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大选及新政府成立对未来政局及中缅关系的影响(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8 14:16 来源: 商务部网站
3.大选允许所有合法政党和众多少数民族人士参选。1154个联邦以及省、邦议会的选举议席中的23%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之外的其他政党(含多个少数民族政党)所获得,一些少数民族人士成为各级政府官员。掸族议员赛貌康被推选为副总统和新总统呼吁民族团结,显示政府愿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解。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除主体民族缅族外,其余134个少数民族占据国家1/3人口和2/3国土。缅甸独立后,缅族长期主导政权,与少数民族矛盾尖锐,国家曾长期内战。实现民族和解、国家稳定是新政府重要任务。在本次大选中,少数民族发展党、克钦邦进步党、果敢民主团结党、北掸邦进步党、联邦克伦族联盟、若开民族团结发展党、佤族民主党等多个少数民族政党参选,并在中央及地方议会中获得议席,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几个邦,少数民族政党具有一定发言权,改变了军人政府时期少数民族难以参政的局面。吴登盛总统在就职讲话中表示,需要以爱国精神加强各民族团结。
议会选举掸族人赛貌康为副总统的举动尤为受人关注。在众多少数民族中,掸族人数多,掸邦面积约为15.6万平方公里,占缅甸国土面积1/4,是赫赫有名的金三角核心区域,是缅甸通往中国的门户地带,至今仍分布着佤邦联合军、掸东同盟军、北掸邦军等数支较大的少数民族武装。掸邦及掸族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赛貌康是曼德勒医科大学博士,长期行医并弘扬掸族文化,在掸族中拥有崇高威望。新政府希望借助赛貌康的积极影响力推动国家和解,实现民族团结。
新政府形象改善,其民族和解举措已初见成效,有利于其推动整编少数民族武装的进程。佤邦联合军领导人鲍有祥认为,军政府官员过去穿军装,新政府官员在国会穿缅甸平民服装马褂,戴传统包头,面貌一新。鲍有祥2011年2月5日向当选总统吴登盛致贺电。佤邦联合军高官在新政府上台后,表示希望与之就整编少数民族武装问题展开对话。佤邦联合军是实力最强的少数民族武装,其举动给国家统一与和平带来新曙光。
4.新旧政府实现顺利交接有望保证政府未来通过民主程序实现正常更迭,防止再度出现专制政权,开启了民主转型大门。
军人政府是通过政变上台,也没有实现定期权力更迭。新政府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就是它是由民选产生。新政府官员从总统到各部部长(含内政、国防和边境事务三个部长),都需经过议会批准,符合2008年宪法和新选举法规定的民主程序。新政府绝大多数部长均为平民或退役军人,改变了军政府几乎所有官员为现役军人的局面。而且,宪法规定每届议会和政府任期为五年,正副总统任期最多不能超过两届。选民可以定期行使选举权,有效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此次大选和新政府的组建过程较为平稳顺利,为以后定期大选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