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印经贸往来需要长期眼光(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7: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印经贸往来需要长期眼光(图)

  本报记者 吴心韬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3月28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开幕。峰会召开前夕,21世纪中印文化交流中心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欧洲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舒·丹娜博士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她表示,此次峰会将开启金砖国家经贸关系特别是中印经贸往来的新篇章,面向未来,中印经济互补、合作与共赢的潜力巨大,双方经贸往来需要长期眼光。

  经贸合作需着眼长远

  中国证券报:在金砖国家合作逐渐走向深入的大背景下,你如何看待中印经贸关系?中国企业赴印度进行投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丹娜:金砖国家峰会将会开启金砖国家经贸关系特别是中印经贸往来的新篇章,我们觉得今年将是中印的“友谊之年”。

  对于中国赴印度进行项目投资的企业来说,如果你分析这些公司的性质结构,你会发现与基建项目有关的居多,中企在过去赢得了许多印度的基建项目,这不仅是价格优势,而且在项目质量上,中企也是过硬的。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印度民众对于中国是比较敏感的,因为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中国商品,这就提醒中企在印度市场上需要关注和了解该国的相关政策,并规范自身行为,做到合规化。印度需要中国,我们认为中印间有质量的沟通很重要,这包括实质化项目评估、专业标准、工作标准和沟通能力等。

  中国证券报:中印经贸往来未来前景如何?

  丹娜:有几个数据和事实需要强调,中印之间的主要经贸项目在核能、重机、电机、化工、铁矿石、铜、钢铁、棉花还有纸浆等。但在2011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30亿美元,印度方面正在努力寻求缩小这种贸易逆差。

  在投资方面,印度在过去5年对中国的投资超过676个项目。截至2011年,中国对印的投资项目超过530亿美元,目前只有100个左右的中企在印有运营项目,其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特别是电力运营企业。

  从上述数据来看,我们认为两国日益重要的经贸关系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着中印之间的经贸和投资往来需要有长期眼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许多印度企业来到中国都有或多或少水土不服的症状,因中企合作方和中国相关部门的运作并非西方化的。另外,中印之间的媒体交流在促进中印关系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拥有经济互补潜力

  中国证券报:有一种观点就是“龙象之争”,即同属正在崛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中印两国在资源、能源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是两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你如何分析和解读这种竞争?

  丹娜:所谓“龙象之争”的说法是我不认同的,历史经验表明,任何的两国关系都是合则两利。中印之间确实存在着经济方面的“竞争”,但是这并不是两国关系的关注重心,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两国的优势以及两国如何强强联合,更好地整合两者资源,寻求宏观战略上的共赢以共同应对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中印之间的对比常常成为外界谈论的焦点,但是要知道中国有很多优势是印度无法比拟的,同样印度也有自身的优势。中国在制造业等硬件方面优势明显,而印度则在服务等软件方面领先中国,两国拥有很大的经济互补潜力。

  中国证券报:在中印企业进行海外资产并购的行为中,各有哪些特点?印度企业海外并购有很多成功经验,你认为哪些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丹娜:近期塔塔集团旗下捷豹路虎公司计划与中国奇瑞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像塔塔集团这样的印度知名企业实际上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际公司,该公司约三分之二的营收来自于海外,其在英国的雇佣人数就超过4万人,塔塔在海外并购中很善于企业文化的整合,即在收购后的资源整合、合规化操作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也是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地方。

  我们很强调企业合并的“软实力”,即合并后的资源与文化整合、管理和合规化操作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软实力”将会左右“硬实力”的发挥甚至整个合并的成败。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