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州英爱:婴儿服装靠细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09:05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婴儿服装靠细节

  坚持高端定位和完善细节,英爱摆脱了低迷时期,成为国内最大的婴儿服装公司。

  文|CBN记者 郑浩榕

  图|王卓

  2005年,郭超英创立的广州英爱正经历一段糟糕的时光:周转资金不足,工厂不接订单,销售人员几乎走光。当时郭超英有两个可能的选择:一是压缩产品的成本,这能给公司更快带来利润;二是继续坚持较高品质,寻找其他出路。

  郭超英最终选择了后者,如今她可以庆幸当初的选择。2011年,英爱的销售额达到将近4亿元,最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8%,成为婴儿服装市场最大的一家公司。

  1994年,郭超英从美国回来,希望寻找一个朝阳行业投资。在国内走了一圈之后,她发觉婴儿市场和她去美国之前完全没变化,仍然一片空白,尤其是婴儿服装。在国外,这一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更重要的是,婴儿服装不像男女装那样受潮流左右,对它影响更大的是哺育习惯,由于这方面东西方的不同,国外的品牌也很难进入和适应中国市场。因此,在1995年,郭超英成立广州市英氏有限公司,将品牌命名为“英氏”,以0至3岁的婴儿服装为核心业务,只面向内地市场。直到2008年它才更名为英爱。

  由于当时广州已经是国内针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郭超英将生产的业务外包出去,公司主要负责设计和销售。

  从一开始郭超英就决定把制造的标准调到最高的等级—跟其他品种的服装相比,从棉花和布料的采购,漂染,到制衣的整个流程,婴儿服装的各项检验标准和制造成本本来就要高出不少。当时最早推出的有一种叫做无荧光纯棉纱布,用的是医学标准上的制纱技术,在当时只有日本最顶级的品牌才会采用。到了第一批货出来的时候,郭超英自行送去广东省质检局要求检验,“我不想让工厂蒙我”。

  接下来郭超英瞄准了当时大城市的高端百货。当把这些新鲜的产品拿去给百货公司看的时候,不用费太多的口舌便获得了上架的机会。在头几年,在北京的燕莎和赛特,英氏一个专柜月销售额能达到两三万。但最初的困难还是在于产品的推广,当时他们推出第一件连体衣,可消费者根本没有概念。

  刚出生婴儿的肚子是圆的,他们不适合穿裤子,这会勒到脐带。脐带的发育很重要,许多小孩以后会常拉肚子也是因为这个。而连体衣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这很难让当时的消费者接受。“1990年代那会儿顾客看到连体衣就说,好麻烦啊,裤子湿了整件都要换。”郭超英称,这种连体衣最终被消费者接受就花了起码8年。

  虽然公司在这期间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达到快80%,但开支更大。到了接近2000年,婴儿服装行业逐渐兴起,也是从那时起,为了维持运营,英氏就一直在寻求并陆续获得了一些投资。2002年,公司成为了香港上市公司隆成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并获得了一笔不小的资金。

  这让郭超英决定在高端的英氏之外,启动一个主打中档价位的新品牌“哺康富”,年龄段扩大到0至5岁,其中包含了一部分童装,为的是争取更多的消费者人群。一开始的进展很顺利,到了2005年,哺康富的连锁加盟店最多达到150多家。但这并没能给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英爱犯了零售业常常出现的毛病—扩张过快,其他方面跟不上,资金链开始吃紧。

  “那两年其实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到处借钱周转,集团最后都不想借我们钱了,库存也积压了很多”,英爱公司首席运营官刘建鸿说。而且由于英爱当时订单量比较少但又要求高品质,很多工厂也不愿意跟英爱合作。

  当时英爱内部有不少人认为要压缩成本。英爱产品的成本在业内一向是最高的,甚至有些是同类产品的2至3倍。他们算过一笔账,如果降低产品标准,公司就能够迅速赚钱。在内部的讨论中郭超英坚持反对。

  但现实是从创立到2005年,英爱都处于一个入不敷出的状态。又碰上那两年英爱的渠道方各大百货进入一轮洗牌,英爱的网点也被波及。这些都使得英爱一度陷于绝境,而且人员流失严重。2006年初,郭超英决定放缓速度,暂停哺康富的运营,把精力集中在英氏品牌上。

