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治献金成西方竞选制顽疾 献金丑闻频发不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14: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捐款25万英镑,你可以得到什么?不仅是与首相一起吃饭,这笔钱还意味着你的观点将成为政府的新政策。”在英国保守党“觐见门”丑闻曝光后,英国《太阳报》27日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英国人会对这种政坛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如此愤怒。在西方比谁花钱多的选举政治中,政治献金被认为是政客们离不开的“润滑剂”。随着每隔几年的大选来临,各种政治献金丑闻也周期性地成为西方国家选前的焦点。法国总统萨科齐不久前被爆曾接受卡扎菲数千万欧元的捐款;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公开抨击高等法院通过的“政治献金不再设上限”裁决会“导致金钱政治泛滥”;在日本,无论是自民党还是民主党执政期间,因献金丑闻下台的首相和高官“前仆后继”。法国学者贝雷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称,无论怎么说,这种金钱与权力的交换都是一种贿赂,但当90%的政客都在玩这种游戏,并通过法律允许时,这种“公开的腐败”也就成了荒唐的合法存在。

   献金丑闻随选举定期爆发

  “要赢得选举,需要两样东西:第一是金钱,第二我就记不得了。”曾经在19世纪末用大量政治献金帮麦金莱赢得1896年美国大选的金融巨头马克·汉纳的这个观点在100多年后的西方政客中仍非常时兴。在日前英国保守党内阁爆出政治献金丑闻后,尽管担任保守党财务主管的彼德·克鲁达斯立即辞去党内职务,卡梅伦26日也公布在私宅宴请的政治献金捐献人名单,但英国媒体仍然抓住不放,这场风波闹得越来越大。此前不久,一些英国富豪曾公开呼吁政府向自己收税,但私底下英国富人们真这么无私吗?《太阳报》在社论中质问,英国执政党与捐献人的私人聚会是否对政府做出的下调高收入者个税征收上限的决定产生了影响?许多英国媒体呼吁对此事进行独立调查,而不是保守党的内部调查。

  《每日电讯报》说,献金门事件最大的影响是再次让人们关心起政党和政客们的资金问题,这一问题在工党执政期间就是复杂的问题。对反对党的穷追猛打,英国副首相克莱格称,其他党派也存在违规举行筹款餐会的问题。英国2008年曾爆出时任首相的工党领导人布莱尔“政治献金”丑闻。当年,在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F1)老板伯尼·埃克莱斯通秘密捐给工党100万英镑后,布莱尔亲自要求免除F1禁止接受烟草生产厂商广告的规定。

  对于频频发生的政治献金丑闻,《卫报》引述一名读者来信说,英国老百姓透过“献金门”终于看到这些政客究竟在忙什么?“他们始终周旋在富裕朋友的圈子里,根本没时间顾及老百姓的死活”。英国最新的民调显示,2/3的英国受访民众认为,这些党派都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政党”。

  事实上,政治献金丑闻在西方并不少见,每到选举前,这样的丑闻都会爆出不少。3月12日,法国新闻调查网站Mediapart公布了一份政府简报记录,显示萨科齐在2007年竞选总统时曾接受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提供的5000万欧元献金。包括前总统希拉克在内的几名法国政客也曾由于涉嫌收受来自非洲国家的政治献金受到巴黎高等法院的调查。

  在美国,最高法院于2010年中期选举前废除了大企业向政客提供政治献金的上限,允许其随意资助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的候选人,引发了美国舆论的激烈争论。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抨击这是“劫持美国的民主”。在日本,去年10月,首相野田佳彦被爆收取在日韩国团体的政治献金。此前,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民主党元老小泽一郎、前外相前原诚司都因政治献金丑闻被迫下台。

  (责任编辑:袁志丽)

  

   献金活跃西方“政治市场”

  “政治献金丑闻暴露出什么?”美国雅虎新闻网称,即便在英国这样的民主国家里,这样的丑闻表明可以收买“民选”官员,而且你出的钱越多,你接触到官员的级别就会越高,甚至你的观点还可能被带进唐宁街10号国家决策圈子里。文章称,要想解决政治献金乱象,必须推动更大程度的透明,给捐款设定最高限额,否则政治将存在受一小撮富翁左右的风险,这只会破坏英国的民主制度。

