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莲:职业技术教育闯新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0:04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周勇刚实习生曹向东
18年来,她汲取着这一诗句带来的精神力量一路走来,从一名孜孜不倦的园丁成长为一名为人敬仰的校长,从一名民办教育的实业家跨越为一名中国教育的拓荒者。
湖南岳阳中山财校这一民办教育的奇葩,见证了刘清莲一个弱女子成就的平凡而伟大的事业。
授命危难白手起家
走进中山财校,绿树成荫,花卉满园,教学楼宽敞明亮,电教室设备齐全,空调、多媒体、电视、饮水机应有尽有。然而,有谁又能够想到,18年前,这里满目苍凉,破旧的教室、简陋的桌椅、匮乏的师资、短缺的生源,无疑在向世人传达这是一所正处在倒闭之中的学校。
从师32年的刘清莲,做过小学校长,当过中学老师。角色的转换、岗位的变迁,教书育人的执着追求始终如一。因为这个从贫困农家走出来的女儿,深刻领悟“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的真谛。
时光荏苒,当她从岳阳鹰山中学退休时,正值1994年中国教育的变革期。此时,市属民主党派专程找到她,寄希望力挽狂澜,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造特色教育产业。
难以割舍深厚的教育情结,让刘清莲临危授命,义无反顾地踏上新征程。而她上任后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建校资金从哪里来?在当时,开办职业教育就已经很难了,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开办民办职业教育,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将附近一个工厂的附属楼用作为校舍,让未来的学生拥有一个相对好的学习环境,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退休费用作第一笔房租押金。而为了筹集租金,她动用所有关系到处借钱,可也不过东墙补西墙。
“无奈之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北京新买的三套房子都被我一一贱卖了,后来邵阳老家的房子也卖了。”刘清莲风趣地说,“现在想来真不值!可是当时不卖,如今就没这个学校了。”
在绝境中发力。刘清莲像一个身经百战的统帅,将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难点逐一攻下。而办学硬件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可以成功地打造民办教育,从市场需求中确立中专职校办学的大方向,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大规模的扩招,1999年比1998年扩招高达48%。此后10年,大学生数量从160万快速膨胀到657万。与此同时,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国内制造业、服务业高增长的需求。
凭着敏锐的眼光,刘清莲看到了中国教育发展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弊端。“服务于中国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崛起,服务于中国贸易业务扩展、商务活动增加,方能在夹缝中崛起,闯出一条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她看到了曙光。
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岗位,她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成为了指引中山财校快速做大的良策。电子商务、会计、金融、网络信息几大特色专业相继开设,并在实际讲学中以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为考核标准。
多年下来,一批批学生被大企业签约订走,足以证明她当初的战略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规模由几十人扩展到七八百人,师资力量增加到接近百人,中山财校连续7年荣获市教育局“先进单位”称号,连续3年荣获市教育局“优秀学校”称号。
挖掘潜能重塑人生
从古至今,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一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时至今日,上大学,几乎成为了成才立业的唯一途径。于是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成了中国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与之对应,那些考不上或放弃考大学的学生们,中专技术教育成为了另寻它途再去实现理想的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各类中专技术学校超过10万所,在校学生达到上千万人。
国内专业机构的一项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差,理解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不高、不善于沟通、自信心不强,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于他们身上,有碍于下一步的学习和成长。
然而,走进中山财校,你会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学生与众不同:神采飞扬,活力四射;没有自卑,更不气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突破障碍、快速成长?
