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企担心美国客户"跑路" 税率低于预期(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07: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企担心美国客户"跑路"税率低于预期(图)

  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的反补贴初裁。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业界的积极抗辩,反补贴初裁的税率低于预期,对产业的冲击还在可控范围内。然而,中美新能源制高点之争令光伏产业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寻找中国以外的光伏产品供应商,中国企业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虽然我们不存在非法补贴,也一贯坚持反对美方公司的指控,但我们之前已料到美国商务部的裁决很有可能会是有倾向性的。”对于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反补贴的初裁结果,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英利绿色能源”)法律总监陈卓坦承“并不意外”。

  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产品做出反补贴初裁决定,决定对中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根据日程,美国商务部还将在5月17日公布反倾销税率的初步裁定。

  陈卓对本报表示,目前的反补贴税率对公司正常运营不会造成太大冲击,然而一旦此后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税率超过毛利水平,企业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税率低于预期

  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初裁公告显示,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将被苛以2.9%的反补贴税,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将被征收4.73%的反补贴税。而包括英利绿色能源在内的其他所有中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均将被苛以3.61%的反补贴税。“之前业内对反补贴税率也有预测,比较悲观的预测是20%~30%,稍微乐观一点的也达8%~15%,当时我们的估计是10%左右。”陈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3.61%的税率也好于投资者的悲观预期。3月20日,英利绿色能源股价上涨12%,无锡尚德和天合光能的股价也分别上涨了14.06%和7.85%。

  国内光伏企业代理律师、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李法寅也对本报表示,目前还未看到裁决文件,但就结果而言“不是很高”。

  事实上,作为积极应诉的企业之一,英利绿色能源曾在涉案产品范围及税率具体计算方面成功驳回起诉方——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的申诉。“从上午拿到的美国商务部裁决通知以及分析来看,企业的积极应诉起到很大作用”。陈卓说。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经验,反补贴税终裁税率大幅变动的可能性不大。

  难以承受的不确定性

  在3月20日公布反补贴初裁结果前,美国曾三次推迟公布结果。不过,与“被折腾”相比,中国光伏企业最担心和难以承受的还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后的情况究竟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形势确实非常复杂。”此次代表中国企业做产业损害部分应诉的北京盛德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磊对本报记者表示。

  同样感到形势不明的还有陈卓。“业界普遍的分析是,未来反倾销税的幅度会高于反补贴税,但具体高多少不得而知。因为税率高低要取决于替代国的选择,而目前替代国无法确定。”

  陈卓说,企业目前对美出口仍保持正常的毛利水平,但一旦未来的“双反”税率接近或超过这一水平,那么在现有市场价格下对美国的出口就会变得很艰难。“现有的市场价格取决于美国客户对市场的判断。涉及到一些长期和大型项目,面临不确定性的美国公司可能会选择中国以外的合作伙伴、或者选择观望导致项目暂停。”他说。

  事实上,陈卓的担忧正在发生。据外媒报道,一些美国太阳能开发商正在把太阳能板的供货合同从中国大陆转向台湾、韩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

  夏普子公司、美国再生能源(RecurrentEnergy)公司首席执行长哈里斯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该公司不得不忙着为大部分项目寻找中国以外的供货来源。“每家公司都必须这样做。”他说。

  美国商务部的反补贴初裁和5月17日的反倾销初裁并非一锤定音,最终关税需要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完成调查才能确定。ITC调查将于2012年年底前结束,以裁定进口产品是否对美国本土产业造成损害。

  陈卓表示,ITC的“守门员”作用可以推翻美国商务部此前的裁决,因此这也是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公司会积极陈述我们的理由以获得ITC的支持”。

  李磊也表示,在终裁之前,产业损害抗辩的活动空间仍然存在。

  新能源制高点之争

  美国此举被普遍认为是害人害己。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3月21日在发给本报的一份《关于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初裁的声明》中称,美国征收反补贴税的裁决结果损害全球福祉,对美国而言亦是弊远大于利。

  陈卓则表示,诸如光伏组件的分销、安装和服务等光伏下游产业解决了美国大量就业,如果美方执意征收“双反”关税,这将是损人不利己的做法。

  作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典型,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直被业界视为中美间具有极强互补性和极大合作空间的代表性行业。但正是这样一个被中美双方寄予合作厚望的明星产业,却在两三年内兵戎相见。“虽然这一案件的提起带有偶然性,但目前表现出的严重政治化态势又是带有必然性的,背后的根源其实就是中美对新能源的重新审视和定位。”陈卓分析说。

  美国明显感到来自中国等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压力。美国总统奥巴马甚至在上周表示:“我不想看到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和高科技电池来自其他国家。我希望这些产品由美国自己生产。”

  陈卓表示,就高效电池产品而言,虽然目前最高效的多晶硅电池转换率是在美国,超过23%,但这只是在实验室中实现的,不具商业价值;相反,在实际大规模应用的百兆瓦级高效电池领域,中国的制造水平已经超越美国。“光伏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制造,而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具有优势,不仅是人力成本优势,而是主要来源于规模化、相关产业链的完整和配套、物流和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因此在生产设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中国能够通过布局、优化和提高利用率,生产出更好的产品。”陈卓说。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