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展望加入世贸第2个10年 善用规则机遇才有主动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9 07: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展望加入世贸第2个10年善用规则机遇才有主动权

  世贸组织总部大楼。

  新华社发

  展望加入世贸第2个10年善用规则机遇才有主动权

  2月29日,江苏东渡纺织集团张家港东渡张服装有限公司的员工为出口服装进行刺绣操作。

  新华社发

  展望加入世贸第2个10年善用规则机遇才有主动权

  在欧债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家欧洲银行将重新命名。图为2月2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工人将德克夏银行的标志拆除。

  新华社发

  中国步入了在世贸组织的第二个10年。在世界经济大势乏力的环境下,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困难重重,多哈回合谈了10年至今看不到隧道的尽头,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频频发生。未来十年,世界贸易格局和世贸组织发展趋势如何?我国将面临哪些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占世界经济和贸易比重明显上升,但不足以取得世界贸易主导地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经济深陷困境而步履维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却继续保持着相当强劲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末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带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GDP增长0.4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已经持续5年。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11年,巴西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六经济大国。“金砖国家”GDP合计占世界总量的份额,2010年是17.1%,其中中国一家占9.2%;2020年可能达到30%,其中中国经济总量将非常接近美国。俄罗斯、印度也将进入世界“前十”。2010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出口总量41%,进口38%;到2020年,前者可能超过50%,即传统的发达国家在现代史上第一次占据世界市场不足一半。中国则将在两三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大国。新兴经济体力量的上升已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首脑的位置发起挑战,也将向国际贸易主导权发起挑战。

  以世界贸易组织庞大的法律体系为代表的现代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是发达国家多年来主导制定的。经过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一个以跨国公司主导的、以全球市场资源最佳配置为基础的国际投资、生产、贸易、物流、金融和现代服务的现代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特别在计算机与电子、通信设备、家电、飞机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以及相关的运输、银行、保险等行业。国际贸易的主导权,更多地取决于这些跨国公司所掌握和运作的全球产业链,以及该领域产品的前沿技术,而不是传统的主权国家的贸易流量及所反映的贸易统计。

  中国虽然是世界粮食第一大生产国,但世界粮食贸易和贸易规则却牢牢掌握在美法ABCD四家跨国公司(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家公司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手中。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但世界原油交易的2/3以及定价的形成是在纽约、伦敦的期货交易所实现的。中国钢产量超过世界第二至第九位产钢国产量之和,但铁矿石贸易方式和定价权仍然不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同样情形。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的工厂。尽管棉花、羊毛主要靠印度、澳大利亚供应,但无论是贸易方式、贸易规则还是定价,印、澳丝毫没有话语权。因此,仅仅靠规模,无法取得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面碰撞倾向明显,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扁平化趋势增强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和仍在发展的欧债危机的冲击,美英法纷纷制定了再工业化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政策,鼓励制造业回归。据《波士顿报告》估计,到2015年,美国南部的制造业人工成本将相当于中国沿海的39%。加上物流、经销等其他因素,盈利率将大体相当。后危机时代孕育着一系列新兴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环境、生物技术、柔性加工等,正好与我国产业升级方向相同。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将日益向水平分工演变,即正面相撞的界面大大增加。正在工业化的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同我国产品同质竞争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这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土工业,贸易限制和摩擦倾向将总体增强,对我相对不利。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三年中,我国出口一枝独秀的情况已不复存在。今后10年,随着我国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很可能进一步削弱。

  多哈回合谈判是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时开始的,至今仍然举步维艰。其基本原因,在于不同经济体利益差异太大。美欧不肯在削减农产品补贴上作出重大让步,要求发展中国家以大幅降低关税和开放市场为前提。关贸总协定1948年成立以来举行的8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一轮比一轮艰难复杂,耗时更长。当前的多哈回合似乎成了“植物人”。与此同时,各种区域性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截至2011年5月,已向世贸组织通报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共489个(其中297个已生效)。在现有区域内贸易中,欧盟一体化程度最高,达到65%;北美自由贸易区次之,为51%;东盟只有25%。我国总体处于较弱地位。今后10年,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增强,对我压力也将持续增大。

  美国将率先制定和推行国际贸易新规则体系。美国推出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不仅标志着美国力图掌握太平洋地区贸易主导权,更标志着它已不满意世贸组织现行规则体系,要重新制定美国式标准。在另一侧,它强调跨大西洋关系,提出美欧自由贸易区设想。显然,美欧打算搞出一套类似的新规则,然后推向全球。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面临弱化甚至边缘化的压力。

