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呈现监管真空 专家呼吁尽快立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8 07: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PayPal向央行递交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业内专家指出,外资支付机构涉嫌违反中国监管政策且自身风控机制存在极大漏洞。
2011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小额出口业务的总体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100%,并由此带动了跨境第三方物流、外海仓库租赁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日前,有消息称,全球电商巨头ebay旗下的 PayPal(中文名称:贝宝)目前也正计划进入中国的在线支付市场,希望能在这一高增长行业里分一杯羹。据悉,PayPal已经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
此前,对于外资背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央行在牌照的发放上未予明确。只是规定,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境外出资人的资格条件和出资比例等,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为了减少周折,一些VIE结构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得已转为了纯内资公司。因此,业内专家预计,此番PayPal进军中国的道路需要过的“关口”很多,短期内获得牌照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要求:“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无照经营钻监管漏洞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曾特别指出,跨境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业务正在成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最新热点,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然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支付环节长期以来一直被未取得国内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外资支付机构垄断。这不仅严重违反了中国的监管政策,而且为一些企业偷税漏税,甚至洗钱提供了便利。
对此,业内专家称,第三方支付机构,连接各家银行机构,里面掌握着银行的交易数据、客户情况,掌握的数据量非常大。尤其是在当下,支付问题已经出现了监管上的真空,得不到相关部门监管的约束,外资支付企业很有可能将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
贺强还建议,相关监管机构应禁止某些国际支付机构非法为中国居民提供跨境支付业务,并在规定期限内将现有客户备付金返还给客户,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另外,应积极支持合规的国内支付企业开展跨境业务,以满足中国居民正常的跨境支付需求,并增强中国支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先行选择国内管理规范、内控严格、并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试点。
PayPal沦为国际诈骗温床
此前有媒体报道, PayPal曾遭到中国外贸企业组团起诉,起因就是PayPal经常无理撤走中国外贸卖家的资金。比如,国外买家在收到货品后以“未收到货”名义申诉,而PayPal则以卖家违反“买家信用卡的注册地址与寄送地址一致”为由,将货款退给买家。而通常情况下,在交易时卖家无法得知买家的信用卡注册地址,也就无从判断买家的收货地址和信用卡地址是否一致。
由于PayPal对于买家认证这样的前端风险控制存在漏洞,这导致了大量的国际网络诈骗的发生。但是,在卖家遭遇恶意欺诈行为的时候,PayPal却习惯性的用简单方式进行裁定,损害了中国卖家的正当利益。据不完全统计,PayPal每年从中国外贸卖家账户冻结、撤款的资金在1亿美元以上。
专家呼吁管理办法尽早出台
尽管饱受诟病,但PayPal方面对最终获得牌照仍保持乐观态度,PayPal亚洲高级副总裁鲁珀特·凯利表示,一旦获得中国本地支付牌照,PayPal还有可能在中国推出刷卡终端。但他也表示,无法预测何时能获得支付牌照。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表示,“央行对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政策一直不明朗,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海外企业获得这一牌照。面对内资企业不断壮大与日益稳固的竞争压力,合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必定倍感压力,会不惜一切方法抢占市场份额。
上述人士呼吁,相关管理办法应尽早出台,以保证国内电子支付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提醒用户在线支付时应该主动重视自身资金安全,减少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财产损失。在选择第三方支付工具时,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品牌知名度高,风控机制健全,尤其是已经获得了央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企业,以充分保障自身资金安全。
(责任编辑: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