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肝赤胆担大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5:38 来源: 经济日报本报记者 曹红艳 通讯员 杨清仁
3月21日,晨曦里,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在助手的陪伴下略显蹒跚地走向办公楼。在解放军302医院,任何一位医生都知道,87岁的陈菊梅不仅天天到办公室,而且周周出门诊。不曾听她说一句话,仅仅是望着她的背影,敬意已油然而生。
陈菊梅的学生、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说,“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我们都无法超越自己的老师。”她的患者说,“得病是不幸的,但遇上陈菊梅教授是幸运的。”
她有一片真情,不是亲情胜亲情
走进302医院,只见环境幽雅、设施精良。讲起医院当年的“窘迫”,原院长吕占秀很是感慨:200亩的大院里没有一幢像样的房子,“过去人家管我们这儿叫‘病毒窝子’,没有多少人愿意来这儿工作。能在这儿扎下根的人,离不开奉献精神。”先后毕业于浙江医学院、前苏联列宁格勒小儿医学院的陈菊梅,1958年来到302医院,至今已在这里工作了54个春夏秋冬。
吕占秀早就听说过陈菊梅,见到她之前,吕占秀心里有个疑问:陈菊梅果真有传说的那么好吗?
学医出身的吕占秀跟着陈菊梅看了一段时间病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天南海北的患者说什么话的都有,陈菊梅从来都是耐心地听,慢慢地讲。她问诊之细致,检诊之全面,让吕占秀信服,特别是对病人一视同仁,更让吕占秀心服,“她是一个好医生!”
一句“你听明白了吗?”——医生对患者经常说的话,从陈菊梅那儿说出来变成了“我说明白了吗?”闻此心有触动的302医院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杨永平,从此沿用了陈菊梅的表达方式。对于有些需要更多解释的患者,陈菊梅会把办公室的电话、甚至家里的电话留在他们的病历本上。
患者刘开永挨过陈菊梅的“批”:因为喝酒,他的转氨酶又升高了。陈菊梅责备他,“如果再这样,我就不给你看了。”望着陈菊梅生气的脸,刘开永下定决心:再也不沾酒!
因为有家族病史,又被诊断为肝硬化的刘开永,曾一度心理压力极大,是陈菊梅给了他信心。他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次复诊,因有事耽搁,他赶到医院时已过了12点,白发苍苍的陈菊梅为他把锁上的诊室打开……在陈菊梅的治疗下,刘开永的病情控制得很平稳。一腔感激的刘开永总想给陈菊梅送点什么,得到的回答总是:“我什么都不缺,只要你按要求治疗。”
在陈菊梅的诊室里,经常出现相似的一幕:当传染病患者有意想同她握手时,她会主动站起来与病人热情握手。一个简单的动作,常常带给被他人疏远冷淡的病人莫大的温暖。因为患病,患者李文秀连小孙子都没敢亲过一次;病愈后,他逢年过节忘不了给“老姐姐”陈菊梅寄张贺卡。
几十年如一日与传染病人打交道,难道陈菊梅就不怕吗?她说,“对病人,我从来没有怕的感觉。如果连我都怕,那病人就该更怕了。换位思考,如果躺在病床上的人是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你会怎样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就什么都不怕了。”
她有一份担当,擎起事业一面旗
302医院专家组原成员朱传琳至今还记得50年前的一次抢救:一个两岁麻疹患儿急诊住院,当时患儿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急。以往碰到这种情况,都是外请喉科医生切开气管救人,怎奈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耽误一分钟,患儿就有可能窒息而亡。陈菊梅当机立断,“切开气管救人,出了问题我负责!”孩子得以获救。
只要是病人有需要,医生就要尽力去掌握。几十年来,陈菊梅把临床当做一个创新的战场,创造了一个个救治奇迹,被誉为我国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一面旗帜。
上个世纪60年代,一位被3家医院宣判了“死刑”、不予收治的患者,被辗转送到302医院时已陷入昏迷。陈菊梅跑到患者跟前,俯下身去仔细审视,作出了“乙型脑炎后遗症”的准确判断。这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的传染病,当时在国内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收治吧!”陈菊梅的一句话让患者家属止住了眼泪。但怎么救治呢?陈菊梅查阅了大量资料,白天想,夜里想,最后她终于找到了方法,奇迹在1个月后发生了:患者僵硬的肢体开始松软。4个月后,这位当外语教师的小伙子重新走上了讲台。
直到今天,由陈菊梅首创的“鞘内注射法”,仍是国内治疗6个月内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最有效方法。随后,她又在国内首次使用“免疫诱导剂”加“胸腺素”治疗乙型脑膜炎早期的病人,取得很好疗效。