  能源、气候变化、环境、云计算和贸易信息化等进入国际贸易领域,并逐渐形成特定市场和市场规则体系。早在2007年11月世界能源大会上,大会秘书长杰拉德·杜赛就呼吁世贸组织尽快启动新一轮世界能源谈判。时任法国电力公司董事长嘉德奈则表示,将同世贸组织一起研究建立一个“真正国际化的能源市场”。碳排放和储存、碳税和交易,贸易信息化的跨国交易规则,关税与准入等,都将在相关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发生巨大而持续的争吵和协调。这里的主导权更多地取决于技术优势。这些,都远远超过我们现有的掌控能力,需要我们在新的十年中去追赶,去驾驭。

  应积极推进多哈回合谈判,主动发挥协调作用,推动签订多方位的区域和双边自贸协定

  面对这样的前景,我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即将实现的头号贸易大国,要同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经济体一起,努力建立国际贸易新秩序,即参与主导国际贸易和多边贸易谈判,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

  在美国消极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推进多哈回合谈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支持,并主动发挥协调作用。争取实现分割的成果,如贸易便利化。虽然多哈回合如此艰难,但最后必将达成协议。因为现代化大生产的全球性规律,决定了全球性规则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任何局部的、区域的或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虽然是全球协定的合理补充,但不能代替后者。相反,在区域或双边协定多角度重叠的情况下,贸易非便利化或“意大利面条效应”必然发生。这时,全球性协定的意义又将凸显。我们应当高瞻远瞩,主动站在这一潮流前头,尽可能推动和说服最大多数成员维护和推进世贸组织事业。

  推动签订多方位的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我国已经签订和正在谈判的区域或双边自贸协定共14个,是多方位的,涉及东盟10国以及欧洲、亚洲、南部非洲和南美部分国家或区域性组织。目前正启动同韩国、印度及东盟10+3自贸协定谈判。在继续推进多方位谈判的同时,应以亚洲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这些安排不是排他性的,可以和美国主导的TPP平行。中国需要进一步建立坚实的地缘贸易关系,作为全球贸易关系的基础。在贸易一体化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东亚区域货币安排和人民币国际化。

  力争后来居上,努力发展清洁能源、环境、生物技术、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和产业,在加快研发并掌握一大批前沿技术的同时,积极参与这些领域的国际贸易,并主动参与所有有关国际贸易的新规则的制定。

  全力争取世界贸易主动权,造就一大批掌握全球生产链的跨国企业,继续提高开放水平

  要做到以上各点,必须要有自己的掌握全球产业链的一大批跨国公司,在实际贸易中发挥主导作用。2010年,我国已有6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绝大多数是国企。它们规模宏大,但很少掌握全球产业链。海尔掌握白色家电全球研发、全球布点、生产和销售,成为全球白色家电最大企业,连续5年成为全球家电品牌第一,从而能够参与标准制定,规则制定,并能主导白色家电国际贸易。但这样的企业太少。我们在今后10年内,需要平均每年保持1000亿美元的海外直接投资,至少应发展50家这样的全球企业,特别是在能源、矿产资源、计算机和电子、汽车及零部件、飞机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

  世贸组织的基石是各个市场经济体在开放、公平、透明的全球市场环境中平等竞争,在无条件多边最惠国原则下进行贸易。我们既然坚持世贸组织原则,并力求在第二个十年中增强主动性,经济必须持续开放,并不断提高开放水平。最迫切的是,要极大提高我国新兴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为此,除国防等涉及国家安全的极少数领域外,能源、增值电信、金融等其他领域中的“玻璃门”应打开,要给国企、民企、外企公开、透明和公平的准入和竞争环境,允许它们同等参与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从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和科学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是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应当看到,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并不矛盾。如果我们认为今天中国强大了,已是“坐二望一”,不需要坚持开放,或怕影响到既得利益,从而踌躇不前,就有可能很快落在后面,遑论国际贸易主动权。

  要开放,要发展,就必须打破垄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在研发、生产、贸易、金融、服务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生产要素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配置,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打破各种不必要的人为藩篱,在市场竞争中实现。

  (作者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 链接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球海外直接投资存量20.4万亿美元。其中8国集团合计11.8万亿美元,占58%;美国一家即达到5.27万亿美元,占24.8%。

  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显示,2009年,美国从全球进口商品15754亿美元。其中的39.6%,即6232亿美元是美国跨国公司从其海外子公司的进口,或设在美国的其他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从其母公司的进口。同年,美国对全球出口商品10695亿美元。其中近30%,即3205亿美元是美跨国公司对其海外子公司的出口,或其他国家跨国公司的美国子公司对其母公司的出口。

  据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跨境直接投资总存量仅为3172亿美元,占全球的1.6%。

  据路透社新近评出的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0家企业中,美国占40家,日本27家,欧洲28家(其中法国11家),韩国3家。中国为零,尽管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有60家。

  (何伟文)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