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梦中木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7:5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将大地粉刷得一片洁白。我和家人兴奋地登上了一辆大巴,从巴黎出发赶了4个多小时路程,与朋友们在孚日山脉的滑雪胜地拉·布雷斯·奥内克会合。到达目的地,远眺重山复岭,近看飞雪染林,我的脚在不知不觉中踏进了一座童话般的、被厚雪覆盖的木屋。
这是一栋“老祖母的房子”,传统的山区木屋。它斜卧在一个山坳的坡地上,左边是通向外界的山间小道,右边是裹着雪衣的无边松林,不远处满眼的雪岭冰峰。木栅栏围着老屋,小木桥曲通大门,桥下雪水潺潺,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图”!
房子分上下两层,楼板由大木头方子铺成,没有上漆的木板房顶,巧用空间的上下木床,一溜儿的木质家具,还有那些木柱子框着未抹平的白灰墙,简朴、自然、原始的气息扑面而来;旧得发黑的楼梯,一些已罕见的农具与陈设,原先主人全家在农场干活儿的老照片,在无言地述说那久远的过去;上有烟囱下有壁炉,室内堆放些象征着财运的木柴,门厅饰有吉祥的布衣稻草人,墙角摆着挂满礼物的圣诞树,顿时打开了来客愉悦的胸襟;宽敞的客厅里,摆了一张足可坐下几十人的长木桌,上面铺着红格子布,两盆鲜花分放中间,坐在红红的火炉边,谁都会感到满屋子的暖意与温馨。
雪不停地在下,落成了诗一般的冬夜。我顺着木梯爬上能触到房顶的上铺,靠墙而卧,躺在散发着木香的床上,静静地,听风吹屋顶沙沙响、雪自松林坠落声。“夜深知雪重”的心境,带我渐渐进入梦乡。离开江苏老家好多年了,但无论走到哪里,我还一直在做同一个梦:经常梦见老家的房子漏雨,我每次都想把它修得像个样子,可总是回回怦然惊醒,泪湿枕巾梦不成。梦传递的密码往往反映心理现实。很小的时候,因家中三间屋顶被暴风雨掀翻,我曾与家人蜷缩在一起顶着一个大圆竹匾避雨。童年留下的伤痕记忆至今难以抹去。这雪山木屋,正是我多次梦寻的木屋啊!它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带来了大自然的厚爱,让我美美地一觉睡到大天明。
鹅毛大雪漫天飞舞,雪场被搅得天昏地暗,视线难及百米。由山林切割出来的条条雪道,一望无垠。多架缆车在不停地转动,将一批批滑雪客送到顶端。接着,在雪场灯光的照射下,疑似银河上流动的点点繁星,凌空划出一道道辙,顺流直下,溅起层层雪浪;而在较平缓的雪地上,到处是踩着雪板、握着雪杖、一试身手的初学者;一些年仅五六岁的儿童,已滑得信心十足、收放自如;不少小不点儿,坐在大人拉着的雪橇上,逗着闹着笑着……又是一幅多么生动的“众人戏雪图”!
从早到晚,在雪场上“摸爬滚摔”下来已使我筋疲力尽,滑雪服里的毛衣足可以拧出水来,但心里仍保持特有的新鲜感。“风雪夜归人”,洗去了一身的沉重,大伙儿一起聚到木屋大厅的长桌前,点亮蜡烛,敞开心扉,一边叙说着滑雪的体会、见闻,以及各自的故事,一边刀叉盘杯叮当响,吃着海鲜、烤肉,喝着红酒,还有热气腾腾的蔬菜汤,此时的惬意真有点“不是神仙赛似神仙”了。
据研究机构统计,法国公民每年冬天去山中度假的人为8%,年滑雪总人次达900万,当然其中不乏外国人,在木屋的留宿时间平均超过4天。追逐“冬天里的春天”已成为许多人的向往。那种独特而又悠闲的生活体验,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由白雪、苍松、木屋构成的雪域之美!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