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喜羊羊”其实已经被“狼”吃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06:20 来源: 东方今报

  2012年,“狼吃不到羊”的故事在继续发酵。《喜羊羊与灰太狼》第四部电影“开心闯龙年”以1.6亿元的票房收入横扫对手。一只狼想吃羊的简单童话故事,过去几年创造出高达60亿规模的零售市场和连续4部超过亿元票房的电影。不过,当“喜羊羊”还在荧幕上拼命赚取眼球、攫取利润的时候,这个动漫形象的投资者与创始人已悄悄离场。

  2011年2月,“喜羊羊”成功借壳意马国际登陆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成为自奥飞动漫上市后,中国第二个上市的知名动漫品牌。随着意马国际以10.47亿港元收购喜羊羊消费品授权业务公司动漫火车集团,并通过联合品牌协议获得了几乎整个喜羊羊的品牌与形象,被称为“喜羊羊之父”的编剧卢永强和主要投资人苏永乐在这场交易中已套现了大部分股份。《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导演黄伟明则在两年前就脱离了团队单干。

  更坏的消息可能还在于,喜羊羊形象或已无法看做是国产动漫形象。在整个喜羊羊品牌易手的过程中,美国迪斯尼公司的身影都不断闪现。迪斯尼不仅获得《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的海外播映权、消费品授权的总代理,而且有权重新设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形象。

  这无疑充满了戏剧性,在荧幕上,狼永远都没有吃成羊,但在现实中,“争食”喜羊羊已成为趋之若鹜的潮流,其中不仅包括盗版者、电影公司、传播公司,还包括发行公司、图书公司以及知名国外动画公司。

  可惜的是,与资本市场的增值套现和电影票房的爆炸性增长相比,喜羊羊形象与故事的原创公司——广东原创动力并未因此崛起为国内一流的动漫公司。至今,原创动力一年的盈利不过千万元,员工收入并未获得实质性改变。在与影视院线合作中,原创动力更处于弱势中,大部分票房被合作公司瓜分。

  内忧外患。迪斯尼、梦工厂正在大举进军中国动漫和电影市场,时代华纳收购了中国原创动漫形象——兔斯基,而绝大多数中国动漫公司都处在亏损边缘,或依靠政府补贴而生存。

  作为在中国贫瘠的动漫品牌沙漠中成长起来的为数不多的原创品牌之一,喜羊羊被寄予厚望,却又为何放弃成为“中国迪斯尼”的梦想?一手建立“喜羊羊”从动画到衍生品产业链的创始人苏永乐,又为何将自己的孩子卖给别人?

  “我现在的兴趣是幼教。”2月22日,苏永乐在北京表示。他现在新的头衔是永乐创新教育机构CEO。对他来说,喜羊羊与灰太狼或许已成为过去,“中国到现在只有一个喜羊羊,我不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成功,反而是动漫市场最大的悲哀。发展到了这个层面,喜羊羊再往上走就有很多限制。”中国企业家一键分享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