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07:59 来源: 商务部网站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洛党镇墩子山茶园喷灌区

  近年来,凤庆县采取多方联动共建信用村的“凤庆模式”,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通过“产业富村”、“信用旺村”和“文明强村”之路。全县农民产业发展了,收入大幅度提高,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农村信用存款连续两年迈上亿元台阶,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边疆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势头。

  政策支持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全靠县里的好政策,帮助我们发展起了烤烟、核桃等产业,我们新华村山背后村民小组这几年的日子是越过越好。有了钱就有能力供娃娃们上中学、大学,有了钱就有能力搞家庭建设。”村委会副主任赵如红一边引领我们走村串户,一边给我们介绍着村里的情况。

  山背后村民小组有31户120人,2011年有27户,以前种包谷、木薯,仅能吃饱肚子,经济作物几乎为零,从2009年开始,山背后村在凤庆县开展的新烟区建设中,村民们开始学种烤烟,祖祖辈辈习惯于种一山坡,收一箩箩的边疆民族群众开始学种精细农作物,并尝到了甜头。2011年,山背后村种植烤烟153亩,户均收入卖烤烟款3.5万元,收入最高的查正明家达到5.6万元。有了钱,村民们家家户户出资铺筑了村里的硬板路,有13农户还建起了太阳能热水器洗澡间,有5户农户盖起了水泥平顶房。还在正月里,又有1户人家的水泥平房在兴建中。除烤烟外,该村几年前种下的核桃开始挂果,收入也很可观,2011年,全村收入卖核桃款60多万元,户均近两万元。烤烟收入5万元以上的有5户。

  经济宽松了,供娃娃读书已经成为该村的时尚,2011年秋季新华村考起一本、二本6名,山背后村民小组就占了4名。该村罗家义家有3个孩子,大女儿上大学、二女儿读大专,小儿子正在临沧市一中读高一。他家去年收入卖烤烟款5.4万元,收入卖核桃款近6万元,全部用于供娃娃上学。目前,山背后村民小组读大学的就有7人,读大专的有3人。

  正月午后的阳光温柔地从松林茂密的山顶泻下来,把山背后这个因烤烟、核桃产业富了起来的小山村装扮得格外靓丽,斜阳下的核桃树影拉得很长,犹如一群美少女竞相展现健美的身姿,含苞抽穗的蚕豆、豌豆、小麦在微风下仿佛欢迎我们的到来。

  “党和政府最大的民生课题就是帮助群众发展产业,让农村群众富起来。”凤庆县委书记段春旭告诉记者,凤庆县地处边疆,是国家级贫困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全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培优培强茶产业,进一步巩固“滇红之乡”这一金字招牌的基础上,立足凤庆优势,搞好新烟区建设,按照“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目标,重点抓好茶叶、核桃、甘蔗、畜牧、烤烟、蚕桑等产业的提质增效,到2015年,累计建成特色经济林260万亩,农民人均占有6亩以上的特色经济林,农民人均拥有经济林果6亩以上,实现林业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目标。全县各村党总支以争创“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为目标,广泛开展了以“五个一”(一块党员户标志牌亮明身份、一支党员先锋队引领带动、一批党员产业示范园提升产业效益、一名党员民情信息员化解矛盾、一面流动红旗树先锋形象)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以“一体两会”为抓手,各村成立了茶叶产业协会,发展会员118人;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成立了4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发展会员36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扶持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感谢信用社对我的支持,不然的话,我这个‘猪老板’也成不了‘油老板’。”凤山镇董扁村李有才接受笔者采访时,一个劲对凤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千恩万谢。

  从猪老板到油老板,李有才实现了人生的漂亮转身。2005年,李有才看到别人养猪发了财,心里也动了养猪的念头。但规模养猪需要资金作垫本,正在他为资金犯愁时,凤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在帮助他分析市场行情后,主动贷款2万元给他作启动资金,并请来畜牧局技术员指导他建起了6格养猪卫生圈。通过养猪4年,李有才淘到第一桶金,有了钱,有了市场眼光,他把目光投向了养猪以外的行业,他购买了油罐车,开始做石油运输生意。他说,现在跑石油运输,淡季每月跑昆明不少于5趟,旺季每月跑昆明10趟,柴油每趟运15吨,汽油每趟运13吨,每吨油含运费赚6000余元,几年下来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他将家里2004年新建的水泥平顶房装饰一新,庭院里摆放起了多姿多彩的花盆。有了钱,房子也盖起来了,兜里的钱多了,现如今,他既是信用社的存款大户、又是贷款大户。去年他又贷了20万元油生意垫本款,电话里他说今年他家要盖大门、建花台,将庭院打扮得更漂亮。

