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企海外并购加速 金属矿产资源领域成热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0 14:2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聚焦并购潮(六):突破壁垒

  主编:孟庆海 编导:韩志涛 摄像:李培

  进入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能源矿产并购开始明显加速。来自投中集团最新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到现在,中国能源矿产海外并购案例共10起,其中仅1月份宣布并购的企业就达到8家。更有一些积极行动的企业在2011年就收获了合作的果实。

  2011年,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的中国五矿,盈利总额突破百亿,同比增长98.47%。这单惊动了澳大利亚财政部部长,韦恩旺斯的并购,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并购。

  秉承互利共赢的理念,2011年,中国石油以24.5亿美元并购西方石油公司阿根廷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以30.7亿美元收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引领能源类并购,而中国五矿,中钢,武汉钢铁等则引领着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并购。

  一面是处于工业发展的高峰时期,一面是国内矿产资源的短缺匮乏。做为资源类的海外并购,资源民族主义一直十分敏感。但从成功案例不难看出,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都赢得了国外政府或企业的由衷欢迎。2011年9月,四川汉龙集团出资约17亿澳元,收购了非洲大型铁矿石Sundance公司,这个项目解决了当地上万人的就业问题。为此,喀麦隆共和国总统保罗·比亚访华时,亲自约见了汉龙集团董事长刘汉以表感谢。

  无独有偶,短短两个月后,另一家民营企业山东信发集团,全资收购奥若姆斐济勘探有限公司,8000万吨的六个铝土矿,80年来首次颁发的土地租赁协议,让信发集团成为斐济第一家开采铝土矿的企业。斐济总理在当地的电视讲话中给予山东信发集团这样的评价:这个项目的建成,会对斐济矿山事业的发展取得巨大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当地的投资,经济的建设,减少贫穷,包括就业都有非常大的贡献。

  事实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但是在过去的几年,由于收到所在国家的保护政策,资源并购并不顺利。2008到2009年间,中铝集团几经周折,但收购力拓集团仍以失败告终,成为当时资源并购最大的悲情事件。但是短短两三年时间,牵手合作的消息就频频传来,究竟是什么让逆转来得如此迅速?

  除了中国五矿收购OZ矿业外,另有三家中国企业,几乎同时对澳洲多处矿产发起了并购申请。这让澳洲监管部门高度戒备。米歇尔摩尔等来的最后消息是:“审核不能通过”,收购亮起红灯,电话那头儿的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非常不安。审批被否无疑是当头一棒,但周中枢并不想放弃这个难得机会。因为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合必拓两大巨头,多年来凭借资源垄断死死卡住中国企业的脖子。如果能与第三大矿业公司OZ联姻,就有重新改写格局的可能。为了这个灿烂的未来,周中枢决定拉拢OZ的CEO米歇尔摩尔跳进他们共同的战壕。

  那根长长的价值线让米歇尔摩尔看得眼睛发亮,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大宗商品与资源价格快速上涨,OZ公司疯狂的扩张严重地摧毁了脆弱的现金流,其股价总值也由最高峰的120亿澳元跌到17亿澳元,其中还包括未来需要偿还的7亿美元的到期债务。中国五矿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让米歇尔摩尔看到了互利共赢的诚意。他深切明白,这份方案与其说是即将被收购的卖身契约,不如说是OZ危难时机的救命良药。

  于是,在澳洲收购史上尚属首创的场景出现了:买方和卖方同时出现,并坐在谈判桌的同一侧,但澳洲政府出人意料地宣布:OZ矿业所辖Prominent Hill铜金矿位于军事禁区,坚决否定中国五矿全面收购的方案。时任澳洲的财政部长韦恩。斯旺也质疑,如果收购成功,这会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方案被否的当天,周中枢就紧急部署研究对策。短短四天后,一分新方案再次递交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

  中国五矿最终方案是以12.6亿美元对价现金收购OZ矿业除了Prominent Hill铜金矿以外的所有资产。时间之快,效率之高,让澳大利亚官方无言以对,只能批准。

  然而,为了阻止中国五矿的收购,加拿大皇家银行和澳投资咨询公司RFC集团在最后一次股东大会前,半路杀出,他们提出的新价码让部分股东的期盼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收购再添变数。关键时刻,周仲枢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加价!但是追加多少合适?追加多少才能为收购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呢?焦健和他的同事们整整站着研究了一个多小时。胜算到底有多少,就在这最后一搏。

  大洋彼岸的股东大会,进入到至关重要的投票表决阶段。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成败在此一举的压力。虽然几经周折,但绝大多数股东赞成这桩交易,收购协议高票通过。

  从拒绝、到合作、再到支持,资源国悄然变化的态度显示出他们对中国企业的认知正在逐渐清晰。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能够合作共赢才是一致的目标。实际上海外并购矿业资源,不仅是一个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企业、信任中国企业的过程,也是中国企业学习国际商业规则的过程。

  历时5年的跟踪关注,两年的收购兼并,收购当年即盈利3.5亿美元,对于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中国五矿的神速和高效,让澳大利亚政府对这个带有国字头的企业刮目相看。但信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信的对手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欧美老牌铝业巨头。双方地位的悬殊注定了并购的艰辛。

  张学信掌舵的山东信发集团,是一家以铝冶炼、铝深加工为支柱产业的民营企业。集团氧化铝生产能力600万吨,而生产氧化铝的原料——铝矾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进口铝土矿增长了44.59%,中国铝土矿对外依存度高达60%。家里要断粮的危机让张学信感到开发新资源尤为紧迫。

