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钢: 未来中欧经贸领域合作有很多机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12:1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钢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晶晶/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3日讯 商务部研究院于3月2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外贸形势新春报告会”。会上,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钢指出,欧债危机实际上是被媒体和有一些国家放大了,欧洲的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并不是欧元的危机,更不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或者是欧盟的解体,这些都是非常耸人听闻的判断。未来中欧之间在大经贸领域之间的合作应该有很多的机遇。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钢]:我从另一个角度谈一下对欧债危机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考量。关于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的走势刚才有几位专家学者都已经作出了基本的分析和判断我是同意他们的基本观点的。在这里我们想主要说明一点,欧债危机实际上是被媒体和有一些国家放大了,事实上就是欧洲的部分国家刚才也有口行的行长谈到了,实际上是边缘非核心的国家,这些国家所谓的欧洲五国占整个欧盟GDP不超过30%,刨掉意大利本身的实体经济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剩下的占13%的GDP的国家出现了问题,进而对欧盟的经济、欧元区的经济产生了一些影响。
现在欧债危机的高峰已经过去了,但我还想再说一点欧洲的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并不是欧元的危机,更不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或者是欧盟的解体,这些都是非常耸人听闻的判断。对这点我们还是相信欧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上还会进一步发展,包括在安全和外交以及其他的领域的一体化还会进一步发展。
同时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也不同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以及进而引发的经济危机。但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对欧元区、欧盟乃至整个世界,对中欧经贸关系未来的发展确实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我们应该做出一些非常严格的判断。这是我想补充说明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说一下新时期中欧经济关系还呈现出一些我们认为应该关注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特征。大家知道从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第一次发布了中国第一份对外国别的政策,也就是中国对欧盟的政策文件,自那时候起2004年中国欧盟正式宣布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个人认为在新的时期特别是中国现在也进入了“十二五”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也正在寻求欧盟一体化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包括建立所谓的欧盟经济政府。并且通过金融稳定的机制、以及财政机制的约束对于未来的欧盟的发展勾画了一个欧洲2020战略,谈到了、设定了一些基本的目标,像智慧型、增长、持续性增长、包容性增长三大发展目标,跟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很多的理念上是共同和一致的。所以我认为未来中欧之间在大经贸领域之间的合作应该有很多的机遇。新时期的基本特征我们要概括为6个,第一是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里明确提出希望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未来是相互成为第一大合作伙伴,这个目标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投资领域也提到了相互成为第一大投资伙伴,这个进程可能更加地漫长一些。但是在这种领域里,我们认为应该从某种意义上对于中欧经贸关系的战略性是特别地重要。并不是因为我们搞中欧就认为欧盟对我们如何如何重要,但是在经贸领域我特别想强调从贸易投资以及源自欧盟的技术进口三个方面综合考量,中国在我们与传统国家——美、日、欧的经贸关系当中,我们认为中欧的经贸关系综合的效益评价是最高的。
第二,中欧经贸关系具有全球性,这既包含了在联合国20国集团、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多边贸易范畴内更多的合作,以及IMF、世行等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构架中,以及在区域合作中,以及在亚欧会议的框架下对双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双边经贸关系的全球性确实是远远超越的双边的经贸发展。
第三,我们认为中欧的经贸发展还要考虑欧盟特殊的架构特点。我在不同场合一直是强调欧盟是叠床架屋的架构,无论是从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是从入盟的先后从核心国家到边远国家以及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我们想其实拓展中欧经济关系还是离不开在未来投资领域其变得投资保护协议框架的谈判,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具体的领域和具体国别的合作还应该考虑这样的层次性。
第四,广泛性。中国经贸关系应该是一个更广泛的大经贸的概念,也就是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领域,我想这种广泛性应该说是我们更可以看到的,而且在更广泛的领域也会有更深一步的发展。
第五,均衡性。通过三年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一直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欧在贸易领域的平衡性在相互投资领域的平衡性都要加强。未来中欧双边关系均衡性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竞合性。这适合于所有的贸易伙伴,中欧之间的竞合性和表现还有一些更特殊的特点,就是对于双边的竞争合作我们现在还是在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实际上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通过所谓的公平贸易的理念,在新世纪是很重要的。未来会不会有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之争,在国际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有没有变化这还是要看的。在国际经贸领域的摩擦都是由于竞争的合作,但未来合作还是重要的主题。
第三大点我想多说一点,我们对未来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考量:
第一,在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方面应该把我们在政经方面的目标和具体领域的合作目标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认为现在还不全面。因为毕竟我们知道还有两大政治障碍没有解决,一个是欧盟对华军售,这涉及到经贸领域的军民两用合作,以及市场经济地位。这次在新一轮年初召开的中欧峰会上这个问题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中欧经贸关系平等的对话和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第二,贸易和投资互动,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中国对欧盟的投资机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这一点上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新的动向。中国通过对欧盟投资进一步增强,使双边投资的平衡性进一步提高之外还要考虑投资对于贸易的替代效应。中国对欧盟债务投资的比重在16%上下,去年是达到了11.8%。我们对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未来降了,对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还要再提升5个点,这里面我想更重要的是提升双边经贸关系的水平更需要通过投资来进一步拉动和提升投资和贸易的相互的依存和相互促进,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需要重视的。
第三要对欧盟的投资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善我们对欧投资的制度。欧债危机以来我们通过IMF和欧洲央行发行债券以及各发生危机国家本国发行的国债分别地进行了注资,通过救助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在直接投资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只有实体的投资进一步的发展才可以夯实经济基础。
第四是国别行业的选择应该具体化并且要逐一地深入地研究,原来我们的老部长石广生提到了对传统市场我们是要深入地进一步开拓的,深入拓展传统市场而不能放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欧盟市场的拓展,我们应该是有相互配合国企的进入更加地慎重。
第六,在新兴产业的拓展上还应该有更深的做法,支持的力度有更好的考虑。由于中欧的关系是建立在经贸关系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欧关系是以经贸关系为基石的,所以我们希望这一方面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
(责任编辑: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