  “我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发展离不开金融。”汤家昆是凤庆县营盘镇干塘村干塘一组人,去年4月当选为干塘村村委会主任,他又是凤庆县大山生猪养殖场场长,凤庆县大山养猪合作社理事长。汤家昆的“猪倌”生涯要从2007年的秋季说起。2007年,他依托“借母还仔、滚动发展”的扶贫机制,以党员致富联合体为载体,整合扶贫办扶持的40头二元杂交母猪和农业部实施的“现代生猪标准化养殖” 7万元项目资金、10万元的农村信用社贴息贷款,总投资近40万元,办起了“凤庆县大山生猪养殖场”,2009年9月18日,又组建了“凤庆县大山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3年来,“合作社”以低于市场价10%赊销仔猪,以低于市场价5%赊销饲料,以每公斤9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肥猪,猪价高时以市场价收购。

  由于有信贷支持,有技术辅导,汤家昆“合作社”由小到大,会员由最初的23户发展到现在的48户,带动养殖户342户,其中年出栏200头以上肥猪的有4户,全年出售肥猪6840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2011年,“合作社”已改良品种520窝,产仔4160头,分布在营盘镇的9个村和昌宁、勐佑的9个村,全年肥猪销售总额704万元,实现利润171.5万元。

  通过4年的发展,汤家昆的大山养殖场不但实现年出栏生猪近900头,还为他联系的40户农户进行生猪养殖每户发放一头二元杂交母猪,为他们提供饲养技术、饲料供应、疫情防控、卫生圈改造等服务,带动他们通过生猪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采访中,凤庆县县长吕江告诉记者,金融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关键解决银行对农民还款能力表示怀疑而不敢放款的顾虑,从2010年开始,县领导班子经深思熟虑,决定把一部分财政款项先拨到银行,用作农民贷款的资金担保,以解除银行放款的后顾之忧。通过政府这一项政策指引,银行安心放款,农民顺利贷到款后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经苦心经营,把产业做实做大做活做强了起来,富起来了的农民不仅把钱存到银行按时甚至提前还款,而且银行愿意放更大的款项支农,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农民的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农民的收入就像雪球般越滚越大,更多的钱又存到银行,形成一条良性循环的链。这是凤庆县政府近年来在惠农政策上的一个突破和创举,可以肯定,政府这一政策将深刻改变凤庆30多万农民的命运。

  凤庆县农行行长罗胜涛说,有了政府这把“保护伞”做坚强后盾,凤庆人行紧紧围绕凤庆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县辖实际,认真执行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扶持“三农”力度,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持续改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经济金融形势健康发展,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力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思路创新

  推进“信用村”建设

  通过政府担保,政策扶持,探索“信用村”创建工作路径,是凤庆县在农村信用贷款上创新思路,闯出的新路子。该县通过对创建“信用村”的每个基层信用社给予工作经费补助。二是对信用村农户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核定贷款额度,为信用户提供稳定贷款。三是简化贷款手续,在授信额度内给予发放信用贷款,在同等条件下坚持贷款优先、简化手续、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四是规定持卡的客户,可享受同档上浮利率优惠40%,一般客户在同档次上浮利率优惠10%,对村民实行稳定优惠利率政策,用实实在在的利益优惠,调动农民按期还款的积极性,激发农民讲诚信、守信用的热情。

  如今的安石村,在凤庆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持续支持下,地方骨干经济产业和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经济收入逐年向好,地方社会知名度得到提升,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信贷投入余额从当初53万元增加到1841.2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从2001年的240万元增加到230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665元增加到6022元,民居从没有一栋混凝土结构房屋发展为789 户村民,已建成砖混结构住房530 户。在临沧市乃至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茶叶富村”、“信用旺村”和“文明强村”之路。该村拥有了临沧市多个第一:临沧市第一个“信用村”、第一个“茶叶专业村”,同时也是我省的“省级文明村”,全国创建精神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集体”和中国“滇红第一村”。

  “信用村”已成为安石人最自豪的一张名片。为探个究竟, 一大早,记者和凤庆县委宣传部李廷昌一道,前往安石村采访。从县城出发,车子在路上行驶了十几分钟后,一块门架大牌子映入眼帘,牌子上写着:“中国滇红第一村”几个醒目的红色大字,一条水泥路直通村里。李廷昌告诉记者,安石村到了。记者看到,村庄道路周围是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茶园,村民们在茶园里忙碌着,不远处还传来甜美的歌声。