  从斐济追到美国,在美国又追上斐济总理的同一架次航班。信发集团第一时间做出的反应和诚意打动了总理姆拜尼马拉马。但是短短几天就传来消息,强大的对手出现了。

  2011年的一个周末,山东省商务厅境外投资管理处处长臧耀刚接到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正是信发集团打来的求助电话。

  臧耀刚感觉到事态的紧迫,第二天他们就准备好资料赶赴北京。通过商务部,外交部的协作,再次联络到斐济政府。

  在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同时,信发集团又在第一时间递交了一分翔实的并购方案:他们会帮助政府一起来修路,建学校,盖社区,包括除尘环保。他们不是开采掠夺,而是开发建设。2011年6月,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的一番讲话,表明了他对信发集团的认同。

  中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给斐济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中国政府和信发团队的高效工作更让斐济认定了这个正确的选择。2011年11月,信发集团正式成为斐济第一家开采铝土矿的企业。

  几番交往,张学信与斐济总理成了交心好友。一次酒会上,姆拜尼马拉马告诉张学信,之所以最终选择信发,是因为在他们心里,“中国企业讲诚信;中国员工最勤劳”那次酒会,从不沾洋酒的张学信喝多了。

  张学信:“我总认为我们中国人从思想里、从心眼里不服输的性质,我说为什么我不能干好,我为什么不能干大呢?所以说有这个心所以说没退。我愿意把这个铝业,不光在中国,乃至世界要干出个名堂来,要让世人都知道中国人不笨。”

  2011年11月11日,这已经不知道是斐济总理第几次来中国,而这次,正是出席山东信发集团斐济铝土矿项目的开工典礼。臧耀刚依然记得当时的场景,斐济总理还专门给中国政府发来贺电。臧耀刚:“他说此次采矿证的颁发是斐济采矿业发展的一个中国里程碑,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能为斐济政府带来可观的收入,对推进斐济的经济增长、增加本地就业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海外资源并购,民营企业更具有灵活性,把握机会,果断出击是他们决胜的关键。Sundance是一家在澳大利亚交易所上市的大型铁矿石勘探公司,主要项目位于非洲喀麦隆“铁三角”矿石核心区域,预计全部资源量能达到百亿吨以上。如果能完成对它的收购,四川汉龙将跻身于世界第五大铁矿石生产商行列。

  然而,2010年6月,一次突发事件让Sundance公司的股票大跌,这为汉龙持股打开了通道。汉龙集团迅速出击,收购了16.1%的股份。而另一场天灾又让汉龙牢牢抓住时机。仅用两天,汉龙就用民营企业的效率,在二级市场把股权增持到17.99%,一跃成为Sundance的第一大股东。

  对市场的敏感把握和准确判断,为汉龙接下来的并购谈判增加了成功砝码,出乎意料的是,谈判异常艰难。谈判从上午九点一直进行到下午三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股权,税收等利益分配的细则。而关于收购价格,僵持不下。

  就在大家离开不久,一个电话,让事件的结果开始逆转。不到半个小时,依然是老地方,双方都退让了一分钱,这笔收购总金额17亿澳元的大单,成交。

  众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矿产资源的时候,面对资源国的质疑和担忧,以自己的诚意打动对方。虽然并购成功之后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但是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中,并购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证资产安全呢?

  武汉钢铁,自2008年成功并购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等地多处矿产企业后,已经获得近400亿吨的矿石权益量。总结战略战术,刘新权告诉记者:规避风险,选择市场尤为关键。

  尽管我国资源类企业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在国际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能力,但是我国资源类企业的海外并购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并购运行的商业合作模式至关重要。

  徐旭,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受商务部的委托,每年境外投资矿产企业都要在五矿商会备案,以便企业了解海外矿产资源勘察开发的环境与投资导向。“中国人的投资习惯来讲,往往愿意控股或者说绝对控股,或者是相对控股,这样对于国外会产生一些影响,因为对于矿产资源这种战略性的物质许多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投资保护的一个规律。”

  徐旭告诉记者,矿业投资本身涵盖了三个内容,第一是风险投资;第二是财务投资;第三是战略投资。以资源匮乏的日本为例,它正是以战略性投资使发展得以为济。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赴日本进行学习考察,在日本,他发现政府专门成了一个名为“金属矿山事业”的部门,这个部门正是为资金需求量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并伴随较大的风险的资源并购项目服务的。

  专家分析指出,目前美元贬值抬升国际矿产资源价格、资源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等外部因素增加了企业的并购成本,而相关政策缺乏导向性、扶持主体单一、管理及资金运作效率低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企业海外矿业领域并购的失利和不乐观。面对各种不利因素,企业走出去更应抱团形成合力。

  徐旭:“就是说都愿意当头,不愿意当尾及往往就是自家人打自家人的事件比较多,同一个项目看好了,不光是民营企业,我们有些国有企业也这样,都是自相竞争的现象经常发生,大家都说这个他乡遇故知,兄弟相煎急。”

  半小时观察:

  中国企业加速对海外能源矿产的并购、投资,是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资源配置的合理路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能源矿产属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战略储备,因此世界各国对此都心存芥蒂,在对游戏规则的认同和执行上必然存在着差异化的理解,同时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海外并购有着复杂的操作流程,这都需要中国企业好好适应和学习。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和资源国之间合作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海外并购不仅仅是资本为王,更重要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只有谋求共同发展,才会赢得世界市场。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