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等日本电子巨头忙换帅 最后一搏电子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0 01: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记者 傅勇 北京报道
近来,夏普、索尼、松下等日本电子巨头如走马灯般对管理层进行了调整:一方面期待“换帅如换刀”,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作最后一搏;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借此开始了面向未来的战略大转型。
换帅“此起彼伏”
迫于业绩扭亏的压力,被称为“液晶之父”的日本电子巨头夏普3月14日宣布,4月1日起,58岁的奥田隆司将接替54岁的片山干雄,出任夏普株式会社的社长(总裁),片山干雄调任无代表权的会长(董事长),原会长町田胜彦退休并担任“相谈役”(高级顾问)。
对于这次人事调整,外界普遍认为,夏普希望通过人事变革扭转公司业绩,因为夏普已经因液晶显示器面板、电视机和太阳能面板业务的亏损而深陷泥沼。
早些时候,夏普公布了2011财年第三季亏损的季报,并披露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1财年预亏2900亿日元(约合34.8亿美元),这可能是夏普创立100年以来出现的最高财年亏损。
同样由于2011财年的巨额亏损,今年2月1日,索尼宣布,平井一夫将接替霍华德·斯金格出任索尼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 E O );松下紧跟其后也于2月28日宣布,津贺一宏将接替大坪文雄出任松下电器社长。
索尼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2011年4月至12月,索尼亏损2014亿日元(约合26亿美元),销售额也比上一年度同期下降13%。此外,索尼预计,2011财年将亏损2200亿日元(约合29亿美元),将连续第4年出现亏损。
而松下则预计2011财务年度净亏损扩大至7800亿日元(约合102亿美元),不仅创下松下年度亏损纪录,也创下日本制造业企业年度亏损历史新高。
最后一搏
片山干雄对夏普的巨亏表示道歉,但他说,自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电子业界的竞争日益激烈,夏普虽采取“地产地销”策略,推动太阳能事业发展,改造液晶事业,却仍然无法避免有史以来的最大亏损。同时,欧债危机与日元汇率走强、311日本大地震、泰国水灾等因素更令夏普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索尼、松下同样也将自己的巨亏归于上述原因。不过,产业观察员洪仕斌却认为,日本电子巨头的衰退缘于其结构性失败。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失败,不管是松下、索尼,还是夏普都将救命稻草挤在彩电的唯一板块上,造成产业资源的重叠;其次是人文结构的失败,二战后日本的人口的老龄化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用工环境,同时导致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比较滞后;第三是金融政策结构的失败,日元升值给日本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尽管如此,为了寻求出路,这些电子巨头都将希望寄托在公司新任命的领袖身上。虽然日本电子企业意识到,面对韩国、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日本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地位正被削弱,但出于对技术和品牌的自信,在进行全面转型前,仍想在昔日称霸一时的消费电子领域作最后一搏。
事实上,日本电子企业已经展开了行动。据奥维平板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李秋纬说,夏普今年彩电整机外包代工的比例估计将增至七成,以降低成本。液晶业务,一方面生产60、70、80英寸的超大尺寸面板,抢占商用市场;另一方面生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所用的高附加值小尺寸面板。而索尼新总裁平井一夫2月2日也曾说,他将打造一支新经营团队,并实施包括重塑电视业务在内的四大经营战略改革。
放弃与选择
显然,日本电子制造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家电资深专家罗清启看来,日本电子企业战略调整只能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发展模式,但单纯依靠这种模式的变革短期内无法使日本电子业集体扭亏。
同时,罗请启认为,就此判断日本电子企业没落有点过早。日本企业正在逐步舍弃中低端制造业务,向利润更高、门槛更高的领域迈进。
事实上,日本企业正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之前一段时间,日立努力从传统的消费电子产业向电力、铁路系统和信息技术等社会基础设施领域转移,日立认为这些领域更加具有发展潜力。
而松下更是加大了以能源为基础的产业规划,明确将生活电器产业、元器件产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产业树立为三大支柱产业。
据了解,松下的愿景是,到2018年公司创业100周年时,成为电子产业第一的环境革新企业,这一目标被视为松下正从一家电子企业转型为能源企业。
而索尼也正在扩展利润更高的能源、医疗等领域。
由此不难看出,日本企业放弃的是基于传统工艺和信息技术的家电、消费电子业务,选择的是致力于解决能源、环保和健康问题的新技术新产品。具体来说,日本电子企业设计的战略转型之路是这样的:一方面强化产业外包力度,通过制造业务外包最大化减弱成本上升对企业的影响;另一方面进行产业板块重组,通过将原有的分散的产业集团重组为新的产业组织,有效提升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
因而,罗清启认为,“日立、索尼、夏普等企业,尤其是松下推进的转型使其运营体制发生变化,经济环境转好后,这将具备很好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