“如果不是她抓得住、抓得紧,紧贴临床,降酶新药的研制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朱传琳说陈菊梅是“胆大心更细”。为了攻克乙肝病人转氨酶居高不下的难题,陈菊梅从上千份病历中筛选特殊病例研究,没有结果;她对出院患者信件随访,也没结果;她咨询过外院专家,仍然没有指导性的信息。
在与多次住院的一位患者交流中,她了解到患者每次转氨酶升高都伴有睡眠不好,服用安眠药。她立即对安眠药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中起到降酶作用的是五味子!就此,陈菊梅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成为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五味子成功降酶的第一人。
她研究确定了五味子降转氨酶有效部位,随后,在她的主持下,分别研制成“肝得安”1号蜜丸至9号滴丸,并在此基础上相继衍生出“六味五灵片”等50多种国家级降酶药物,研制出国内第一个抗肝纤维化新药“复方鳖甲软肝片”等10余种国家级传染病治疗新药,在肝病临床救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七五”开始,陈菊梅带领攻关协作组,对中医治疗慢重肝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方案。这套方法使我国慢重肝患者的病死率由过去的85%以上降至38%,这意味着每年数以万计的重肝患者活了下来。进入新世纪后,她提出用乙肝抗病毒疗法治疗慢重肝、肝衰竭病人等方法,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20%;她主导引进人工肝技术,使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20%……这些成就,使陈菊梅当之无愧地站在了国内传染病肝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峰。
她有一种胸怀,心底无私天地宽
经过8年的发展,至今汇聚850多所医院、5300多名专家的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有力推动了我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学科的发展。协作组组长、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段钟平却说,“我能在这个领域把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攻关,靠的就是陈菊梅教授的学术影响力、品德感召力和人格魅力。”
“每逢学术年会,大家都争相参加,都想亲耳聆听陈教授的报告,当面向她老人家请教各类临床和科研难题,并总能得到满意的回答。”段钟平说,如今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国内的传染病专家,在临床、科研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想要咨询的第一位专家就是陈菊梅。
一位医生,刚刚用大剂量赤芍治好两三位黄疸病人,陈菊梅就让他总结总结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起初,这位医生不想去,“才两三例,没意思”。“抛砖引玉嘛,出去听听也好。”在陈菊梅的再三鼓励下,这位医生自己都没想到他的大会发言竟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位医生就是后来以治疗重度黄疸肝炎而闻名于世的“全国百名老中医”之一的汪承柏教授。
302医院政委邢振湖说,“在陈菊梅和年轻人之间,看不到‘月明星稀’的现象。相反,她尽可能给‘星星们’提供更多‘显山露水’的机会,而常常把自己悄悄隐藏在‘地平线’以下。”她一生指导学生写了无数篇论文,从未有一篇挂名;她帮助年轻人研究申报了百余项科研成果,从未拿一本证书。尽管这些论文和课题都是按她的思路、在她的指导下并经她审定后完成的,但她认为,只要完成了研究任务,为传染病病人做了实事,署名在前在后、署不署名都是次要的。
302医院青少年肝病诊疗中心主任朱世殊,是陈菊梅的得意嫡传弟子。她的抽屉里锁着一本不敢拿给老师看的获奖证书,怕挨批评。因为那上面的老师名字,是在申报时被老师删掉后又被朱世殊悄悄加上去的。2003年抗击非典时,陈菊梅亲手检诊了入住302医院的首批非典患者。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陈菊梅以83岁高龄走遍北川、什邡、绵竹等重灾区,指导防疫……吕吉云院长说陈菊梅是“拼命三娘”,只要能为患者解除痛苦,她连命也敢豁出来。
而当医院党委决定以她的名字为院中一座花园命名时,她委婉地说,“我当医生,为传染病患者服务,都是应该做的,没有必要用我的名字树碑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