户口,现在上学都属于“借读生”的身份,尽管很多孩子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借读了。

   根据教育部现行的政策,《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参加高考的学生,只能在其户籍地报考。

   一位网名为“网上游”的家长,她的孩子今年17岁,此前一直在北京的一所知名中学读书,考试排名在班级里总是前几名,北京市级三好生,还是学校的乐团首席,各种奖励“拿到手软”。然而,由于没有北京市户口,在经历一段痛苦的周折之后甚至短暂的“被辍学”之后,这位母亲决定让孩子去读一所民办学校,准备高考时出国读书。

   “孩子自小就在北京读书,老家的教材跟这里也不一样,孩子回去参加考试也不可能有好成绩,留在北京也参加不了高考,我们做家长的真是感觉煎熬。”这位母亲说。

   有数据显示,目前像“网上游”这样的情况,全国2.6亿流动人口,5800万留守儿童和2700万随迁子女。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北京考试,这些家长们联合起来,网友组织了一个教育平权机构,开展了很多公民活动。

   星星之火,率先从北京点燃。

   2010年7月,一批在北京的学生家长自发行动起来,提出了“取消中高考户籍限制,还随迁子女在常居住地教育公平的权利”的诉求。随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家长也纷纷跟进,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新移民站出来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不分户籍平等参加高考的机会。

   据一位积极参与活动的“教育公平志愿者”介绍,他们每月都会向教育部、当地市教委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迄今为止已持续20个月;而在网站、地站、商场等地征集支持签名,签名人数已超过9万人。“我们有一个网站,叫‘教育公平’,最新签名的数字上面都有。”前述志愿者介绍。

   除此之外,这些家长经过调研之后还起草并公布了一份“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民间版方案。针对随迁子女高考问题,民间版的方案给出了解决的思路,即“为所有纳税人提供不分户籍不分贫富不分地位的公平的教育机会,户籍与学籍分开,以学籍为主要条件”。

   从具体内容来看,这个方案具有一定的妥协性,核心是通过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来控制考生数量,换取决策层打破现有高考政策对户籍地要求的铁幕。

   “民间版”方案提出: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北京、上海两地,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公平志愿者”再度发力。他们做了三件事:写公开信、联系代表委员、召开研讨会。

   还是在两会召开之前,他们就给全国2000多个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用快件寄出了相关的资料,包括“民间版”解决方案、整个过程介绍,相关调研材料等。

   3月1日,家长公布了一封公开信。在这封名为《九万随迁子女家长致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一封公开信》中,执笔者写道:

   “教育改革的步伐远远赶不上孩子们成长的速度,没有时间表的研究过程让我们心急如焚,孩子们等不起,更不能被耽误,被抛弃!我们呼吁尽快‘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给户籍减负,为教育松绑,做纯粹的教育!”

   3月10日下午,志愿者们又在北京召开了一场研讨会,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千帆教授在内的多位专家以及媒体记者与会。在这次会上,志愿者重申了此前的诉求,而与会的专家学者亦给予了正面的回应。

   “以学籍地来确定学生的高考所在地是公平、合理且可行的,”张千帆教授表示,就读地不遇到的一些困难不能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藉口。

   家长们不懈的努力,收获了两会代表、委员以及媒体的关注,异地高考问题无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一个民生焦点话题。

   有一些代表、委员就这个问题向大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递交的一份名为《关于尽快出台政策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议设置限制条件,逐步放开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参加高考。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朱永新将包括异地高考在内的将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比作是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层面的“并发症”,并认为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

   微妙的教育部

   家长们不懈的努力,还收获了另外一个果实。

   他们递交的公开信的收件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话了。当然,不是面对他们,而是面对记者。

   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时,袁贵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很快就会出来,“用不了10个月”。

   据袁贵仁透露,从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开方案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现在到了最后时期。教育部很快就会出台一个总的文件,同时鼓励各省积极推进,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但有些城市可能难度稍微大一些,教育部也为此正在积极协调,现在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至于异地高考问题,袁贵仁明确表态教育部正“积极推进,要有条件准入”。在他看来,参加高考仍需设置一定条件,不可能所有人都到一个城市读书。

   “家长要在这里工作。高考移民是没有这些条件的,孩子在外地读书,家长在外地工作,孩子却在这个地方考试,这是我们不同意的。”袁贵仁说。

   袁的表态,并非是教育部唯一的声音。

   做为分管此事的教育部副部长,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杜玉波,则在全国政协教育组的分组讨论上,就异地高考问题两次“发声”。

   3月4日,杜玉波称相关的文件“两会之后就会发布”,目前文件正在上报国务院办公厅的报批过程中。实施时间,原则上年内各省都要根据文件的标准再因地制宜地提个办法出来,最后的时间限制会有一个统一要求,最快的明年高考时就能解决了。

   “既要解决这些外来人口子女的考试就学问题,但也要考虑到城市的承载能力、当地学生的权益不受影响。”杜玉波说。

   3月6日,杜玉波则强调了放开异地高考所面临的阻力。“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他表示,这个问题之所以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教育部部长、副部长的说法,让很多关注此事的学生家长游走在希望与失望之间。

   一位网名为“借读生高考”在微博上留言:“改革开放30年,一切都在与时俱进,为什么落后的高考户籍制度改革起来这么难?是真的有这么难?”