身为中山财校“掌门人”,刘清莲始终牢记崇高的责任与使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从事的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打造的是将来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不能出现‘废品’,亦无法回炉。”她意味深长地说。
在她看来,如何教会学生掌握一门为生的技能并不难,怎样培养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则非易事。因为自我潜能的认知,需要长期的引导与开发,而最佳的教育期是在幼年。
不畏外界的质疑。刘清莲带领她的团队,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设置上另辟蹊径,推出了开放、互动、能力分组等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独立表达、相互切磋、自我学习的最大氛围。而当时在国内中专技校中普遍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
更大胆的突破还在后面。她改变中专技校的教育模式,与湖南、江苏两所大学联合办学,开设大专和本科学历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大学接轨,并将大学特有的社会实践环节引入进来。同时,创立校长奖励基金机制,用自己工资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年奖励总额5万元,个人年奖励最高额1800元。
天生我材必有用。“当时,几分之差未能走进大学。来到中财,起初并未抱多大期望。几年的读书下来,内心不再孤寂,思想受到启迪,未来有了方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现就职于深圳招商银行的李洁同学回忆说。
创新之路结出丰硕之果。
在全省职校会计比武中,三名参赛学生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三名和第十名,毕业后被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深圳顺电集团财务
部录用。鉴于中山财校学生表现优秀,该集团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专设“顺电班”,学生可获得每年5000元的委培基金,并
可高薪定向就业。
多年以来,中山
财校完全履
行了对家长和学生的承诺,每年就业安置率均达100%,专业对口就业安置率均达85%以上,工作稳定率达到95%。而学校开辟的寒暑假勤工俭学通道,让超过60%的学生无需再花父母的钱读书,50%的学生靠自己的劳动所得自费购买了手提电脑。
攻克壁垒再续辉煌
刘清莲的教育实践,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与评价,被称为中国职业教育三大成功模式之一。
每当提及这些殊荣,她都挥挥手一笑而过。在她内心深处,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才是对她最大的奖励。而一个打造大专和本科、实现中高等教育全链的宏伟蓝图,在她心中酝酿成形并迅速实施推行。
业内人都知晓,长期以来,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教育行政部门对各投资主体办学严格限制,严重阻碍了民办教育的规模和方向;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学历授予,都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面对政策壁垒,她从不抱怨,而是积极行动,全力争取。不顾年事已高,不顾病魔缠身,刘清莲四处奔波,到省里,上京城,反映发展的诉求。而她主持撰写的未来中财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报告,求真务实。
“民办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类型丰富多样,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在一定程
度上满足了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
需求,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而无论是开设职校还是创办大学,始终要坚持自己的特色,这是立校之本。”刘清莲心明如镜。
在提交的这份报告中,中山财校在未来大专和本科的专业设置上,将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教学和代培的优势,将中专形成的特色专业延续并放大。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此前与高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2009年经省市两级教育局批准,中山财校获准开办大专和本科教育,并招收当年高中毕业生,入校学习4年,毕业授予国家承认的本科文凭。
据调查,在同一批获准招收本科生的职校中,中山财校取得本地区唯一“开门红”,3个本科班招生,计划无一流失。而令业界刮目相看的是,会
计学专业居全市第一、全
省第二,甚至超过了一
般正规大学的专业
水平。
优势+特色,刘清莲和她的团队再次锻造了中山财校的奇迹和辉煌,入学第一年的本科生,有40%已被中国石化、中国银行、深圳顺电集团、沃尔玛、金龙鱼集团等大企业预订。
2011年,中山财校入选“湖南省民办教育特色实验学校”。视学校为骄子的刘清莲感慨万千:“创建民办学校真的很困难,这么多年从未想过放弃,我只希望,哪天我不在了,这个学校依然能坚持下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由衷地祝愿这位优秀民营教育家,在开创中国职业和民办教育创新之路上,走得更远!
刘清莲印象
她坚强:幼丧父爱,辗转寄居,苦苦求学,活一辈子,学一辈子,教一辈子,“从贫穷中奋起,在自强中成才”,她以自我人生的写照为校训,激励了成千上万的学子踏上人生征程。
她仁慈:减免学费,设立基金,拉关系为争取政策,闯江湖为勤工俭学,建校舍,上设备,通网络,永无闲暇,一切为了给学生减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她感恩:帮过她的人,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害过她的人,她感谢给予机会在抗争中磨练、提高。学生就学,她感谢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学生出息了,她感谢为学校争光添彩。
天之道:阴阳和谐,地之道:刚柔相济,人之道:仁义并举。
她望子成龙,虽恨铁不成钢,不行溺爱且时有疾言厉色,却无损慈母形象。
她剪枝修干,常盼桃李芬芳,不弃不舍朽木也想雕成器,仍尊享好园丁美誉。
她嫉恶如仇,每每眼不揉沙子,斗强扶弱侠骨柔肠,终收获如潮的感恩为社会推崇称道。
人生七十古来稀,只争朝夕步履急。
像一个哲学家,像一个诗人,像一个设计师,她更像一个坚忍不拔女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