  首先要解决的是生产和库存管理的问题。这时候正好碰上有一些以前做出口的厂家想转做内销,这些人成为了英爱重点争取的对象。但他们一时也没法完全适应英爱的各种要求,这中间的磨合期大概花了两三年。英爱还尝试扩充生产线,寻找一些工厂生产其他婴童用品。同时他们也开始代理国外的品牌,包括独家代理了BabyDan,ABCdesign等等,郭超英希望能够趁机学习。

  在库存管理上,英爱搭建的ERP系统才开始运转得比较顺利。刘建鸿是2003年来到英爱的,他从人事部的专员做起,最开始接手的大任务就是带领资讯团队搭建ERP系统。他还记得有一次需要跟商品供应部调一份仓库的资料,对方找了两个小时才知道这个货品在仓库的哪个地方。资讯系统的落后常常让发货率连七成都达不到。

  随着百货的洗牌完成,英氏重新整理渠道。存活下来的百货大多之前有跟英爱合作过,而他们的销售额和低投诉率也让英爱得以继续入驻。到现在,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端百货的覆盖率已达90%以上,网点从2006年的200个左右增长到2011年的近1000个,这其中直营与代理各占了一半。同时英爱更注重网点的有效性,他们把网点分为了5个等级,从一星到五星,五星的是规模较大的门店,包括2009年开始自建的约20家旗舰店;而一星的则是特卖场,用来清理库存。

  导购员的奖惩体系也跟此对应起来,他们采用导购上岗制,每年会有一次笔试、面试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综合评定高分的导购员有机会实现从一星网点升至五星网点。婴儿产品的最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妈妈们,导购员的好坏很容易影响她们是否消费。在英爱,这种“好”的要求就是做到细心和专业。英爱内部最好的一个范例是,在北京的一个网点,有个导购员在不在店里,能够导致超过10万的月销售差额。

  除了这些方面的改进,郭超英也开始寻找一些海外的设计师,现在的主设计师就是一名韩国人,之前也请过日本人和香港的设计团队,最近还聘请了意大利的婴装设计师和德国的婴儿推车设计师。英爱的设计研发团队现在有近70人,占员工数的近三成。而十多年来这一块也一直是英爱每年投入最大比例的部分。

  通过多年的销售和研究数据,英爱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库,数据库里面清楚地区分了国内南方、北方、西部等不同区域的婴儿的体形和尺寸,这样派发往各地的货会对应来安排,包括还照顾到一些体形过大或过小的婴儿,推出专门的版本。而每年英爱还会组织出国采风,采集得来的款式、体形、材料等的新元素,会结合数据库里统计显示的商品结构去组装新的产品。

  在设计的要求上,英爱在婴儿服装上一直遵循几个原则:环保、安全、浅色调。郭超英从一开始就不主张以好看和花哨取胜—在婴儿服装里,好看和花哨通常靠色彩,而色彩就涉及漂染,漂染则很可能导致含有过量化学物质,小孩又通常喜欢去咬或舔衣服。另外一个常被忽视的是,婴儿眼球在1岁尤其在6个月之前都是在视力发育过程,这个过程中,任何鲜艳或深色的东西反而会刺激到它。婴儿喜欢去扯衣服上的线,英爱后来采用一种工艺可以让线一拉出来就很容易断,防止他们勒伤自己。

  在郭超英看来,婴儿服装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除了专注细节,别无他法。

  2006年的调整终于为公司第一次带来了利润。2008年也是郭超英认为国内婴童行业终于成熟了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婴童行业的增长速度终于和出生率相吻合。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是一直定位高端的英爱所乐于见到的。

  虽然前面十年无法带来利润,但还是建立起了口碑。云月投资的投资经理李焕康和团队在2011年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国70%的英爱网点。今年2月,云月投资以1亿美元的金额收购了广州英爱。

  李焕康称,2011年的婴童行业市场规模是500亿元,而考虑到在2015年之前,每年的出生率仍将上升,到2015年这个数字还会增长8至10倍。

  控股权的转让似乎并没有让创始人郭超英感到失落,她更在意云月投资的进入所能带来的资金和资源,这些可以让英爱有足够的推动力以赶上目前高速增长的市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