  3分钟后,记者一行来到安石村委会。一个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李廷昌介绍,他就是安石村委会党总支部书记龚会咏。

  聊起安石村的“信用村”建设,龚会咏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近年来,安石村以“信用村”建设为契机,以政策扶持为根本,以金融支持为动力,以信用建设为目标,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念好山字经、作好林文章,进一步加大山区综合开发力度,走“林-茶-饲-畜-沼”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建成了临沧市第一个“茶业专业村”和“信用村”,全村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效益逐年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村容村貌发生深刻变化。2010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300万元,是“十五”末的4.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022元,是“十五”末的3.4倍,其中农民人均仅茶叶、核桃收入就达5000元以上。

  在龚会咏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村民李奎家。一进门,就听见李奎一家的欢笑声,偌大崭新舒适的楼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欢迎你们到我家来,一路辛苦了!请坐!”。环顾李奎家室内室外,宽敞明亮的家里,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院内停放着摩托车、农用车。热情的李奎给我们端上了热气腾腾的滇红茶,大家边喝茶边聊了起来。通过摆谈,我们了解到李奎家在信用村建设中,仅茶叶年收入就4-5万元,此外,还有核桃、水果、务工等也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一部分,年均总收入10万元左右。他的两个孩子在上学,经济压力不大,钱用不了就存信用社。“感谢党的好政策,使我们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甜。”李奎村民如是说。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通过创建“信用村”,安石村已形成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先后引进两户茶叶加工企业(凤庆县德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凤庆县香竹箐古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既解决了全村茶叶销售难的问题又解决了100余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同时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全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上缴税收逐年增长,为全村的经济、政治、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凤庆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段安李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人们不知不觉形成一种思维共识,就是信贷支农就是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是为“履行责任”而支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凤庆农村信用联社通过认真分析和思考,认为农村信用社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才是信用社生存和立足的根本,信贷支农不但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信用社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将信贷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培育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的加大信贷支农工作力度,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全联社干部职工认为,只要地方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目的实现了,农村信用社的客户资源也就培植好了,信用社也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几年来,通过在产业扶持、项目扶持、新家园行动计划等方面的全面参与,凤庆联社在支农中,将信贷支农工作与信用社业务发展工作有机统一,在信贷支农方式、工作思路、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方面的创新,取得了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民迅速增收致富,农村信用社平稳较快发展、经营效益稳步提高的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有力地推进凤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在凤庆县,像安石村这样例子不少。凤山镇党委副书记严世洪告诉记者,凤山镇通过“信用村”建设,农民富裕了,农民日子也好过了。从2010年开始,凤山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按照县里“高优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引导山区群众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大力发展茶叶、核桃、李子、甜柿、杨梅等林产业。几年来,累计新建和改造茶园6560亩,人均达2.1亩,使茶叶产业成为全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实现收入1254万元,人均达4088元;发展泡核桃6475亩,人均达2.1亩,2010年实现收入300万元,人均达978元;不断探索“茶林”间种模式,积极发动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茶园、荒山荒坡上种植桃、李、甜柿、杨梅等经济林果,共发展1.2万亩,人均达3.8亩,2010年实现收入100万元,人均达326元;种植红花油茶4300亩。真正把产业搞活了起来。

  在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洛党镇烟农信用社存款多。通过采访洛党镇洛党村主任刘维国记者得知,2011年,洛党村全村人均收入3670元,全村经济总收入1455万元,其中烤烟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85%以上,其次是茶叶,三是养殖业,四是个体经营户,五是劳务输出。产业发展了,生活好过了,腰包鼓起来了,洛党镇农户把挣到的钱一时花不了就存到信用社里慢慢花。在刘维国的带领下,记者在该村烤烟种植大户杨志萍家看到,一栋别墅式花园式民居让我们眼红,这在城里少说也在200万元以上。一打听,在凤庆县新家园行动中,这栋楼房只花了不到50万元。杨志萍算得上洛党镇烤烟种植大户了,他通过租赁、承包了168亩地种烤烟,去年纯收入超过100万元,信用存款肯定也少不了。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调研茶叶产业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烟叶种植培训玉米高产有样板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硕果累累钱包鼓炊烟袅袅核桃寨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生态茶园建示范大山深处有诗行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凤庆模式”产业富村信用旺村
猪儿肥了农民笑安石村高原生态茶园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