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盟欲胁迫他国开放政府采购 又是一场博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07: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多次抱怨中国政府的采购体制后,欧盟日前公布了旨在迫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向欧洲企业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一份立法议案。提议称,如果对方国家在政府采购项目中限制欧洲企业,欧盟将允许27个成员国禁止外国企业赢得本国政府合约。专家称,虽然中国的政府采购体制尚需完善和改进,但必须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开放。有外媒报道,欧盟这种作法是在保护主义寻找借口。

  欧盟委员会日前向欧洲理事会与欧洲议会提交了一份立法议案,旨在通过加强对非欧盟企业参与竞标欧盟政府采购项目的限制,迫使其他国家逐步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同时,该议案也是对欧盟企业抱怨外资企业在欧盟市场不公平竞争的回应。议案如获通过,将在2013年正式实施。

  根据议案,如果欧盟企业认为在某国政府采购过程中受到歧视,可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委员会将展开调查或与之谈判;如果仍然无效,可限制该国企业参与竞标欧盟政府采购项目。同时,负责审批政府采购合同的部门在对欧盟进行报告后,有权拒绝海外企业500万欧元及以上额度的政府采购合同。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欧盟自认为其市场开放程度很高,但仔细核对相关数据会发现,欧盟所谓的开放程度高只是相对而言。欧盟此举,旨在迫使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对外国公司更多地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数据包裹的华丽外衣

  欧盟公司一直抱怨在海外竞标政府采购项目时会遭遇一系列障碍。欧盟宣称,其政府采购市场是全球开放度最高的,每年向外国公司开放3520亿欧元的采购金额。

  据欧委会称,美国和日本每年向外国公司提供的政府商业机会分别为1780亿欧元和270亿欧元。该委员会还称,中国8300亿欧元的政府采购市场只对外国公司开放了一小部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欧盟所谓的开放程度高只是相对而言。根据欧委会的一份报告,比较欧盟和其他国家市场开放的数额可以发现,2007年欧洲的政府采购总额是2万亿欧元,其中3120亿欧元归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GPA)管辖,应该向GPA成员开放;120亿欧元授予外国公司,而且这些外国公司包括了在欧洲投资的外资企业。“从数字上看,并没有像欧盟说的那么开放,所谓开放也只是理论上的。”屠新泉表示,其对美国和日本数据的计算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实际上,美国承诺的开放程度并不比欧洲低。

  GPA于1996年生效,是一项具有排他性的多边协议,即GPA成员仅向签字国开放,而非所有世贸组织成员。美国与日本、欧盟同属于GPA成员。

  另外,针对欧盟宣称每年向外国公司开放3520亿欧元的商业机会,屠新泉指出,“这个数字是按照GPA算出来的,对外国公司来讲虽然说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最终能否得到就未可知了。”

  对于欧盟公布的政府采购新提议的做法,屠新泉从三个方面表达了看法:首先,这是欧盟的倒退之举,很难收回其已经做出的市场开放承诺;其次,这是欧洲在财政危机下的无奈之举,有政治因素;最后,中国本身是开放的,欧洲认为中国对外资企业不开放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国对外资企业没有歧视。“中国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加入GPA的谈判,关键是GPA签字国要表现出开放采购市场的诚意。”屠新泉表示。

  又是一场博弈

  据屠新泉掌握的资料,目前中国确实有一部分企业参与了欧洲的政府采购,但大多都是间接参与,且参与的额度不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在王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欧盟的做法一方面开放自己的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对方开放。不能说欧盟的做法不合法,但关键是其他国家是否同意欧盟的做法,这实际上是利益权衡的问题。

  王朔进一步指出,中欧双方在互动博弈。其实,欧盟这次的举动与单方推出航空碳税之举相似,先提出征税、再实行、再谈,谈的结果可能就是相互让步、相互妥协,本质上就是要求中国向欧洲开放采购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有保护自己国家贸易的权利。”王朔认为,虽然中国的政府采购体制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但也由不得外力强迫来开放。“我们必须考虑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按照自己的步骤开放。”王朔说。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欧洲专家姚铃持有类似看法。她补充说,中国一直在向市场开放方面迈进,但是依照中国目前的情况,如果完全放开采购市场,则会对国内相关产业带来比较大的冲击。从欧盟的角度来说,欧盟在政府采购领域有其传统的优势(比如建筑、医疗器械等方面),想利用其优势打开中国市场,但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看双方的博弈情况。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欧盟的上述提议必须经过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成员国政府的批准才可生效,但在此过程中可能遭遇反对意见。瑞典和丹麦等坚定拥护自由贸易的政府曾表示,这种作法是在为保护主义寻找借口。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