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公共视野中的选举文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7 01:3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最近的世界银行行长选举之前,英国《金融时报》大呼“美国把持世行的古老体制多么令人不快”。除了奥巴马提名的韩裔美国人金辰勇,另外两位候选人均由金砖国家巴西和南非推举,反映出“单极独霸”的权力文化在国际舞台开始行不通。

  中国学者李稻葵曾撰文建议中国应力推林毅夫参选世行行长,也有人建言周小川参选,可以说,以中国背景参选国际组织领导人,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但从全球来看,中国人的国际职务依旧很少,这与中国的实力并不符合。除却旧有格局的约束外,可能也与中国人相对内敛、韬光养晦以及不太善于对外发挥“软实力”、“巧实力”等个性化的领导力有关。由于教育的传统和体制的积习,四平八稳、言语正确往往是我们习惯的领导标准,而张扬、个人化的风格,往往显得有些另类。再加上中国文化深处的“成王败寇”思想的影响,对于竞争性选举中的败选者不宽容,导致怕参与、怕失败的心理浓重。其实,只要为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竞选中无论胜负都是一种光荣。我们没有提名自己的候选人竞争世行行长,令人多少有些遗憾。

  其实,公开竞争是进步的表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建立这样的遴选文化,而是唯唯诺诺唯恐出错,负面后果会很多。不久前,某市领导人到国外访问,当对方否认历史事实时,他没有当面争论和抗议,而是表面磨合过去,事后再抗议。如果平时能受到“建设性的对立”的文化熏陶,就不会如此曲折和窝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会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选举。群众能够管好一个村,就能够管好一个乡的事情;能够管好一个乡,就能够管好一个县的事情。这个过程固然是渐进的,但其方向是明确的,那就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公开,越来越参与,越来越充满活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