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油价破“8”影响几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08: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油价破“8”影响几何

  图为北京地区93号汽油零售价格。

  

油价破“8”影响几何

  从3月20日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600元,汽油零售价格正式进入8元/升时代。新华社供图

  3月20日凌晨,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均上调600元/吨,上调幅度是2009年7月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后的汽柴油价格创历史新高,93号汽油首次步入8元/升时代,这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涨幅对CPI影响有限

  不少网友感叹,曾经以为8元油价时代是很遥远的事情,没想到这么快就成为现实,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也有网友担忧,油价上涨会使得运输成本增加,从而导致物价整体上涨。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对此表示,油价上涨肯定会对物价带来上涨的推动作用,但是成品油占CPI的权重较小,不会对通胀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从2月份数据来看,CPI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本次之所以涨幅比较大,也是充分考虑到了调价对CPI的影响有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也认为,我国将今年物价调控目标设定在4%左右,已经为价格改革预留了空间。从目前的情况看,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对物价上涨的压力肯定是有的,但从绝对水平看比较有限。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表示,此次调价的幅度较以往略高,超出市场此前的预期。国家发改委此次上调油价已经距22个工作日之后又推迟多日,在此期间尚看不到国际油价下调的趋势,再拖延不利于农作物等行业,故现在上调油价是符合预期,同时也是必要的。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及时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一方面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促进资源节约。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国内石油需求。特别是当前国内春耕生产用油旺季即将来临,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及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对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多举措消除涨价效应

  春节后物价回归稳定,网友担心汽油上涨会引发物价的连锁上涨,影响市场物价。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提前预拨部分2012年补贴资金,化解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

  据悉,国家将按照已建立的石油价格补贴机制,继续对种粮农民、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给予补贴,并对出租车运价调整前给予临时补贴。中央财政将按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规定,及时足额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柴油价格调整而减少。

  同时按相关机制规定,于4月底前将2011年对种粮农民、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等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油价补贴清算资金拨付地方,并提前预拨部分2012年补贴资金,化解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

  为了缓解油价上调带来的压力,网友们也各出妙招。网友张先生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开车20公里,每百公里耗油9L,以未调价之前的油价(7.52元)为基准,合计每月花费600÷100×9×7.52=406.8,平均每天花13.56元油费。现在调价至8元以后,每个月花432元油费。也就是说如果每个月低碳2天,油钱还是能省下来的,而且偶尔骑骑自行车,也能运动一下,权当锻炼身体。也有中国经济网网友表示,因为油价再次上调,更加坚定了买电动汽车的决心。

   定价机制需改革创新

  因为离上一次调价仅仅间隔一个月,而且幅度较大,网友们再次产生对油价“涨快跌慢”的质疑。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成品油价格每吨上涨600元,确实是近年来少见的大涨幅,最主要原因依旧是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但油价突破8元/升以后,油价再次上涨的空间就不大。“油价在8元/升区间还有上涨空间,但涨到9元/升就非常困难了。”

  他认为,破“8”之后政府的调价决策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未来有可能通过减税、补贴等手段缓解油价过快上涨的影响。考虑到进一步调高油价的难度,要解决目前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困境,最短期的办法就是减免消费税。在减免成品油消费税的基础上,继续按照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价格,既可以缓解国际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防止CPI再度反弹,又可以维护成品油价格机制的严肃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邓郁松表示,此次大幅上调成品油价格再一次从侧面反映了缩短调价周期的必要性。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处于频繁大幅波动周期中,22个工作日的周期产生一定时滞效应。而成品油价格往往上调不到位,导致该下调时不能及时下调。因此建议,应进一步缩短调价周期,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及时上调和下调油价。定价机制的完善应兼顾短期和长期,向市场传递准确长期明确的价格信号,促进节能和替代能源。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经济网金融证券频道】(地址:http://finance.ce.cn/)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