  不过,在所有西方国家,政治献金都是政客们离不开的。路透社称,2010年英国保守党公布的政治献金收入仅3200万英镑,工党为2000万,尽管数额巨大,但这些钱仍入不敷出,几乎每次选举都会爆出政治献金案丑闻。在美国,2008年大选期间有关选举的开支近6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来自大企业的政治活动委员会和各种游说集团。在日本,一名国会议员平均每年的支出高达1.2亿日元,而其平均年收入不过4000万日元。如果想竞选成功必须依赖政治献金。

  日本《读卖新闻》26日评论称,不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日本的政客们,在竞选的时候都需要大笔资金。这些资金的筹措往往都是以向大财团或者富豪阶层许诺各种优惠政策作为交换条件,获得他们的资金支持和选票支持,否则就无法在选举中获胜,这是制度上的缺陷导致的问题。

  日本《周刊现代》杂志分析称,在实行竞选的国家,政治献金对于竞选过程和党派运转是不可或缺的。选举的设计是要将选民的观点转换成对领导者的选择。但金钱是资源,是动员选民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政党的运转也需要资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政治献金。可以说政治献金是两党或多党制国家中政治活动的经济支柱。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搞政治离不开献金;对捐献的企业或个人来说,献金则是为了政治,通俗地说是“押宝”,对自己“看好”的政党和竞选人进行经济支持,以期其胜选后在政策方面多照顾捐献者的利益。这就是“政治市场”,献金就“活跃”于这样的“市场”。

  对各种捐献巨额资金的势力来说,捐赠政治献金当然不是“免费”的。在2000年美国大选期间,得克萨斯州一个名为“得州人支持公共正义协会”的筹款委员会有成员212名,专门为小布什竞选筹集资金。据统计,他们每人筹得的款项都在10万美元以上。布什上台后,该委员会共有43人谋得要职,出任内阁部长的就有两名。此外,政治献金捐往往左右着国家的政策。当年布什政府做出拒不执行防止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时,有美国媒体称这是政治献金在作怪,因为从这一决定中受益的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等多个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大公司,都是布什竞选时的主要赞助者。

  “灰色法律”造就“公开腐败”

  在西方,为了避免政治献金的收受与利益输送牵连在一起,各国的立法对政治献金都进行了限制。在德国,《政党法》规定,个人向政党捐赠超过1万欧元,政党必须在财务报告中注明捐赠者姓名、地址以及捐赠数额。在日本,向政客个人捐献资金原则上是被禁止的,只能捐给该政客的“政治资金管理团体”,且单笔超过5万日元(合人民币3500元)就要被记录并受监督。

  尽管有各种法律规定,但要真正规范政治献金几乎不可能,因为相关法律总有些灰色地带或漏洞可钻。在日本,虽然所有针对政治家个人的捐款行为全被禁止,但各政党的地方支部仍可以接受捐款。于是,各政党都广开地方支部,政客就可以以地方支部负责人的名义接受政治献金。

  依照1974年美国《联邦竞选法》,个人每年所允许捐献的资金总额在2.5万美元以下,捐款超过200美元的都要有详细记录,这些有监管记录的钱被称为“硬钱”。企业或工会被禁止直接出资给个人竞选。不过,企业可以组成政治行动委员会等资助选举,这类捐献被称为“软钱”,其数额不受限制。美国最高法院2010年借助一起诉讼案公开取消了企业向政客捐款的上限,使得特殊利益集团买通政府的权力进一步合法化。奥巴马称,这是“给政坛特殊利益集团资金开了绿灯,这是大型石油公司、华尔街银行、医疗保险公司和其他实力雄厚集团的一次胜利,这些集团每天都在对华府施加压力,让老百姓的声音得不到关注”。

  西方政客在政治献金问题上“不干净”,一直是民众对政治不感兴趣、对政客不信任的原因之一。日本媒体评论员大村浩志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黑金政治”问题时表示,政治竞选和党派运转依赖政治献金,捐赠者与政客存在利益交换,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政党中都普遍存在。从表面上看,政治捐赠是民主政治中常态化的现象,但说到底,政治献金的本质是权和钱的交易,其利益交换是典型的“腐败期权化”,而且无法彻底根绝。大村浩志说,竞选制度是西方民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在经济社会中的竞选制度已经演变成金钱较量,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方的这种民主是造就这种腐败的一个制度漏洞,与其整天强调监管,不如探讨如何改良竞选制度。让政客们不再沦为富豪们和大公司的提线木偶,也让国家政策不再成为少数人的工具。(驻外记者 纪双城 李志伟 姚蒙 青木 李珍 丁大伟 陶短房)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