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熊锦秋:退市机制,不要再拿散户利益说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02:0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熊锦秋

   最近,经济学家华生表示,搞大规模退市的主要是美国等几个国家,A股学不了。如果像美国那样每年有上百家上市公司退市,意味着在A股这个散户为主的市场上,每年都会有上千万投资者血本无归,大股东犯错误或没本事要先拿散户投资者垫背,我们的投资者做好这个思想准备了没有?

   成熟市场退市率都比较高。比如2003~2007年间,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股市年均退市率均超过2%。这期间纳斯达克退市率曾高达8%,退市公司数量为1284家,超过了同期该市场新上市公司1238家的数量。

   确实,2002年我国香港联交所曾经拟推更为严格的退市机制,但遭遇失败。该年拟推的一条退市标准就是瞄准仙股,规定股价在0.5港元以下的上市公司将被强令退出股市,这借鉴了纳斯达克市场1美元退市的机制。但盲目借鉴也会出乱子,有些股价在0.5港元以下的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而有的0.5港元以上股价的公司却亏损。港股市场有个特殊情况,各公司发行面值并不都是一港元,比如香港汇丰的面值为0.5港元,恒生银行股票面值是5.0港元;有的仙股之所以股价低,是因为其发行面值也很低,只有0.1港元或者0.01港元甚至0.001港元等;如果一家公司面值为0.01港元,股价为0.1港元,或许公司经营状况还相当不错。这也许是香港仙股退市机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便如此,2003~2007年间,联交所创业板和主板年均退市率也分别达到2.1%和1.1%,为A股市场的10倍左右,而且联交所2004年还专门修改《上市规则》,对借壳上市制订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制度,规定凡是企业通过注资收购壳股,一旦注资规模构成 “非常重大的收购事项”,将成为反向收购个案;此类交易涉及的相关注入资产,将要通过等同新上市公司上市的审核程序,这几乎断了借壳上市的后路,使得港股市场中的壳股危害远没有A股市场厉害。

   A股市场自2001年初“第一版”退市标准实施以来,直至2011年底,10年中退市公司总计仅有40余家,占A股挂牌家数的1.8%,年均退市率也就千分之二左右,与成熟市场差距巨大。退市机制不健全,由此产生买壳卖壳、投机炒作,市场乌烟瘴气、良莠不分,也影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正常发挥。虽然说A股市场年均退市率要向美英两国股市看齐有点困难,但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退市机制,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前市场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退市机制不健全,这是毋庸置疑的市场公论。退市机制缺失,使得A股市场下游被堵上一道高高的堤坝,二级市场股价得以享受额外的壳价值,一级市场也得以水涨船高,致使“三高”泛滥。既然明白问题之所在,却又对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不应有的畏难情绪,还没有试验就先在心里打起退堂鼓,这显然缺乏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如果拆掉这道高高的堤坝,推出健全的退市机制,情况将会怎么样?健全的退市机制主要以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为主要衡量指标,不管新股、小股还是绩差股,只要经营状况坏到一定程度碰上红线就有必要退市,这样,估计人们不会再像现在这样疯狂地炒新、炒小、炒差,股价将不再包含壳价值,一级市场“三高”现象也会在一点程度得到缓解。

   当然,推出退市机制,市场中的一些投资者或许会有所损失,但这与健全的退市机制为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好处相比,这些代价可谓是值得的。而且一旦有了推出退市机制的预期,投资者自然会在市场提前采取行动,不会坐以待毙,风险将会逐步化解或分担。

   另外,推出退市机制应当考虑同时推出集体诉讼制度,对于那些由发行人造假或者公司管理者经营失误等原因造成的公司退市,可通过民事诉讼为投资者追回部分损失。

   总之,推不推出退市机制,不要再拿散户利益来说事。有几个散户在真正阻挠推出退市机制?或许只有发行人等利益群体才不愿推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