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效率高种稻很需要 水稻机插推广为何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9: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水稻产区机械化插秧比例仍很低,绝大部分农户仍依赖撒播。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为21%,远低于小麦主产区近100%的机播率。一边是插秧缺人手,一边是机插率不高,是什么制约了水稻机插推广呢?
机插效率高 种稻很需要
水稻种植中,最繁重、最费人手的环节就是插秧。由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农田主要依靠老人耕种,可以说,插秧机械化最为紧迫。
据测算,步进式和乘坐式插秧机作业效率,分别是人工栽插的11.5倍和30倍。湖北省蕲春县农机局局长胡敏告诉记者,机器插秧不仅轻松高效,而且能保证每亩秧苗16000穴,手插一般只有12000穴。据专家测算,水稻机械化插秧和常规人工栽插比,每亩综合节本30元,增产5%以上。
“我们最头疼的就是请人插秧,每人每天150元,还要管饭,另外,60岁以下的人基本上去外地打工了,很难请到插秧的人。”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乡留城寺村种粮大户王天道说。
标准难统一 稻秧难上机
水稻机插率偏低,首要原因在于农民单干多,稻秧难上机。水稻机插需要标准化育秧,但农民目前主要还是一家一户下种,标准难统一,不适合机器插秧。
记者日前采访南方三省春播,发现一个好现象:种田大户几乎无一例外采用插秧机。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乡王厚云流转了4000多亩田,买了几十台农机,下种、插秧、收割全程机械化,每年种田纯利润200万元。
近年来,各地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规模种植,但目前全国土地流转比例仍比较低。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为2.07亿亩,仅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2%。
一位种田大户告诉记者,自己很想扩大规模,就是拿不到地。因为很多农民不愿转包。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一是担心土地收不回来,二是觉得自己种粮心里踏实。
其次,水稻机插最适合于大片种植,但在不少地方,水稻品种太多、太杂,难以标准化育秧、插秧。记者在一个只有几千亩稻田的山区镇看到,一条小街种子经销点竟有10多个,有市县种子公司委托直销点,有种子企业授权代理点,也有种子商贩批发点。这些销售点,什么种子赚钱就经销什么,稻种品种多,供应混乱。南方有一个县,水稻主导品种超过300个。水稻品种杂,造成标准化育秧困难,直接影响到机插推广
第三,制约机器插秧的还有稻田。传统手工插秧,秧苗株高较大,对稻田平整度要求低。机器插秧一般要求苗高25厘米以下,过高不能上机。机插稻秧,如果稻田平整度不够,低处秧苗就会被水泡死。
湖北省蕲春县管窑镇寒婆岭村鲁晓勇承包了250亩水田,为方便机械化种植,特地用推土机连片推平。用插秧机后,他发现看似平整的稻田,离“达标”还差得远。经过多次平整,稻田仍难“达标”,他只好放弃机插,每年插秧都请工。“100元1天,管三顿饭,请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1亩田光插秧就要花三四百元。”鲁晓勇说。
据了解,因稻田平整度不“达标”而不请插秧机的农户很多。平整稻田,以利机插,属于农田基本建设,需要政府主导,单个农户既无实力也缺乏积极性。目前大部分农田仍由农户分散耕种,如何说服广大农户,集中连片平整,要靠政府部门多做工作。
撒播问题多 机插需推广
按说,机器插秧轻松、高效,农民应该很欢迎,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用不用插秧机,不少农民似乎并不关心。原来,种田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只占零头,单个农户就几亩田,收多收少,用不用农机,意义不大,因此对机器插秧积极性不高。一位老农告诉记者:“1亩田,种中稻打1200斤,种早、晚两季加起来也就2000多斤,忙1年就多收1000多元,顶不上打工1个月。现在谁家都不缺这点钱。”
目前,南方一些水稻产区机械化插秧比例仍很低。一位村党支书告诉记者,如今很少有人插秧,绝大部分直接撒播,在下种季节,打下除草剂,直接撒稻种,连育秧、拔秧、插秧都免了。1亩田,1个人,小半天就撒完了。要是插秧,怎么也得4天工夫。
“跟手工插秧比,撒播密度大,产量高。只是种子、化肥、除草剂要多用一些。”一位老农对记者说。在不少农民看来,机器插秧太麻烦,还是直接撒播省事。
除草剂用多了,又产生了残留问题。一位草莓种植大户告诉记者,去年他高价租了几十亩上好稻田,谁知种下草莓全不长,请专家多次诊断,才弄清问题出在除草剂残留上。
当下,全国各地都遭遇“用工荒”、“农民荒”,农业机械化对于节省人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几年,农业部门大力推广集中育秧,为分散的农户提供代耕、代育、代插等服务。记者相信,水稻机器插秧会越来越普及。
(责任编辑:段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