   教育部对于是否放开异地高开的表态,过去一年多来,也是多次反复,难以捉摸,或可彰显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

   其实,早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袁贵仁就明确表示“随迁子女如何参加高考很快将出方案,目前正在加强调研”。

   然而,此后针对这一问题,官方层面基本上进入到政策静默期,再没有释放出任何信号。

   直至今年年初,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教育部2012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提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看到这一消息,很多关注此事的家长欢欣鼓舞,认为问题解决迫在眉睫,进而掀起了新一轮的活动。

   从2月份起,他们每日轮流到教育部递交一封请愿信,呼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能够接见他们,当面回应关于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

   在两会召开之前最后一次递交请愿信的过程中,接待家长的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本科招生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其一,教育部对随迁子女异地参加高考的事情很重视;其二,认为这些志愿者的努力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其三,教育部正在抓紧时间调研,也在跟各个省市的相关部门在谈。

   “春节期间除了七天休息之外,我们都在忙着这个问题的调研。”这位杨姓工作人员称。

   然而,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社刊发了一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专访文章。

   在这篇专访中,记者询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的研究制定工作目前进展情况。袁贵仁一方面表示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专门工作组”正在深入研究和论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等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

   同时,他也强调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流动人口子女升学问题涉及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情况十分复杂,需要通盘考虑”。

   这样的答复让很多家长们感到十分失望,有人直言不讳称:“这个回答,感觉不像是一个部长说的,倒像是一个总理说的话。”

   然而,据本报记者获悉,这篇两会前出炉的专访其实并非是一个“面对面”的采访,而是相关部门的命题文章,当时袁贵仁正在准备随习近平副主席访美,肯定没有时间。

   显然,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相关部门希望能够回应社会上对于异地高考问题的一些呼声,并尝试引导舆论。

   流入地的担忧

   其实,据本报记者了解,异地高考问题一直是教育部决策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高考改革里面有两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是比较成熟了,一个是异地子女高考,一个是高校联考。”有相关人士称。

   上述人士透露,对于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内部十分重视,甚至排在了高考改革的第一位,调研了很久。包括教育部部长、分管副部长在内的决策层均把解决这一问题视作是“保障基本受教育权”的重大问题。

   经过前期的多次深入调查,初步形成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大概可以分为五种思路:

   第一,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比如学籍年限、父母常住时间等,但这样的门槛不能太高,否则就没有多大的改革意义;第二,赋予各地更多的改革权力,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出台当地的政策,自行解决这一问题;第三,开放一些非户籍考生报考学校的权力,比如说当地的高职高专学校可以向这批考生开放;第四,针对某些社会弱势阶层开放本地高考,旨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第五,开放借考,考生可在非户籍所在地考试,成绩带回户籍所在地参加当地的高招。

   “这些建议都递交到了决策层,本来去年可能会出台一整套的改革方案,但后来领导表示可以等待时机成熟再陆续推出,以减少政策出台之后所造成的社会振荡。”上述人士表示。

   对于异地高考改革,与教育部的微妙态度形成对照的是地方政府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选择。

   2月29日,高考大省山东率先出台政策,明确规定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山东规定在高中阶段就读3年的可以放开,有的省可能规定十几年,制定政策之前,都会有专家听证意见,仔细测算。”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

   山东由于是人口大省、高考大省,有学者坦言就是现在立即放开异地高考,也不会有很多考生涌到山东参加高考,“那里本来就分数相当高”。所以,这项改革的指标意义,应该是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外来人口涌入的特大型城市,是不是能够“开闸放水”。

   全国两会期间,有地方媒体向这些大城市负责人询问该问题时,所得答复大多是含糊不清。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异地高考问题,是全国性的制度,上海会按照全国的制度办。”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李逸平则坦言:要真正实现异地高考的话,恐怕还要和户籍制度改革联系起来。这需要系统设计,包括入学模式、户籍制度、初高中阶段教学大纲等通盘考虑,关键点则是户籍制度改变问题,“上海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但要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进行。”

   一直关注此事的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做过一个调研,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入学规模日趋庞大,使输入地教育承载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以北京为例,截至去年底登记的常住人口是1900多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就有700多万,占了35.9%,差不多3个里面就有1个是非户籍人口。去年北京入小学人数大约9.5万人,非京籍学生比例是47.6%,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但是,他强调相对于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而言,北京不应该以控制人口为理由来拖延解决异地高考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万志在接受采访时亦表示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打破高考户籍限制的解决过程,明显存在着利益的博弈,可能会有一部分的利益相对受损,但这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和公平问题”。

   对于那些苦苦等待的家长们来说,他们可能并不太关注这些隐藏着的利益博弈过程,他们最牵挂的是——自己的孩子能不能等到政策闸门开启的那一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