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创建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伟大变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1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季红

  

创建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伟大变革
百年企业在中国屈指可数,而中国银行更是在中国唯一经营百年的商业银行,曾经见证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经历了近现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一个拥有世纪沧桑和全球盛誉的银行,如何在改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最近,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的新作《百年中行新变革》回答了这个问题。

  百年梦想新起点

  中国银行是1912年由孙中山批准成立的,成立早期,一直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开办了经理处,这是中国金融机构在国外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此后其一直孜孜追求立足于国际金融市场,但是连绵的战争,内忧外患、社会动荡,最终使得中国银行壮志未酬。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银行的发展道路艰难曲折,却始终没有放弃它的追求与梦想。

  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银行业将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国有银行能否应对外资银行的角逐?面对新时期的要求和挑战,中国银行惟有进行新的变革。

  2003年,中国启动了国有商业银行史上强度最大的一场改革。2004年3月,温家宝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表示:“这确实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我们必须下大的决心来保证这场改革的成功。”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肖钢调到中国银行任董事长、党委书记,亲自指挥和统领了中国银行这场重大改革。同年,中国银行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试点之一,在改革中肩负着特殊使命。这将是一场艰难的全新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

  大胆探索,形成自身的改革特色

  近年来,介绍企业改革的书很多,多是从宏观、全景的角度来解读改革。本书却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市场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为切入点和主要内容,展示中国银行的改革全貌。肖钢意图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特别是坚持不懈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段历史记录下来,并将改革实践中所思、所做的事情进行阐释,同时对改革的背景、难点和一些争议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地说明,作为本书的核心内容和精髓。

  一场成功的改革,正确的方向很重要,然而改革的路径和模式始终是改革战略选择中的重要问题,同样需要在改革中进行探索。对于国有银行在改制模式的选择上,理论界和金融业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分拆模式和整体改制模式最受关注。当年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基本采用分拆上市的方式。而中国银行选择的是整体改制的模式,这种彻底接盘改造的难度极大,成本也很高。为什么要知难而上?当时中行有24万员工,海外分支机构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整体改制模式对于维护中行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同时对于维护百年中行的品牌、历史、文化精神也相当重要。这种模式基于决策者们对现实的考虑,对未来的规划,还有对历史的尊重。这种全新的制度设计,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改革中的重大创新,为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在整体改革上市过程中,中国银行又进行了H+A同步上市的模式创新。

  肖钢在改革之初郑重承诺:中行将不因改革而大规模裁员,员工是中行最宝贵的资源,中行的人力资源改革将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但是不裁员并不意味着不引入竞争机制,这恰恰是中行改革的重中之重,将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列为第一要务,按照新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在册的20多万员工都将接受这场改革的考验。

  人力资源体制改革是主线

  人力资源改革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所有改革中矛盾最多、难度最大、最为敏感的部分,但是这场改革绕不过去的坎。

  理念先于实践,先于变革。肖钢在书中强调,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首先要成为人才强国。他强调“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资产负债表上最宝贵的资源”,强调“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指出“银行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体制机制的竞争”。

  一家商业银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衡量人才?去管理员工?肖钢根据商业银行的特点,提出建立三支人才队伍,并进一步精心策划了推进人力资源改革的步骤。

  中国传统的企业管理以经验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到近年来的以科学管理为主,对人的管理已经不是简单的工具、技巧和方法问题,肖钢提出,人才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具有导向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塑造价值观,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个层次,构建企业一系列的基本信念和确立价值标准取向,企业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正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对人力资源转型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以中行的改革实践和典型案例为基础进行了详尽诠释。

  改革没有先例可循,在实践中也并不存在最佳模式,必须根据内外部因素,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探寻最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书中总结了中国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这些都将形成国企改革中一些共同的原则和做法,对于至今仍处于改革进程中的中国企业而言,既有先行者示范作用,也有很多理念上的创新,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变革不仅能够检验领导力,更是培养领导力、创新领导力的契机。肖钢指出,权力不等于领导力,领导力是由人的能力所形成的,而不是职务任务所产生的。书中就如何通过学习提升领导力、如何变革思维方式、如何创新领导力等,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介绍了中国银行如何建立新机制,开发领导力模型、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发展通道等。

  在传统人事体制下,专业人才的地位远比不上管理者,没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建设国际一流的银行,必须打破国有企业传统的“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开辟专业技术的发展通道,让专业序列立起来。肖钢强调了建立职位价值重要性,介绍了如何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三个环节进行突破的经验。

  企业的改革和创新,首先在于企业领军者改革理念的创新、改革执行的魄力、改革方向的坚持。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中国银行改革历程的完整素材。同时,书中内容不拘领导讲话的套路,无束专业学术理论文章的八股。作者对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跃然纸上,发展创新的理念充满字里行间,从宏观上把握改革的大局,将改革的理论植根于银行的实践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作者为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