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还在路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07: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次获得发展助力。近日,央行、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为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帮助企业规避美元等国际结算货币的汇率风险,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自2009年7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两年多来,银行累计办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2.58万亿元,人民币贸易结算企业超过6.7万家,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人民币互换协议。德意志银行预测称,2012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将达3.7万亿元,将占到中国对外贸易量的15%。
新兴市场业务异军突起
从境内分布地区看,广东、北京、上海等外贸大省(市)仍然是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主要地区,天津、山东、重庆等地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从境外地域看,与境内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181个,东盟、巴西、中东等新兴市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增长迅猛。
3月初,尼日利亚宣布将等值于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转换为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计划向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提供人民币贷款……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在新兴市场愈发得炙手可热。而日趋频繁的贸易往来正成为人民币在上述地区流通的“催化剂”。
正如西联公司旗下的西联商业支付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所称,美欧等发达市场的公司更不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研究结果显示:美国企业的不愿意度最高(占42%),欧洲企业(占23%)和东南亚企业(占13%)分列其后。日本企业(占8%)和澳大利亚企业(占2%)的不愿意度最低。
这项研究是来源于西联商业支付部门针对1000多家允许采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中国大陆试点企业进行的调查。
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贸易伙伴用人民币进行支付。超过三分之一(36%)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更喜欢贸易伙伴以人民币进行支付,其中超过20%的企业指出出口便利性和降低汇率风险是其首选人民币的主因。为了防范采用人民币之外的其他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所带来的汇率风险,五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会向以人民币之外的其他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客户增收交易成本,平均额度在3%。但中国出口商尚未充分利用人民币自由化带来的便利,尽管可以降低汇率风险与交易成本,但逾四成的中国企业仍不愿主动要求海外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付款。中国企业认为这其中的障碍主要在于交易的不方便性(33%),以及看似繁琐的人民币兑换程序(20%)。“人民币的逐渐自由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降低或消除汇率风险及交易成本的机会”,西联商业支付部门公司战略发展副总裁阿尔弗莱德·内达尔说,“中国出口商更喜欢他们的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付款,但大多数企业由于担心遭拒而不敢主动提出这种要求。即使这些海外贸易伙伴拥有美元、欧元之外的更便捷、更便宜的货币结算方式。”
在中国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看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之所以在新兴市场更受青睐,是因为与这些地区相比,“中国拥有相对优势的经济地位,因此蒙古国、越南、老挝等乐意与中国合作,它们不但接受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还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货币”。
进出口结算比例失衡
2011年跨境人民币业务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11年中国现有账户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到2.5万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394%,相当于2011年中国全球贸易额的约10.5%。
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给外贸企业带来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成本、到账快、提高资金效率等诸多利好,但同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出现了“跛足”现象(出口付款比例远高于进口付款),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机制亟待改善。
据央行数据,在2010年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中,出口付款人民币结算比例为10%~15%,进口付款比例大约为85%~90%。专家预计,2011年度进出口付款比例也大致与此相同。
业内人士称,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进口商品采用人民币结算,海外供应商接受程度较高;而中国商品出口海外,国外采购商对人民币结算的认同程度明显要低,而且国内外企业利用香港与内地两个市场的人民币汇差进行套利,导致出口付款人民币结算主要集中在香港、东南亚等少数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应用于上述华人聚居地,其使用区域和企业范围仍然有限。”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说。“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在上海早已全面铺开,我们一直建议客户使用人民币,但收效甚微。我和许多同行,没有一家收到过人民币的。”上海华源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经理朱小文说。接受记者采访的江苏春兰空调进出口有限公司、新华制药等外贸企业负责人讲述的情况也很类似。
在接受本报采访的近10家外贸企业中,极少有企业收到过以人民币支付的出口货款,即便是先期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企业也是如此。目前,我国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仍以美元主导。
人民币跨境结算任重道远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建指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制度“道路”已经铺平,但银行流程、海关税收等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现在业务快速增长,但主要是依靠出口付款增长的拉动,而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个前提消失,结算业务将迅速回落。付鹏分析道,进口商之所以不愿意用人民币支付,与中国产品议价能力低有关,进口商往往依托订单优势,将汇率风险转为“压价”。因此对中国企业而言,关键在于转型升级、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在贸易环节占据话语权,才能推动人民币结算的应用。同时我国也应该完善人民币回流体系。
在付鹏看来,如何使得在贸易结算和金融结算上更具话语权的国家向中国敞开货币之门,则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最大挑战。
谈及国外进口商更愿意用美元结算的原因,付鹏指出,由于可以利用杠杆效用通过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且国际市场上美元通过信用证实现的贷款利率水平远低于人民币,若人民币的投放和回流渠道不顺畅,外国进口商持有人民币的流动性更会大打折扣。因此国外进口商更愿意使用美元结算。
此外,在国际市场上,非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是很多国外进出口商不愿意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关键原因。“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升值态势,人民币海外结算的规模将放量增加。”陈炳才认为,就中央银行之间签订的人民币互换协议而言,其直接作用是用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而非用于贸易结算。因此,人民币若要实现跨境贸易自由流动,仅有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是不够的,还需商业银行之间直接跨境授信往来、资金往来,这样,人民币在境外才能被用于贷款、融资、垫付,从而便于贸易双方开立人民币信用证、保函等。
陈炳才还指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是单方面的,要靠双边“互动”。贸易双方的政府、银行需要平等谈判,不可操之过急。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